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经 第四章 一切种

  解深密经 第四章 一切种

  佛教讲缘起无我,又谈生死轮回,从表面上看,二说似相违背,所以有许多人提出这样的疑难,既然无我,轮回主体是什么?这个问题到了唯识经论里,才有详尽的解释,那就是在意识之外,又建立一切种子心识。

  一切种子心识的提出,在唯识家经论中,最早见于本经,如《经》中《心意识相品》说:

  广慧当知,于六趣生死,彼彼有情,堕彼彼有情众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湿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于中最初一切种子心识成熟,展转和合,增长广大。

  六道众生死在在轮转生过程中,他们不论是用那种受生形式生起,最初都必须依赖一切种子心识作为生命主体出现。与你母精卵和合,才能构成生命。这个过程在《瑜伽师地论-意地》说:

  乐时父母贪爱俱极,最后决定各出一滴浓厚精血,二滴和合住母胎中,合为一段,犹如熟乳凝结之时,当于此处一切种子异熟所摄执受所依阿赖耶识和合依托。云何和合依托,谓此所出浓厚精血合成一段,与颠倒缘中有俱灭同时,即 由一切种子识切能力故,有余微细根及大种和合而生及余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搏生,于此时中说识已住结生相续。

  这是介绍有情的整个投生情况,它除了需要物质基础,更要有生体意识,一切种子心识就是扮演着这个角色,来往于五趣四生之中。

  一切种子心识在本经中,还安立许多异名:曰阿陀那识、曰阿赖耶识、曰心。其中对阿赖耶识含义的解释。《心意识相品》说:

  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故。

  本识藏隐于身中,摄受身体,安危与共,这个定义与后来唯识家,以阿赖耶识翻译为藏,具能藏所藏执藏义,是大不相同的。

  本经提出一切种子心识,成为唯识家特殊理论,从唯识学发展史上来看,此时此识还不能称为第八识,因为八识思想,要到第七未那识建立后才形成的。一切种子识在唯识学的重要论典中,都作了论证,如《瑜伽师地论》有八证,《摄大乘论》从世出世间染净生起的五个方面论证,到了《成唯识论》则演成著名的五教十证,为第八识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