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讲记 第5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5集
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见性】是见什么性?这是重点。我们常常讲明心见性,或开悟见性,那要看见什么性?即是空性,见到真相!《般若经》不用自性这个名词,若用这个名相,你的潜意识里会误认有个「我」,本来就「诸法无我」。
在佛法的系统里,分为两大宗,性宗谈「空」,相宗谈「有」。近代,印顺导师将大乘佛法分为三系:一个叫真常唯心系,一个叫虚妄唯识系,一个叫性空唯名系,《金刚经》属于性空唯名系的经典,即是一切法毕竟空寂,唯有假名。但是《六祖坛经》是一本很特殊的经典,它本来就是继承般若的思想,般若的思想就是性空唯名,即《金刚经》所讲的「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大至世界、小至微尘,一切尽是假名。按理说六祖应该是继承这个系统,但他的中心思想,是「众生皆有佛性」,肯定有佛性,如来藏之义,则属于真常唯心系。但又害怕你像一般人一样抓住一个我不放,他也有谈到唯识部分。分分合合还是一个,不管怎么分析,整体的道理还是不变,是一样的。
为什么要见性?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有你,受苦的是你,来这里学习也是为了你要增长智慧。见性就是见到你自己的自性,那什么是本性?本性就是本来有的,在你没有见性之前你就有佛性,所以你本来就有。
本来就有的概念,很多人都不清楚。我说过你本来就很快乐,你本来就很幸福,很有智慧。你说:「为什么呢?我明明不快乐…」你本来就很富贵,因为你不知道,所以你让你的人生过得很贫瘠。
你为什么不快乐?因为你觉得你没有钱、没有房子、没有人爱,你觉得在公司没受到尊敬,在朋友中没受到肯定,所以你快乐不起来,因为你掉入一个陷阱,你的自尊心在作祟!,自尊心是什么?这叫妄想啦!救一个人很困难,要让一个人自杀很简单,只要你的观念是错误的,我一直引发它,你就会承受不了,这是你掉入一个陷阱。你们每个人的内在几乎都有这些问题,如果你真的没有这些问题,那你今天的快乐指数会相当地高。
以上我所讲的都是陷阱。为什么?如果它是个事实,你必然每项都要去追逐,但你永远都追逐不到,就像一条狗追它后面的尾巴,永远都追逐不到。这个概念假如你不能突破,你这一辈子都不会快乐,无论怎么学都不会快乐,所以不要去欺骗你自己。
现在终于明白,并不因为拥有这些我才会快乐,因为有很多人有这些东西,但他还是不快乐。谁障碍你?谁折磨你?还不是你自己。明白这个概念,天啊!我只要能够呼吸就是一种幸福,只要看到太阳就是一种快乐,每天能爬得起来就是一种满足。
到底什么是「本性」?本性就叫做佛性。佛性是什么意思呢?佛是「觉」的意思,所以叫「觉性」。古人这么讲:「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还有,一个罪大恶极的人也会有良心发现的一天,所以才有那句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就是因为我们都有觉性,所以总有一天会觉悟,只是快跟慢的问题。悟道如果慢,像佛经讲的需要经历三大阿僧祗劫,快的话就像六祖大师一样。
佛性就是空性,为什么叫空性呢?因为不可以形容它是什么。空是什么意思?无形也无相,说它有,它在哪里?说它没有,它又能作用!你看到「空」,就要看到「不空」,看到「不空」,就要能看到「空」,这个概念这样讲并不抽象,所以你要从〔见性〕当中去体悟这空性。如果你能见到自己本性,按这个本性起修,就可以【直了成佛】。
你没有开悟之前,不叫修,叫摸索,因为你都是刻意的,这就叫有为法。而自性是无为的,是浑然天成的,你现在做不到,但是要明白这个道理。悟后起修从哪里修?从自性起修,那就是无为。故《金刚经》言:「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六祖坛经》不可等闲视之,看《六祖坛经》有一个特点,你觉得看得懂,但彻底思维后,你又会觉得你看不懂,这是真话。
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礼拜五祖。能安置母毕,即便辞亲。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能闻说,宿昔有缘,】他跟谁有因缘?第一与《金刚经》,第二与客官,第三与五祖。任何一件事的形成,必然具备了很多的因素、条件,凡事皆有因缘,你明白这样的道理,必然会感恩。
【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礼拜五祖。能安置母毕,即便辞亲。】如果你没有把家庭安顿好,自己就要去求法,这是不圆满的。虽然我一个人要生活很容易,但是不要接触了佛法之后,就只注重精神不重视物质,这是脱离现实。所以六祖必须先安置好老母的生活所需,这是「安家」,安他人的心,同时也安自己的心,这两个都圆满,叫理事无碍。凡事都要因缘具足,慢慢形成。
【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从这里可以看到六祖「求法心切」的精神!求法或学习的心态是否坚定、迫切,会决定你学得好或不好。
问能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问能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这里面有多层意思,表面上是问:「哪里人?」实际上是问:「你是谁啊?」就是问:「你认识你自己吗?」、是问「你到底想追求什么?」、「你这辈子想追求什么?」、「你下辈子想追求什么?」、「你生生世世想追求什么?」这样一直追问下去,我们会开始彷徨、心慌,会越来越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从今天起,要好好地去认识你自己:什么是你的本来面目?什么是生命的实相?什么是人生的本体?你应该常常思维这些问题。如果你能够确定你到底要什么,那其他的概念就不会影响到你。为什么?因为你确定你到底要什么,你就一定不会走岔路,或是走错路。
这个概念很简单。我说我自己,我昨天开车下来,一路上走高速公路一直开到高雄,我连考虑都不必,因为目标就是这么明确。我不会犹豫不决,因为我很清楚我要去哪里。直了高雄,直了成佛,你明白吗?开车都能够悟到点什么。
你做任何一件事时也是一样,只有在确定目标之后心才会安定下来,你彻彻底底把自己的心静下来,答案就会出现,就在那一剎那,你的妄心不需要你去降伏,它自己就降伏了。就这样:我此生的方向已经确定,不仅如此,生生世世的方向也已经确定了。你本来就是佛,你不需要急着去成佛,你只要做一件事,从今之后,生生世世,不断地去利益一切的众生。只要明白这个概念,心就安住了,这样不断的去做,有一天必然能成佛。
〔欲求何物?〕我们只求个问心无愧,心安理得。理得心就安,不明理所以心才不安。一般人总是不断被自己错误的概念影响,这个错误的概念就是不了解真理,佛学上说就是无明。
【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六祖大师就是清楚他要的是什么!这样坚定的口吻自古以来没有几人。我们一般人的内在都是懦弱的,要不然就是不清不楚,所以不敢直下承担。六祖大师〔惟求作佛〕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要成佛,是为了要度化众生。〔不求余物〕则不会被其他欲望所蒙蔽。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岭南〕是现在的广东、广西、海南一带,当时是很偏僻的地方。〔獦獠〕是野蛮人的意思。五祖见六祖如此根器,故意以这种话来试探他。
【能曰:人虽有南北,】只要是现象的东西一定有不同,比如说我是台中人,你是高雄人;我是出家人,你是在家人;我是男人,你是女人…,当然可以这样的分类,如果不可以分你就不用来学了,如果什么都不用分,那你穿衣服做什么?!有些人学到最后,什么都不分,这就是不清楚,你要很清楚地看到各种现象的差异性。举例来说:我喜欢这个人、讨厌那个人,这是乱分别,因为这样的分别是凭你个人的好恶,这不是真理。假如很清楚这是火,摸到就会被烫,这叫善分别。现象界当然要分别,只是在分别中,不要用你好恶的心起敌对的概念就好了。
【佛性本无南北;】本无南北就是平等的意思,为什么美与丑的人平等,因为他们的佛性都是空性;为什么我与这盆花是平等,道理也是相同。一个开悟的人看到这个世间是平等的,所以觉得美好。我们为什么不是这样?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平等,我们只是看到就生气,看到他富、他贫、他很可怜…的现象,你的心怎么会清净呢?根本不会,因为你没有看到事情的真相。
我们看任何事情,首先看到这是什么现象?现象怎么形成的?现象怎么变化的?我都知道。什么样的「缘生」造成今天这个样子,而怎么样的「缘灭」会造成什么变化,我都清楚,这就是因缘条件的组成和消失,那你就会悟到:这些的本质都是空性。我清楚地了解了现象叫智慧,但是我愿意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叫慈悲,慈悲与智慧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獦獠身与和尚不同,】在家跟出家不一样。
【佛性有何差别?】「人皆有佛性」的思想,这句话要好好研究,如果这句话你真正懂了,就很有智慧,相即事,性即理,对人性就不会失望,心中没有冤亲的差别,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就能化解,这才是用 佛性在过人生。(待续)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