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人格障碍的人群上网更易上瘾

网络世界充满了诱惑,游戏、小说、电影、电视剧、网聊......对于有的人来说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但对于有的人来说对于网络诱惑是零抗拒力的。许多人认为是充满诱惑的网络惹得祸,但事实上不少网络上瘾的人,在上瘾之间便有一些人格障碍或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是心理发育不健全的表现,是指在没有幻觉、妄想、智力低下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从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就出现人格问题,至成年期呈现明显病理性人格,并且会延续终身,而且以男性为主。

有些人上网时间较长,但并没有明显影响他的学习和生活。也就是说,人们使用网络的时间和社会功能的丧失并不一定正相关。而具有人格障碍的人却更容易因成瘾而使正常的生活受到影响。

因人格障碍而成瘾的人是因为成长中的心理缺失

他发现,在人的成长期,心理上需要安全感、成就感、自信、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等等。家庭、学校是青少年获得这些“营养素”的主要渠道。但是,如果家庭、学校不能提供,孩子就寻找其他的替代品。

而中国人在成长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三个缺失:

第一是“父亲功能”的缺失

父亲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说是很重要的,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但是现在很多家庭中,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比如一些孩子父母离异了,孩子跟着妈妈生活;有的家庭虽然表面完整,但父亲很少在家,想尽责也尽不了。

在传统的大家庭时代,父亲不在,还有爷爷和叔叔伯伯来代替父亲发挥功能,而现代核心家庭却找不到替代者,造成父亲功能的缺失。这从某种角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网络成瘾的大多是男孩。

在城市里还存在着“游戏缺失”的问题

特别是男生需要在游戏中有一定的肢体接触,甚至肢体冲突的。当现实生活无法满足时,他就去找替代品。

“同伴缺失”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没有伙伴,孩子就不能从家庭走向社会。但是中国城市中大都是独生子女,而短短的在校课间,也很难发展出高质量的同伴关系。

在网络中,有游戏,有同伴交往,又能获得成就感,正好弥补了这三个方面的缺失。

同时,成年后,社会角色允许女性表现自己的情感,因此女性非常善于宣泄,而男人由于社会性质导致种种原因导致无法宣泄,压抑在心里,时间长了就可能把这个情绪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中。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