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讲记 第35集

  六祖坛经讲记(35)

  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徧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

  【若识本心,即本解脱;】你了解自己不就〔解脱〕了吗?!你今天被谁所困?就是被自己所困,被自己的无明、疑惑所困,只是这个样子而已。你常常讲:「我今天出门遇到冤亲,回来遇到债主,我一天到晚被冤亲债主、孤魂野鬼所困。」你要这么说,我也没办法。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在上课,天花板忽然掉下一条蛇,那大家不是要吓一跳?就会有人尖叫,有人跑出教室。但有的人就有办法跟蛇关在一个屋子里面生活,这就看你了解、不了解,你不了解你就害怕它,无论它是什么,你都会害怕。表面上你被蛇所困,事实上就是被「不了解」所困,这个才是真实的答案,所以了解自己的人就能够真正快乐、幸福、平安、自在,他就能够真正的〔解脱〕。

  所有的问题就是出在你不了解自己。这个概念很多人似懂非懂,表面上他好像可以认同,但他又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认同的人,他一定会问:「我要怎么了解自己?」一般人认为要先了解自己的优点跟缺点,你当然要了解,这是世间法,但优点、缺点只不过是你的现象和作用,是表面的,至于你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你不知道。你愿意探讨,愿意想破头那很好,但你不要想错方向。有的人想错方向,他说:「你说得真有道理,了解自己才能够解脱,对对对!那我应该去研究算命,透过八字ˋ紫微ˋ卜卦来算一算,我终于了解我自己了。」或是「我来问问三世因果,让他告诉我,我就了解我自己了。」或是找通灵的,或是透过催眠…。你要催什么?催哪一世?这样一问你只会哑口无言。有很多东西没有讲破你会很好奇、很向往,甚至你还想学。你想学什么?不是最好的东西,我不愿意学;为什么?万一你辛苦一辈子,学到最后,才知道它不是最好的,你不是会后悔吗?那还是要怪你自己啊!一样的道理,我为什么会放下过去的东西,毅然出家而不悔,为弘扬佛法而四处讲经?因为这才是最究竟的,才是我要的!所以说志气要大,那叫大人、大格局,那就是你的佛性。透过这样如实地去观照,你才能认识自己,才能够〔解脱〕。

  【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当你〔解脱〕之后,〔般若〕的智慧自然就现前了,你自然就会有这样的境界。〔三昧〕本来叫正定、正受,事实上就是一种境界,你自然就能证得这样的境界。所以智慧不是求来的,是你自己因为明白而开启的。比如说,有的人会教我们权巧方便的方式:「你没有智慧,要向佛菩萨求智慧。」难道真的是他们给你智慧吗?是因为你诚心诚意,你在做的那个过程就叫修行。比如你拜观世音菩萨拜三千拜,别人还在睡觉你就起来拜,连续拜了三年,果然观世音菩萨赐给你智慧吗?其实是你自己透过这三年的修行得来的啦!有的人就是需要这么讲他才会听,信了就去做;有的人就不需要这样,他能从自己下手。

  【般若三昧,即是无念。】有了智慧,智慧打开了,自然你就不再胡思乱想。〔无念〕不是没有念头,而是没有妄念、杂念,这就叫正念,就叫净念。我们常讲净念相继,念念清楚,念念清净。不可以把清净解释作没有念,变成一滩死水。

  【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面对任何境界,你只要不执着,自然就能够达到〔无念〕,就能够念念清净,无论遇到什么现象或境界都一样。[心不染着]染就是贪婪、贪爱,因而产生了执着。如何心才〔不染着〕呢?因为我们就是认为所拥有的东西是真实的,才会执着贪爱,所以如果你没有照见它的真相,你根本没有办法解脱。所以小乘人会从观「无常、苦、空、无我」下手,以无常的角度,就是要让他知道无常,产生不执着的概念。大乘人是观「缘起性空」,缘起的现象其性本空,并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这样的概念你听过几百遍,不断的举例子说明,都是要你明白而已啦!它并不复杂。就像有个牢不可破的东西,你要想尽办法把它去除,比如说擦玻璃,你用抹布沾水擦,擦不干净;接着你用报纸擦,擦不起来;或者用清洁剂喷,用去渍油来擦,脏污也擦不掉…,你觉得这样的动作奇不奇怪?这不奇怪,尤其你在大扫除的时候,你会契而不舍地想尽办法要把它擦干净,但你对你的生命却不会这样做。生命比较重要,还是玻璃比较重要?那块玻璃比你的生命还重要吗?世间的人真是奇怪,小东西能够契而不舍,核心的东西你却对它不理不睬。当然你会讲:「东西比较具体,生命比较抽象。」你可以这样讲而不管它了吗?我们不可以为生命找借口,要为生命找出口。

  【用即徧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所有的一切都有〔用〕。你要会用你这个人,这样你就不需要问:「师父,我是上班比较好,还是当老板比较好?」看你是要用在当老板还是上班,用在有用还是无用。请问,你会去超市买个没有用的东西回来吗?纵使你去买只扫把,买个刷马桶的刷子,它们都有用处。请问,是冷气机比较有用,还是扫把比较有用?不能这么说。是外国货比较有用,还是本国货比较有用?不可以这么说。是你比较有用还是他比较有用?不可以这么说。你悟到了吗?你怎么可以说你学历不高?难道学历高的就比较有用,你学历不高的就比较没有用吗?你怎么可以说你出身卑微呢?你以买东西的角度去想想,它们根本都是平等。为什么?它都有用。你跟我讲什么东西没有用?同理可证,什么人没有用?我不管你是什么人,我也不管你过去,这些都没有意义。谁没有用?我们有时候太看得起自己,认为没有你不行,这是一种错误的知见;认为没有你,他们也可以做,这样也不对,这样你很容易放弃;也不要说你是千里马,遇不到伯乐,你不要把责任推给伯乐,伯乐就是别人,你为什么要把你的人生、你自己的作用推给别人?不要怪别人不赏识你,不给你机会,要怪你不给自己机会,因为你自己不当一个有用的人。

  真理只有一个答案,就是平等,平等才能够让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人都有用,这个观念建立了,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充满了希望的。但你要会〔用〕,举个例子,你家的日光灯坏掉,你会不会买个扫把来装?你绝对不会想用扫把来取代日光灯;所有的事情用事相来讲,你就会觉得道理很浅显,但回归到我们自己,你就迷糊了。同理的道理,你应该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有什么条件,有什么能力,有什么样的人格特质,应该摆在哪个位置?这样一来,你就知道你是要当老板还是员工,你就不用问我了,问你自己不就好了吗?你清楚知道你自己不就得了吗?明白了应该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样人生很快乐。

  人生不要在那里比较高下,比较这些现象界的东西,现象界的东西本来就是差别相,本来就是各有各的妙,各有各的巧,不需要自卑也不需要自傲,也不需要认为自己贫贱或富贵,这些都是多余的。你只要能够贫贱安于贫贱,富贵安于富贵,你就能够安身立命,你就是一个修行人。世间没有修行的人掉入一个陷阱,比如说:「我要当个有为的青年,所以我在公司就要拼命地工作、求表现。」「因为我要出人头地!」「因为我要光宗耀祖!」他们也在创造他们的作用,但他们苦,苦在执着,他们虽然创造了作用,但那个作用是执着的。六祖开示〔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重点就在执不执着。所以我问一个同学:「你读《金刚经》这么多年,谈一谈你的心得。」他讲不出来。我才跟他讲,《金刚经》在谈六个字:「认真做,不执着。」很少人用这么浅白、这么简单的话把《金刚经》讲完。那认真做的目的是什么?姑且讲个目的,就是利益大众,而不是说光宗耀祖,那是自私,那只是小爱;一般人认真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他自己,差别就在这里。所以世间人不懂佛法,很多学佛法的人也不懂佛法,才被人垢病,才互相批判,我说你执着,你说我消极,两个人在那边互相诋毁。你懂,任何人都无话可说,因为你的展现就是圆满,纵使是没有学佛的人也会认同你。一般人以为「人没有欲望就缺乏动力。」有这样观念的人很多。那说他不对吗?事实上,依他的思维模式是对的。但他错在那个欲望本身是自私的、是苦的,他不能够看穿这一点。真正明白事理的人,不是欲望,而是愿力在推动生命,愿力是无私的,它不会造成你的痛苦,愿力就是大爱。《六祖坛经》里任何一句话,无论是什么人,你家里大大小小所有的人,按照他的条件你都可以为他开示。如果你真的懂佛法,能够灵活运用,就可以讲出一番很透彻的道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