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山河_南京保卫战中粤军一五六师,师部所在地的确认
作者:张定胜
编者按:张定胜老师是南京保卫战战迹寻研团团长,在南京周边坚持抗战遗迹的寻访研究已三十五年。
多年前我曾留意到在南京保卫战中,曾有两千多人的国军官兵,在南京东南郊十五公里外的青龙山神秘失踪,成为南京抗战史上的悬案。
张老师说,1986年5月11日他骑车到汤山阳山碑林附近,路边一名抽旱烟的白胡子老农告诉他:“当时田边上都是中国军人的尸体,我也是当时的士兵。”多年以后,熟悉了这段历史的张定胜醒悟过来,这位带着广东口音的老人,应是当年参加南京保卫战的粤军士兵。
他回忆当年所遇老人至少是上尉连长,因为他知道中日双方作战意图,而且眉宇间流露的气质儒雅刚毅,不像没有文化的士兵。
南京战研团考证出,1937年12月8日凌晨,日军第九师团第7联队与粤系六十六军曾在此发生战斗,当晚阵地被日军占领。
青龙山的粤军不仅面对日军第九师团第七联队,还有第三十五联队,非常难打。1937年12月4一5日,在花家村作战时,粤军白天吃了亏,死亡至少几百人,埋在一个铁塔下(张老师前年到过掩埋地,听当地人说尸骨还在附近),到了夜里两个粤军士兵(66军)为了报仇,利用黑夜悄悄搞到一挺机枪几百发子弹爬上铁塔向塔下神童村的日军第三十五联队步兵猛烈射击,打死几十个,打伤也有十几个。日军仓促反击,因为铁塔太高,又在黑夜,粤军士兵他们不停在塔中上下交换位置,日军很难有效封锁射击,结果他们两个粤军打完后,居然都安然撤退。
第二天白天神童村村民被日军抓过来逼他们掩埋昨天白天阵亡的粤军尸体,而日军夜里被铁塔上打死的几十个,都在焚烧,气味难闻。这样的回忆神童村老人都有记录,他们掩埋的就是广东军不是中央军,粤军穿黄绿色衣服,他们分得很清楚。
我看了青龙山的报道后,后来几年的采访过程中,每遇上一五四、一五六、一五九、一六〇的老兵,尤其是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都询问他们有没听说过这事,终无所得。
——连阳标统
南京保卫战国军部队师部所在地的推测考证。从历史资料得知南京保卫战粤军83军下属154师及156师都到达了南京参战。根据当年参战人员“国军装甲兵团战车第三连连部摩托班班长”何嘉兆回忆,提及过粤军第156师师部就设立在三条巷,但具体位置不详。
南京保卫战装甲兵团战车营第三连连部何嘉兆回忆的156师师部所在地南京三条巷。
而不巧地是,南京有两个三条巷地名,一个在城北鼓楼大方巷附近,一个在城偏东南的常府街附近。首先得搞清楚是哪个三条巷,再说具体在三条巷何处。很巧,笔者静逸书法培训工作室位置就在常府街三条巷15号。经多年与周边邻居打听其这里历史变迁,知道笔者工作室对面文昌宫那里有个民国小楼历史久远,是抗战前所建。笔者开始于3年前进行考察附近民国建筑,认为历史回忆里提及的粤军第156师师部那个三条巷就是这里。但只是凭直觉不能说明问题。好在2018年春,南京常府街三条巷25号位置修建了一个居民健身小广场,将此地这栋上世纪30年代的民国小楼凸显而出,我可以近距离走入里面精确考察了。
这里曾是清代同治12年建立的道观文昌宫所在地,至1928年后,逐步被当时政府收缴为公有。据史料记载这里于1926年大殿发生火灾,文昌宫逐步废弃。待1930年夏,由于国民政府军政部下属的军需署在太平路铜井巷,这里离军需署不过2公里路程,遂被军需署占有设立了军用“军政部第三实验被服厂”,厂长由浙江开化县人林则瑞担任厂长(当时军衔中校主任)。林则瑞(1897年——1998年),早年赴法勤工俭学留学法国,后投奔桂军白崇禧部参加北伐,任宣传队队长。1937年南京国府撤退后,继续担任被服厂主任,官至少将军衔,于1998年102岁去世在台湾。
从南京保卫战当时资料知,粤军两个军,叶肇之第66军、邓龙光之83军,有共计4个经过淞沪会战撤退到南京残缺不全的野战师,经过12月3日后惨烈的南京外围阻击战后(东部郊区),于12月7日从南京外围由汤山阵地,各军主力撤入南京市区,准备与敌进行城破后巷战。
第83军第156师师长是李江将军,师部驻扎三条巷,其部队932团曾于12月10日增援光华门作战。又从民国26年12月4日至13日国军拱卫首都作战地图看,83军第154师是防守南京通济门、中华门内街巷的(师长巫剑雄)。第66军进入城北鼓楼、湖南路地区集结。
原军政部军需署第三被服厂厂长办公楼,厂长林则瑞就在其二楼办公。
常府街三条巷原军政部第三被服厂厂长楼侧面
粤军83军军长邓龙光将军。83军下辖154师、156师。
粤军第154师师长巫剑雄。
南京保卫战作战各部队布属图。明显指出83军154师巷战位置以及66军进入南京市区巷战的布防方向。
由此图及历史资料可知83军部队是在南京城东南地区集结并进行城垣作战的了。通济门与光华门都在南京城东南方位,而常府街三条巷也在离两城门不到2里范围区域(常府街至通济门920米,光华门1800米)。做为城市巷战的指挥部,这个距离是比较合适的位置。而鼓楼三条巷离此作战区域就过远了,直线距离达3公里(实际距离达6公里之多),显然不符合作战逻辑。
另从83军军部上校参谋处长刘绍武(1899—1974年,广东兴宁人。黄埔6期步科、陆军大学3期毕业,),回忆中有提到156师师长与其第四路军上校参议骆应剑,在12月12日接到军撤退命令后(电话),经过“中央饭店”至挹江门目击道路上一片喧杂紊乱现象。这个“中央饭店”离三条巷不过890米距离,如果是鼓楼三条巷从撤退方向看是绝对走不到的,正好相反。所以这条信息加上部队作战区域图,已经毫无疑问地指出:粤军李江第156师南京保卫战期间的师指挥部就是常府街三条巷无疑了。
83军军部参谋刘绍武回忆154师、156师准备南京巷战记录。
刘绍武提及的李江师长南京脱险后怎样经过中央饭店撤退记载。
大家可以看出李江师长所处常府街三条巷与中央饭店及鼓楼三条巷位置,及12月12日下午撤退途径方向。
下面再谈谈李江的156师师部具体常府街三条巷哪个方位呢?三条巷全长900多米。根据常府街三条巷历史变迁看(前已述),虽然三条巷除了文昌宫这个“第三被服厂”的民国小楼外,其他也有。但其他小楼不是居住楼房狭窄,就是私人楼房。南京保卫战时,从上海撤退至此的国军第13师万耀煌的师部也驻扎在三条巷。佐证说明此三条巷在当时是很重要的军政要地。
国军高级将领万耀煌日记记载自己12月5日在西华门三条巷所见敌机轰炸。西华门处就是明故宫机场,常府街三条巷紧邻西华门一河之隔。所以此三条巷非南京鼓楼三条巷。(此资料为台湾黄埔军校后代联谊会会长邱智贤博士提供)。
按照逻辑思维,“军政部第三被服厂”厂房宽裕,又属军产,不要说一个师部,就是两个师部也能安排下,坦克都可以开进去。从国军战车连连部何嘉兆回忆,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资料提供,三条巷明故宫机场这里曾有德式1型战车两辆配属粤军使用,如果地域狭窄坦克是无法开进这里的,李江师长也不会说“老弟,完了!战车不用了,你们开回去吧”。别忘了,何嘉兆的摩托车就是德式战车的引导机动侦查车。(如下图1929年航拍文昌宫区域)。
1929年航拍南京三条巷文昌宫。可见区域之大。1926年文昌宫主殿失火,文昌宫逐渐废弃。
南京保卫战时留守首都南京准备巷战的战车第3连德式1型战车,该车配载2挺M13型7.92毫米口径的高速机枪。此照为战前训练突破巷战障碍拍摄。
何嘉兆当年驾驶的“春达浦”牌德国摩托车(此照拍摄于战前南京)。
所以笔者认为“军政部第三被服厂”应该就是粤军第156师,甚至是154师师部(因到目前为止,没有其友军第154师师部参战亲历者回忆,这里只能逻辑推测),至少今天我们可以肯定的是,156师师部在常府街三条巷。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