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形考题库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形考题库
试题 1:( )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A. 执政党
B. 行政机关
C. 立法机关
D. 司法机关
试题 2:在我国,政策过程的一大特点是( )。
A. 议会负责制
B. 党政二元结构
C. 总统负责制
D. 两党制
试题 3:( )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A. 司法机关
B. 执政党
C. 立法机关
D. 行政机关
试题 4: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
A. 詹姆斯·E﹒安德森
B. 罗伯特·达尔
C. 托马斯·戴伊
D. 古德诺
试题 5: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A. 非官方决策主体
B. 公共政策主体
C. 执政党
D. 公共政策客体
试题 6: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
A. 利益集团
B. 公民__
C. 非政府组织
D. 大众传媒
试题 7: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被称为( )。
A. 官方决策主体
B. 思想库
C. 非官方决策主体
D. 幕僚
试题 8:将公共政策导向、协调、控制盒改造这四个重要功能整合起来就是( )。
A. 政策功能
B. 政策主体能力
C. 政策过程
D. 政策能力
试题 9: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
A. 司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立法机关
D. 执政党
试题 10: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 )。
A. 核心主体
B. 官方决策者
C. 非官方决策者
D. 企业
试题 11:非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
A. 利益集团
B. 政治党派
C. 大众传媒
D. 思想库和公民
试题 12:利益集团的特征有( )。
A. 共同的利益和主张
B. 影响并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C. 处于同一个组织之中
D. 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试题 13: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 )。
A. 企业
B. 非官方决策者
C. 官方决策者
D. 核心主体
试题 14:在我国,司法权力机关的构成要素包括()。
A. 警察系统
B. 人民法院
C. 人民检察院
D. 人民代表大会
试题 15:在西方,公民参与的具体途径包括( )。
A. 听证会
B. 全民公决
C. 游行示威
D. 投票选举
试题 16:在我国,公民参与的方式分为( )。
A. 游行示威
B. 全民公决
C. 自上而下参与
D. 自下而上参与
试题 17:官方、半官方、民间思想库在政策分析的专业问题上分离出的流派包括( )。
A. 专家政治指导派
B. 专家政治主导派
C. 专家政治协商派
D. 专家政治影响派
试题 1:公共政策是(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企业
B. 个人
C. 政府
D. 社会组织
试题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
A. 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B.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C. 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D.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试题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
A. 权威
B. 利益
C. 权力
D. 公共
试题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 )的分配。
A. 限制性
B. 利益性
C. 强制性
D. 权威性
试题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的集中反映。
A. 公共权力
B. 社会利益
C. 社会需求
D. 集体利益
试题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A. 层次性
B. 整体性
C. 超前性
D. 系统性
试题 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 系统性
B. 合法性
C. 倾斜性
D. 权威性
试题 8:“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 )最早提出的。
A. 拉斯韦尔
B. 史密斯
C. 西蒙
D. 伊斯顿
试题 9:指出“公共政策”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的是学者()。
A. 罗伯特·达尔
B. 伍德罗·威尔逊
C. 药师寺泰藏
D. 米歇尔·哈蒙
试题 10: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 )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选择
B. 分配
C. 综合
D. 落实
试题 11: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
A. 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B. 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 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D. 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试题 12: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
A. 利益落实
B. 利益整合
C. 利益分配
D. 利益选择
试题 13:政策的导向是( )的导向。
A. 文化
B. 观念
C. 条件
D. 行为
试题 14: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
A. 间接引导
B. 直接引导
C. 客观引导
D. 主观引导
试题 15: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
A. 调控功能
B. 导向功能
C. 分配功能
D. 规制功能
题目1:公共政策是( )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企业
个人
社会组织
政府
题目2: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
权威
利益
权力
公共
题目3: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非官方决策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
执政党
公共政策客体
题目4: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
非政府组织
利益集团
公民
大众传媒
题目5: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
思想库
公共政策客体
政策目标
目标群体
题目6:(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环境
信息化
国际化
全球化
题目7: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 )
精英文化
政治文化
传统习俗文化
普通文化水平
题目8:荷兰经济学家(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罗威
林布隆
科臣
萨拉蒙
题目9:(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管制
强制
限制
管理
题目10: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理解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题目11:(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政策议程
政策问题
政策对象
政策目标
题目12: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 )地位。
权威
次要
重要
枢纽
题目13: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是( )。
可行性评估
价值评估
风险评估
效果评估
题目14: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 )。
经济人
政治人
精英
文化人
题目15: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 )出版作为标志。
《执行》
《政策执行与评估》
《公共政策学》
《奥兰克计划》
题目16: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 )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评估完成
评估执行
评估实施
评估调查
题目17:政府机构为了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了完成行政管理任务,实现行政目标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和条件的总称为( )
合理利益
超常利益
正常利益
失常利益
题目18:维护和实现( )是国家和公共权力产生的主要原因。
个人利益
家庭利益
集体利益
公共利益
题目19: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 )和集团分析模型。
史密斯模型
精英分析模型
价值分析模型
多源流分析模型
题目20:公认的福利经济学之父是( )。
庇古
萨缪尔森
帕累托
肯尼思·阿罗
题目21: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
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题目22: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主要包括( )
执政党
立法机关
司法机关
行政机关
题目23: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 )。
系统变迁型工具
激励型工具
能力建设型工具
命令型工具
题目24: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 )
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题目25:政策方案优选中共识的形成途径有( )
交换
领导
说服
强制
题目26:学者罗伯特·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 )
题目27: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 )
题目28:利益集团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二是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
题目29:按照地域原则划分,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可简单划分为国内政策环境和国内政治法律环境。( )
题目30:政策环境是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 )
题目31: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
题目32:公共责任是第三部门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课题。( )
题目33:政策问题的论证可以分为一级论证、二级论证、多级论证和小论证。( )
题目34:头脑风暴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
题目35: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有价值因素、法律因素和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 )
题目36: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价值作为测量标准,目的在于分析方案的经济价值。( )
题目37:美国公共政策专家保罗·A·萨巴蒂尔指出政策执行研究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 )
题目38:美国政治学家P·狄辛将人类社会追求的五种理性作为政策评估的标准:技术理性、经济理性、政治理性、法律理性和社会理性。( )
题目39:政策终止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结束,也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开始。( )
题目40: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心理上的抵触、组织的持久性、反对势力的联盟、法律上的障碍和高昂的成本。( )
题目41:确定地方政府利益的合理范围的三大原则性标准:目的上的公益性;实现途径上公开化、制度化;内容上的合理性。( )
题目42:公共利益具有主观性、客观性、独立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群体性等特点。( )
题目43: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本特利、杜鲁门和哈罗德·拉斯韦尔。( )
题目44:从政治学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可以把政策过程看作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妥协调适的博弈过程。( )
题目45: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上就是政府选择。( )
一、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 考核任务形式:案例分析
考核内容: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对某个案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由分部(省级电大)责任教师提供4个案例,学员任选其一,字数在1000字以上)。
考核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10章—第14章的内容。
2、要充分运用利益分析、政治学分析、经济学分析、伦理分析、量化分析这五个方法,分析过程中不得少于两个方法。
3、分析过程要逻辑一致,前后呼应。
4、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
5、必须使用Word修改功能,以保留原始修改记录。不得抄袭,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讨论主题 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00分)
讨论内容 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考试平台,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案例。
2、组成4―8人的学习小组完成本次作业,小组成员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讨论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资料占10%,网
上实时讨论占20%,内容占70%。
3.每个小组自定时间必须在网上实时讨论,互相交流,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辅导教师网上实时指导。
4.每个小组学习完成后,形成小组意见,字数不少于1000字,以小组组长的姓名(后附小组成员名单)提交。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试题 1: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 )
A. 集体问题
B. 公共问题
C. 个人问题
D. 社会问题
试题 2: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 )
A. 史密斯
B. 德罗尔
C. 西奥多·罗威
D. 威廉·邓恩
试题 3: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 )
A. 全球性
B. 复杂动态性
C. 突发性
D. 多样性
试题 4: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
A. 思想库
B. 政策目标
C. 公共政策客体
D. 目标群体
试题 5: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
A. 目标群体
B. 个人问题
C. 集体问题
D. 社会问题
试题 6: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 )
A. 集体问题
B. 个人问题
C. 目标群体
D. 社会问题
试题 7:( )标志着相应的政策目标群体的诞生。
A. 政策的评估
B. 政策的制定
C. 政策问题的构建
D. 政策的执行
试题 8:认为政治文化主要有地区型、依附型和参与型三中类型的是学者()。
A. 托马斯·戴伊
B. 阿尔蒙德
C. 古德诺
D. 德罗尔
试题 9: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 )
A. 调节性问题
B. 整体性问题
C. 分配性问题
D. 再分配问题
试题 10:威廉·邓恩将问题分为( )
A. 结构适中问题
B. 结构不良问题
C. 结构优良性问题
D. 结构平衡问题
试题 11: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包括( )
A. 结构不良性
B. 全球性
C. 突发性
D. 复杂动态性
试题 12:对政策目标群体边界的界定一定要合乎( )的要求。
A. 政策主体
B. 政策资源
C. 政策问题
D. 政策环境
试题 13: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主要有( )。
A. 军事因素
B. 客观因素
C. 环境因素
D. 主观因素
试题 14: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 )。
A.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理解程度
B.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知程度
C. 政策目标群体的利益需求
D.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参与程度
试题 15: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
A. 文化环境因素
B. 主观因素
C. 政策环境因素
D. 客观因素
试题 1: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指( )
A. 政策问题建构
B. 政策评估
C. 政策执行
D. 政策制定
试题 2: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 )出版作为标志。
A. 《政策执行与评估》
B. 《执行》
C. 《公共政策学》
D. 《奥兰克计划》
试题 3: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途径的是学者()
A. 米歇尔·希尔
B. 托马斯·戴伊
C. 艾莫尔
D. 保罗·A.萨巴蒂尔
试题 4:自上而下模式是以( )为基础的。
A. 古典的行政模式
B. 组织理论
C. 现代行政模式
D. 行动理论
试题 5:在自上而下研究途径中政策被视为高层决策者的( )。
A. 工具
B. 权威
C. 手段
D. 财产
试题 6:自下而上研究途径以( )为出发点。
A. 领导者
B. 政府
C. 组织中的个人
D. 组织
试题 7:查尔斯·琼斯指出在政策执行的诸多行为活动中,以()三者最为重要。
A. 实施
B. 组织
C. 准备
D. 解释
试题 8:政策执行的特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
A. “接受”观点
B. “利益”观点
C. “务实”观点
D. “服从”观点
试题 9: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缺点是( )。
A. 容易低估基层官员和一些利益集团采取各种对抗措施影响政策执行的可能性。
B. 当某些公共政策没有适用的法律规章,而是由多元的政府机关或法令规章共同执行时就很难适用。
C. D.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严格区分是无意义的。
D. 过度重视高级官员的目标和能力,忽视其他执行机构的影响。
试题 10:以下属于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的是( )。
A. 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式
B. 支持联盟框架
C. 政策执行博弈模型
D. 政策执行循环模型
试题 11:以下属于微观层面的政策执行模型是( )。
A. 政策执行博弈模型
B. 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C. 政策执行循环模型
D. 政策执行系统模型
试题 12:美国公共政策专家保罗·A·萨巴蒂尔指出政策执行研究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 )
试题 13: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被视为对某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
试题 14: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地位,认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策以及它在执行中是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 )
试题 15: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
试题 16:因果理论将政策看做一种假设,将政策执行看做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的地图,关心政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
试题 17: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式属于自上而下政策执行研究。( )
试题 1: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 )地位。
A. 权威
B. 次要
C. 重要
D. 枢纽
试题 2: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 )
A. 政策评估
B. 政策执行
C. 政策终止
D. 政策方案规划
试题 3:政策规划的基本精髓就在于( )
A. 重视理性
B. 重视感性
C. 正确的政策问题
D. 领导者的能力
试题 4: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坎贝尔的( )
A. 实验理论
B. 选择理论
C. 过程理论
D. 企业精神理论
试题 5: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 )
A. 关键
B. 枢纽
C. 基础
D. 前提
试题 6: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 )
A. 前提
B. 关键
C. 枢纽
D. 基础
试题 7: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 )
A. 方案
B. 目标
C. 价值
D. 效果
试题 8:设定政策目标的基本原则( )
A. 注重伦理考量,保持相对稳定性
B. 系统协调,具有针对性
C. 实事求是,面向未来
D. 具体明确,具有合理性
试题 9: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 )
A. 价值因素
B. 个人因素
C. 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
D. 政治因素
试题 10:魏墨和维宁认为政策备选方案的基本来源有( )
A. 调整过的通用解决方案
B. 非现成的解决方案
C. 通用的解决方案
D. 现有的政策提案
试题 11:初步筛选常用的方法有( )
A. 经验分析
B. 初步的预测分析
C. 可行性分析
D. 比较分析
试题 1: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 )
A. 罗威
B. 林布隆
C. 托马斯·戴伊
D. 威廉·邓恩
试题 2:“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 )
A. 德瑞
B. 安德森
C. 林布隆
D. 格斯顿
试题 3: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 )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 二级论证
B. 一级论证
C. 小论证
D. 功能论证
试题 4: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D. 《理解公共政策》
试题 5:(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对象
D. 政策目标
试题 6:由负责政策制定的具体组织来进行的是( )
A. 一级论证
B. 功能论证
C. 二级论证
D. 小论证
试题 7:由政府的决策机构做出的论证是( )
A. 二级论证
B. 一级论证
C. 小论证
D. 功能论证
试题 8:所有的政策问题都源于( )
A. 大众传媒的传播
B. 突发事件
C. 领导者的需求
D. 个人问题
试题 9:到目前为止,对政策议程确立过程描述得最全面的是约翰·W.金登的( )
A. 多源流分析模型
B. 动员模型
C. 外在创始模型
D. 内在提出模型
试题 10:政策问题中的( )是最高级的论证。
A. 一级论证
B. 功能论证
C. 小论证
D. 二级论证
试题 11: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 )。
A. 结构适度
B. 结构不良
C. 结构优良
D. 结构平衡
试题 12: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 )
A. 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B. 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C. 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D. 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试题 13: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 )
A. 传媒曝光
B. 政治领导者
C. 危机事件
D. 抗议活动
试题 14: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
A. 属于政府能力范围内的事务
B. 属于政府职能权限范围内的事务
C. 政治领导者的需求
D. 大众传媒的曝光
试题 15:层次分析的技术可以帮助分析者分清楚的原因包括( )
A. 受控的原因
B. 客观原因
C. 似然的原因
D. 可能的原因
试题 16:综摄法的运用中分析者可以进行的类比有( )
A. 直接类比
B. 符号类比
C. 想象类比
D. 个人类比
试题 17:头脑风暴法需要遵循的原则有( )
A. 保持开放性
B. 确保结果的整合
C. 适时把握讨论的度
D. 人员的选择应该具有针对性
试题 18:多角度分析有( )
A. 经济角度
B. 个人角度
C. 技术角度
D. 组织角度
试题 19:美国学者罗杰·科布和查尔斯·爱尔德将政策议程分为( )
A. 正式议程
B. 实质性议程
C. 象征性议程
D. 系统议程
试题 20:美国学者罗杰·科布的政策议程模型分为( )
A. 多源流分析模型
B. 内在提出模型
C. 动员模型
D. 外在创始模型
试题 1:荷兰经济学家(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林布隆
B. 罗威
C. 科臣
D. 萨拉蒙
试题 2: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 )
A. 公共利益
B. 公共道德
C. 公共责任
D. 公共服务
试题 3:(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 强制
B. 限制
C. 管理
D. 管制
试题 4:首选的政策工具是( )
A. 经济性工具
B. 混合性工具
C. 强制性工具
D. 自愿(自主)性工具
试题 5: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指的是( )
A. 政策社会效益
B. 政策效率
C. 政策经济效益
D. 政策目标
试题 6: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 )。
A. 命令型工具
B. 能力建设型工具
C. 激励型工具
D. 系统变迁型工具
试题 7:萨拉蒙认为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 )。
A. 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
B. 慈善组织的业余性
C. 慈善活动的狭隘性
D. 慈善不足
试题 8:加拿大学者迈克尔·豪利特和M.拉米什根据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的大小将公共政策工具分为()
A. 混合性工具
B. 自愿(自主)性工具
C. 强制性工具
D. 经济性工具
试题 9:我国学者将政策工具分为( )
A. 经济性工具
B. 工商管理技术
C. 社会化工具
D. 市场化工具
试题 10:家庭与社区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缺点是( )
A. 不花政府的钱
B. 依赖家庭与社区这类政策工具来解决问题是不公正、不公平的
C. 模经济效应要求由政府集中提供公共服务
D. 通常无法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
试题 11: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
试题 12: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 )
试题 13:政策工具是进行政府重塑的核心要点。( )
试题 14:志愿者组织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争议的自愿性工具。( )
试题 15:自愿性工具也叫指令性工具,它控制或者指导目标群体的行动。( )
试题 1:从系统论角度看,()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A. 公共政策
B. 公共政策客体
C. 公共政策主体
D.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试题 2:( )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A.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B. 公共政策主体
C. 公共政策客体
D. 公共政策环境
试题 3: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 )
A. 系统性
B. 互动性
C. 全球性
D. 复杂性和多样性
试题 4: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 )
A. 经济社会环境
B. 政治法律环境
C. 国内政策环境
D. 国际政策环境
试题 5: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 )
A. 政治法律环境
B. 文化环境
C. 自然地理环境
D. 经济社会环境
试题 6:公共政策环境主要包括( )
A. 国内政策环境
B. 主观环境
C. 客观环境
D. 国际政策环境
试题 7:国内政策环境包括( )
A. 经济社会环境
B. 政治法律环境
C. 文化环境
D. 自然地理环境
试题 8:国际政策环境包括( )
A. 动荡化
B. 知识化
C. 信息化
D. 全球化
试题 9: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指( )
A. 相互影响
B. 相互作用
C. 相互依存
D. 相互联系
试题 10: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包括( )
A. 稳定性与突发性
B. 互动性
C. 复杂性和多样性
D. 系统性
试题 11:按照地域原则划分,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可简单划分为国内政策环境和国内政治法律环境。( )
试题 12:政策环境是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 )
试题 13: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
试题 14:公共政策一旦形成和实施,依然不会对环境产生反作用,从而导致环境的改善和重塑。( )
试题 15:政策环境直接决定一国政府公共管理的生态性、适应性和适度化。( )
试题 1:1.公共政策评估是对( )所进行的研究。
A. 政策实施效果
B. 公共政策全过程
C. 公共政策执行
D. 政策方案
试题 2: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 )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A. 评估执行
B. 评估实施
C. 评估调查
D. 评估完成
试题 3: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 )
A. 评估实施
B. 评估总结
C. 评估完成
D. 评估准备
试题 4: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 )
A. 公共政策评估报告
B. 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C. 公共政策评估方案
D. 公共政策评估计划
试题 5: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 )
A. 事实判断
B. 经济效益判断
C. 社会效益判断
D. 价值判断
试题 6: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 )
A. 经济可持续发展
B. 保护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
C. 分配社会资源,维护社会公平
D.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试题 7:政策效果评估包括( )的整合性评估。
A. 社会公平
B. 价值层面内容
C. 环境发展
D. 事实层面
试题 8:美国的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认为大部分评估标准可以分为的类型包括( )
A. 技术可行性
B. 政治可行性
C. 行政操作可行性
D. 经济和财政可行性
试题 9:政策主体通过政策评估获得实施中的现行政策效果的信息后,必须对该项政策的去向作出判断和选择,大致的选择有( )。
A. 政策补充
B. 政策制定
C. 政策终止
D. 政策修正
试题 10: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的阶段( )
A. 评估总结
B. 评估计划
C. 评估实施
D. 评估准备
试题 11: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
A. 分析评估信息
B. 落实评估资源
C. 得出评估结论
D. 采集评估信息
试题 12:美国政治学家P·狄辛将人类社会追求的五种理性作为政策评估的标准:技术理性、经济理性、政治理性、法律理性和社会理性。( )
试题 13:政策效果是指公共政策实施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 )
试题 14: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心理上的抵触、组织的持久性、反对势力的联盟、法律上的障碍和高昂的成本。( )
试题 15:政策影响是指目标群体和受益者所获得的货物、服务或其他各种资源。( )
试题 16:政策产出可以等同于政策效果。( )
试题 17:公共政策评估是一种有计划、按步骤进行的活动,但很难找到规律可循的系统过程。( )
试题 1:( )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公共政策价值关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应,以及由此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A. 伦理学
B. 政策价值观
C. 价值观
D. 价值
试题 2:帕顿和沙维奇认为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 )
A. 规范性理论
B. 描述性理论
C. 批判性理论
D. 事实性理论
试题 3:西蒙指出在任何决策中均包含( )
A. 客观因素
B. 主观因素
C. 价值因素
D. 事实因素
试题 4:价值分析标准的类型分为( )
A. 义务论标准
B. 本质论标准
C. 品德论标准
D. 目的论标准
试题 5:价值评价的一般原则( )
A. 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B. 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
C. 择优与代价的统一
D. 兼顾与急需的统一
试题 1: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 )
A. 数学
B. 伦理学
C. 经济学
D. 实证主义哲学
试题 2:定量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表现在( )
A. 在现实社会中,自然界与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事物都具有精确性和模糊性所构成的二重性
B. 定量分析方法在为社会问题建模时,往往只关注其中可以量化的变量,不考虑那些无法量化的关键因素
C. 定量研究以数量分析来解释现象的特征,因之缺少背景和实践材料,对于说明社会现象的特征不够具体,不能给人们理解这些现象提供经验基础
D. 定量方法的科学主义方法论基础遭到了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批判
试题 1: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选择行为以及经济政策的学科是( )
A. 政治学
B. 历史学
C. 经济学
D. 社会学
试题 2:与传统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将( )看作经济运行过程的一个内生变量,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着根本性作用。
A. 经济
B. 制度
C. 权力
D. 法律
试题 3:在经济学范畴中,正负效应的总和是( )
A. 社会福利
B. 集体福利
C. 福利
D. 个人福利
试题 4:福利经济学之父是( )
A. 庇古
B. 拉斯韦尔
C. 德罗尔
D. 杜鲁门
试题 5:美国学者波齐曼提出目前存在的公共政策分析途径包括( )
A. 产生于工商管理,由私营组织管理和经济理论相结合,介入到传统公共行政学之中的“商业途径”,即B途径
B. 来自传统公共行政的“政策途径”,即P途径
C. 量化分析
D. 伦理学分析
试题 6:经济学从稀缺性角度看待人类行为,主要包括( )
A. 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其他经济组织之间进行分配
B. 如何生产,即如何组织生产使生产要素得到最有效率的使用。
C. 既定的社会资源总量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得以充分利用
D. 生产什么,即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用来生产哪些产品和生产多少
试题 7: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采用的检验社会经济福利的标准是( )
A. 国民收入的分配
B. 社会政策的合理性
C. 国民收入的大小
D. 制度法律的完善性
试题 8: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集体决策的科学,它的含义包括( )
A. 个人性
B. 集体性
C. 合法性
D. 规则性
试题 9: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政府职能
B. 公共利益表达的康多塞悖论
C. 政府失灵
D. 政府源自个人间的社会契约
试题 10:政府失灵的原因是( )
A. 公共决策的失误
B. 政府扩张或政府成长
C. 寻租
D. 官僚机构的低效率
试题 11:威廉姆森概括的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特征包括( )
A. 新制度经济学坚持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技术本质,而且还在于管理方式结构
B. 新制度经济学充分假设制度有深刻的效率因素
C.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行为假设被看做现实中的重要部分,这个层次的严重失败将导致制度经济学的危机
D. 新制度经济学用的是比较方法
试题 12: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政府职能
B. 交易费用理论
C. 产权理论与国家理论
D. 企业理论
试题 13: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上就是政府选择。( )
试题 14: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理解,公共政策本质上是关于个体和集体选择的制度安排结构。( )
试题 15:福利经济学不关注单个人的效用,只关注一个社群中所有人的共同福利—社会福利。( )
试题 16:帕累托效率是指这样一种社会资源配置状态:在不损害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境况的前提下,重新配置资源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好,或者说,要改善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必定要损害其他社会成员的境况。()
试题 1:研究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力如何配置、权力资源如何分配的科学指的是( )
A. 历史学
B. 社会学
C. 经济学
D. 政治学
试题 2: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是学者( )
A. 托马斯·戴伊
B. 莱瑟姆
C. 拉斯韦尔
D. 戴维·伊斯顿
试题 3:精英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 拉斯韦尔
B. 托马斯·戴伊
C. 戴维·伊斯顿
D. 莱瑟姆
试题 4: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其定义内容包括( )
A. 分配是面向全社会的
B. 分配的内容是价值
C. 分配的行为与结果具有权威性
D. 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分配
试题 5: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 )
A. 精英分析模型
B. 集团分析模型
C. 政策执行博弈模型
D. 多源流分析模型
试题 6: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 )
A. 莱瑟姆
B. 本特利
C. 拉斯韦尔
D. 杜鲁门
试题 7: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本特利、杜鲁门和哈罗德·拉斯韦尔。( )
试题 8:从政治学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可以把政策过程看作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妥协调适的博弈过程。( )
试题 9:政治精英模型认为,政治精英是政治系统的决定因素,他们决定政治系统的性质、政治过程和政治系统的变迁。( )
试题 10:精英分析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达到均衡的结果。( )
试题 1: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 )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A. 政治学分析法
B. 利益主体分析法
C. 伦理学分析法
D. 经济学分析法
试题 2: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 )。
A. 利益
B. 名誉
C. 金钱
D. 社会地位
试题 3: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 )。
A. 资源
B. 土地
C. 利益纠纷
D. 权力
试题 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 战争
B. 伟大人物的推动
C. 生产关系
D. 生产力
试题 5:制度变迁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图洛克
B. 诺斯
C. 詹姆斯·布坎南
D. 霍布斯
试题 6: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于1971年出版的( )揭示了团体间的交互影响为政治活动的中心这一事实。
A. 《自由、市场和国家》
B. 《公共选择》
C.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D. 《政府过程》
试题 7:以下分析方法属于利益分析方法的是( )
A. 伦理学分析法
B. 经济分析法
C. 政治学分析法
D. 阶级分析法
试题 8:公共选择理论的特征有( )
A. 理性经济人假设
B. 交易政治学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C. 政府的主要职能通过改革交易费用制度来降低交易费用
D. 个人主义的方法论
试题 9:政府利益的表现形式( )
A. 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等小集团利益
B. 领导的个人利益
C. 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
D. 整个政府的机构利益
试题 10:按照政府内容的合法、合理程度,我们可以将政府利益分为( )
A. 正常利益
B. 超常利益
C. 失常利益
D. 公共利益
试题 11:确定地方政府利益的合理范围的三大原则性标准:目的上的公益性;实现途径上公开化、制度化;内容上的合理性。( )
试题 12:公共利益具有主观性、客观性、独立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群体性等特点。( )
试题 13:利益是人们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 )
试题 14:政府公共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从利益选择到利益综合再到利益分配和利益落实这样一个动态过程。( )
试题 15:“高级赢利”思想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考察个别的微观利益,而且要考察整体的宏观利益,不仅要考虑短期利益,而且更要考虑长期利益。( )
试题 16:在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产权理论和国家理论是两个基本的支柱,并由此说明经济增长和衰退的根源。( )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