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仙道与欲界天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仙道与欲界天

  内容提要:

  十种仙:地行仙、飞行仙、游行仙、空行仙、天行仙、通行仙、道行仙、照行仙、精行仙、绝行仙、这些都是在人间修炼身心之人,虽不修大乘正觉,但都可以修成一些福德,享千万岁寿命。他们隐居深山或海岛,与世隔绝。他们不修三昧,妄享尽福报后,仍受六道轮回。

  欲界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焰摩天、兜率陀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

  一十种仙

  原文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提。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

  白话解

  佛接着说:“阿难,还有一种人,不依正觉修三摩提,求长生不老,游于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之中,世间有十种仙。

  阿难,那些人,一心服食药饵,从不间断,修行成功,称为地行仙。

  一心服食草木,从不间断,可以身轻飞行,修行成功,称为飞行仙。

  一心冶炼金石为丹丸,从不间断,修行成功,称为游行仙。

  原文

  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白话解

  一心动静结合、行气固精,从不间断修行成功,称为空行仙。

  一心搅舌吞津、滋润脏腑,从不间断,修行成功,称为天行仙。

  一心吸取日月精华,修行成功,称为通行仙。

  一心念诵咒语,施行法术,从不间断,修行成功,称为道行仙。

  一心观想思念,从不间断,修行成功,称为照行仙。

  原文

  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白话解

  一心精气交遘,从不间断,人天感应,修行成功,称为精行仙。

  一心随变而化,从而觉悟,修行成功,称为绝行仙。

  阿难,这些都是在人间修炼身心之人,虽不修大乘正觉,但都可以修成一些福德,享千万岁寿命。他们隐居深山或海岛,与世隔绝。他们不修三昧,妄享尽福报后,仍受六道轮回。

  二欲界六天

  原文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

  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

  白话解

  阿难,有世间人,不求常住菩提净土,未能舍弃妻妾恩爱,但在男欢女爱之中,心不放逸,内见光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四天王天。

  如果对妻房尚有微薄淫爱,未能真正体味净居天境界。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已是人间顶上功夫。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忉利天。

  原文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

  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1。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

  【注】

  1三灾不及三灾,指火灾、水灾、风灾。一般说法是:火灾只及初禅,烧烦恼心;水灾淹到二禅,为喜爱之心所起;风灾吹及三禅,为呼吸所起。兜律天分内院外院,外院仍属欲界,未到初禅。说三灾不及,似指弥勒菩萨所居内院而言。

  白话解

  如果偶行淫欲,过后心无思忆,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住于朗朗虚空之中,超于日月之上,是日月光明无法照到之处。这些人自身都能发出光明。这一来人所到境界,称为须焰摩天。

  若能一切时入于寂静,但一遇接触,未得忘我。命终之后,升至精微上界,已离下界人道、天道境。,三灾不及,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兜率陀天。

  原文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

  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

  白话解

  若已无欲心,应妻房行事之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超越下天而乐于自化。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乐变化天。

  若已无世间心而行世间事,超越世间一切庸俗知见。命终之后,超越化无所化,依他人的变化而自得其乐,这一类人所到境界,称为他化自在天。

  阿难,这六天境界,虽然行事超出世俗,而心迹还未全离,总名为欲界天。”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