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兵借道_民间经久不衰的鬼神文化到底是怎么回事_

古人云:子不语怪力乱神。

这句话有两个解释:一是说孔子不说话了,因为怕用力分散影响集中精神。二是说孔子不谈论鬼神一类的事情。

前者没什么潜台词,就是孔子做事情非常专注,后者有,潜台词是孔子觉得鬼神这种虚头巴脑的东西,又不能给人民创造福利,咱们要以人为本,多干实事,不谈这些东西。

放到现在的语境里,就是老师天天唠叨,看啥网络小说啊,好好学习才是正途!

人是社会性动物,喜欢关注自己的生活,同时对着旁人的生活拥有着旺盛的好奇心。

尤其是鬼怪这种一听就能刺激肾上腺素的东西。

因此,志怪灵异故事自古以来就十分吃香,从开启神怪故事先河的《山海经》起,紧随其后的《夷坚志》《淮南子》《幽明录》《古镜记》《搜神记》《阅微草堂笔记》加之各种野史等等等等,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市井文化日新月异,唯独八卦之魂熊熊燃烧。

而对于鬼怪的解读,则一致认为是人死后的产物,是非现实的存在,形象或凶恶,或柔弱,或如同生人一样有喜怒哀乐,形象有千变万化。

而关于鬼的经典故事中,总离不开鬼打墙,鬼上身,百鬼夜行,阴兵借道。

好的,绕了这么久的故事,我们终于又回到了阴兵借道上来。

阴兵借道,顾名思义,就是本来与阳间相悖的鬼魂,突然大规模地出现。

在坊间的传说中,这种鬼魂大规模的出现并不需要受到阳间的许可,作为亡灵鬼魂,一向只能躲藏在阴气极盛之地,唯独在此时此刻,显得理直气壮,甚至有点飞扬跋扈。

而且非常著名的阴兵借道的事件,大多出现在近代:

故宫灵异事件,云南陆良县的\"惊马槽\"和唐山大地震的时候都有过阴兵借道的传闻。

微博上有很多关于现场人员的亲身讲述长图,绘声绘色,加之年代相近,看下来言辞凿凿,令人汗流直下,心有戚戚。

然而这么多阴兵借道的新闻,大致都能归分为三个类型:

1.天灾人祸的产物;

2.天地造物的神奇;

3.天气异常的地域。

由此得来他们的成因,也就有迹可循了。

于是在坊间传闻里面,有这么三条来历:

第一类的\"阴兵借道\"来源于古战场的军队,在战死之后,其怨气不散,并且因为当地独特的地形天气,得以存留。而他们的思维又一直停留在打仗的时候,并不能认识到已经身亡的事实。而这种形成很难,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这种状态要维持下去,地势绝不能变,所以所在之处,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譬如甘肃与陕西的一些大山深处,偶尔会被人发现\"阴兵借道\",当地人称之为\"山响\"。

还有大名鼎鼎的云南陆良县的\"惊马槽\"。(专家对惊马槽的现象作出了解释:惊马槽地形两壁狭窄,形状酷似酒瓶。惊马槽出现的怪声其实是一个物理现象,在力学上叫共振,在声学上叫共鸣。风吹进惊马槽后,产生的结果与吹酒瓶的情况完全一样,也就是说风声在这里被放大了)

第二类的\"阴兵借道\"则是来源于很大的天灾或者人祸,一般大规模死亡的地方,都会滋生很多的冤魂亡灵,长久呆在一个地方,会对阳间秩序有不好的影响。而这个时候阳间专管灵异事件的城隍土地,就会通知阎王,需要过来解决一下,这时地府便会派出勾魂使,由于亡灵鬼魂过多,于是勾魂使手下的鬼兵也不能少,如此看起来就是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由于地府派出的人要来收的是滞留人间的鬼魂,所以也只能走阳间路,虽然都是走的夜路,但是被阳气旺盛的人撞到,也就显了形体。譬如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有人描述过遇见\"阴兵借道\"的传闻。

第三类\"阴兵借道\"就有点玄乎了。战争,不仅发生在阳间,鬼界也会发生战争,传说关羽死后因业,堕入鬼道,也成一王,四处征战。因为打仗人手不够,到处去借,赶来支援的鬼兵便在行军途中,难免会遇到阳间的生人,倘若挡道,便会被带走魂魄,一同去往冥界。所以坊间也有说法,遇到\"阴兵借道\",须伏于地,不妄看,不回头,才能不熄了那头顶双肩的三盏阳火。

以上说得都很玄,是坊间流传很久的说法,不过阴兵借道从何而来,依旧没有谁能给出一个盖棺定论。但是在古籍的查阅中,能发现阴兵借道的历史倒是非常久远。

贞元二十三年,(按贞元无二十三年,下云帝在东京,疑贞字为开字之误。)夏六月, 帝在东京。百姓相惊以鬼兵,皆奔走不知所在,或自冲击破伤。其鬼兵初过于洛水之南,坊 市喧喧,渐至水北。闻其过时,空中如数千万骑甲兵,人马嘈嘈有声,俄而过尽。每夜过, 至于再,至于三。帝恶之,使巫祝禳厌,每夜于洛水滨设饮食。尝读《北齐书》。亦有此事。天宝(宝字原空缺,据黄本补。)中,晋阳云有鬼兵,百姓竟击铜铁以畏之,皆不久丧 也。(出《纪闻》)

这段故事出自宋代李肪的《太平广记》篇目名字为\"洛阳鬼兵\"。

译文:唐贞元二十三年,夏历六月,皇帝在东都洛阳,百姓因传说有鬼兵而相互惊骇,都不知逃跑到哪里去了,有的自相冲撞击伤。那些鬼兵刚从洛水之南

坊 市喧喧,渐至水北。闻其过时,空中如数千万骑甲兵,人马嘈嘈有声,俄而过尽。每夜过, 至于再,至于三。帝恶之,使巫祝禳厌,每夜于洛水滨设饮食。尝读《北齐书》。亦有此 事。天宝(宝字原空缺,据黄本补。)中,晋阳云有鬼兵,百姓竟击铜铁以畏之,皆不久丧 也。(出《纪闻》)

这段故事出自宋代李肪的《太平广记》篇目名字为\"洛阳鬼兵\"。

译文:唐贞元二十三年,夏历六月,皇帝在东都洛阳,百姓因传说有鬼兵而相互惊骇,都不知逃跑到哪里去了,有的自相冲撞击伤。那些鬼兵刚从洛水之南经过,街市喧闹,渐渐到了洛 水以北。听到鬼兵经过的时候,天空中象有几千万穿着铠甲的骑兵,人马嘈嘈声不断,不久 全都过去了。每当黑夜过去,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来,皇帝非常厌恶这件事,派巫师向鬼 神祝祷以消除灾祸,每夜晚就在洛水边摆设饮食。皇帝曾经读过北齐的书,书上也记有这样 的事。天宝年间,晋阳说有鬼兵,百姓争着击打铜铁来吓唬鬼兵,不久就全丧命了。

此外在《北齐书》和元朝的《南村辍耕录》等等都有过阴兵借道的记载,而在这些关于\"阴兵借道\"的传说中,有两个传说最有名,说得也是有鼻子有眼的。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两个有名的冤家——秦始皇和项羽。

据野史记载,西楚霸王项羽烧了以华美精致闻名的阿房宫,大火三月连绵不绝。完了他还不满意,便率领十万兵马盗掘秦始皇陵。当晚就奔赴至骊山脚下,刚准备有所动作,便感觉地动山摇。项羽作为一个饮血沙场多年的军人,这点动静当然阻碍不了他的意志,随即命令继续行军,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这时,一道惊雷落下,地面开了一条大缝,十万大军面前唰的出现了一支秦军队伍,手执利器,身披大秦铠甲,模样好不威风,然而再细一观察,便发现这支秦军面目模糊阴森,一看就不是活人!十万将士吓得纷纷逃跑,大呼道:\"秦始皇的阴兵从地底下钻出来了,赶紧逃命啊!\"军心溃散,项羽没奈何,只好放弃闯陵。

于是呢,民间传闻秦始皇陵前有一支守陵军,而秦始皇本身就是阴间鬼王转世,妄动其陵,必承其罪。所以这么些年了秦始皇陵才能逃过盗墓贼的追踪,得以享受永世安宁。

但事实上,秦始皇陵有没有被盗呢?随着文物考古及历史研究的发展,史学界及考古学界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直争论不休,这里篇幅限制,就不细谈了。

第二个故事的主角,大家应该并不熟悉。但他有两个名气很大的亲戚——山阴公主刘楚玉和暴虐的少年君王刘子业。

他就是南朝宋第七位皇帝刘彧,史称宋明帝。

这个皇帝的人生发迹之路实在是很神奇,他刚刚谋反篡位,那位少年君王刘子业虽然昏庸,他坐上这个位子也没有多少人服气。刘宋王朝的诸王和握有重兵的大臣就纷纷起兵反抗朝廷。

然而不管有多少叛乱,他都一一镇压,从未有过败绩。

而这些全都归功于刘彧手下一支只有三千人的神秘的军队,他们战无不胜,刀枪不入,进攻时会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鬼叫,被称为\"鬼兵\",他们的的首领是已死了130多年的前朝东晋名将苏峻。于是平叛成功后,刘彧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指挥官\"苏峻写表彰诏书,加封苏峻为骠骑大将军。

世间真有以死人为军的秘术吗?

民间另有说法:据说这位\"指挥官\"苏峻的确应该是刘彧的大功臣,却并非

是统帅三千\"鬼兵\"之功,因为苏峻的确是死的透透的了。这来源于苏峻死前筹谋的一个\"哑兵营\"计划,\"哑兵营\"算得上我们现在的特种兵,当时苏峻秘密筹措了\"哑兵营\"所有的装备,却因为英年早逝,没能来得及实现计划,被一百多年后的刘彧捡了漏,刘彧便立即利用这些装备组建了一支前所未有的军队:先是用重金(白银三百两)招募了一批贫家子弟。所有参军的人,必须服哑药致聋致哑,用锅灰涂脸,内穿用白藤编织的\"衣胆\",外着苏峻遗留下来的东晋军服,使人以为是死而复生的东晋军队。因白藤柔软而坚韧,可防箭矢,故被人误认为这些\"鬼兵\"刀枪不入。作战时这些人每人口含\"夺魂哨\"一枚,\"夺魂哨\"发出的音凄厉悲凉如鬼哭。作战的对方听见之后吓得心胆俱裂,军心溃散。

刘彧坐稳江山后,怕\"鬼兵\"之事泄露,便将\"鬼兵\"全体官兵溺死。

然而真相终究难以掩盖,曾经为他筹谋\"鬼兵\"的功臣落了个兔死狗烹的结局,实在寒心,于是在死前说出了真相。

如此,在民间渐渐流传开了宋明帝号令\"鬼兵\"三千,毒杀功臣的传说。

阴兵借道并非中国独有,许多国家都有着类似的传闻。譬如北欧一带的国家中所流传的\"狂猎\",同样是亡魂的出现,他们一般会成群结队地出现在地面或者天穹,烈马和猎犬为其开路,疯狂地追逐猎物,并且还有入人梦境夺取灵魂的设定。

至于墨西哥的亡灵节则显得亲切很多,这里应当被称为一个很温暖的节日,同样是亡灵回归,人们却并不反感,并且热烈欢迎,人们会将过世亲人的骨骸洗净,万寿菊的金黄花瓣蔓延全城,人们打扮成骷髅模样,亡灵到了此处,也不会觉得困窘,真是\"鬼性化\"的安排。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