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风水(五台山龙脉风水)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由于海拔高,气候凉爽,盛夏时,台顶上伴随着万年的硬冰,青草红花,又名“清凉山”。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有“金五台”之称。
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形成了国内唯一的一处由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并居一山共同讲经说法的道场,受到西藏、内蒙、青海等少数民族的无比尊崇。五台山文物古迹灿烂辉煌,迄今仍保存着北魏、唐、宋、元、明、清等7个朝代的寺庙建筑47处,荟萃了7个朝代的彩塑、5个朝代的壁画,以及堪称典范的古建艺术。
■ 显通寺
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庙,始建于东汉时期,它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9年),汉明帝从西域请来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在京都洛阳始建白马寺,为中国建佛寺的开端。这一年,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五台山,法眼识圣地,立即看中五台山的风水,并奏明汉明帝在这里破土建庙,揭开了五台佛国历史的第一页。
据说之所以选中五台山,第一,当时五台山叫清凉山,佛经《华严经》说,东方清凉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有案可依;其次,两位高僧看了五台山的地形,觉得与印度灵鹫峰十分相似,灵鹫峰又是释迦牟尼向弟子讲经的地方;第三,据说在两位高僧来以前,五台山已有一座佛塔。于是,五台佛国的奠基石——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连那座山也被称为灵鹫峰。
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唐代重修,并更名“大华严寺”。明初重建,太祖赐额 “大显通寺”。寺院坐北朝南,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中轴线建殿七座,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阁。铜殿铸于公元1610年,共用铜10万斤,是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
■ 塔院寺
塔院寺位于台怀镇显通寺南侧,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禅处之一。这里原来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后独成一寺,因院内有大白塔,故名塔院寺。 耸入云天的大白塔,是寺内的主要标志。塔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俗称大白塔。塔身拨地而起凌空高耸,四周庙宇环绕,颇为壮观,人们把它作为五台山的象征。
寺内主要建筑以舍利塔为中心,排列着大雄宝殿、藏经阁等建筑。藏经阁内木制转轮藏共33层,各层放满经书,现存经书2万多册,是名副其实的藏经殿。
■ 五爷庙
五爷庙,又名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现大部分建筑为清代重建。主建筑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人们口中的五爷庙就是五龙王殿。民间传说五爷本来是黑脸,但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成了五龙王,所以黑脸变成了金脸。文殊菩萨化成的五龙王很喜欢看戏,所以在五龙王殿的对面便修了一座古式戏台,专门为五爷演戏,一年365天每天不断戏。
■ 菩萨顶
菩萨顶,位于台怀镇的灵鹫峰上,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为黄庙寺院之首。据传为文殊菩萨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
菩萨顶历史悠久,始建于北魏年间,公元471~499年,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藏传佛教信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到了清朝,成了皇室的寺庙,地位极其尊贵。寺庙整体建筑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沿一百零八级石阶登高上到菩萨顶,按照佛家的说法,就把人间的一百零八种烦恼踩在脚下了。
■ 罗睺寺
罗睺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和十方堂之间,始建于唐代。唐代时,罗睺寺是大华严寺(今显通寺)的十二院之一,名为善住阁院。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闻名。据传,罗睺寺过去香火鼎盛,尤其是黄教的信徒,经年络络不绝,渐渐就由青庙变成了黄庙,成为五台山黄庙中很有影响的一座寺院。
罗睺寺既然已经从青庙变成黄庙,文殊大殿内的骑狮文殊菩萨像面部并非金色而呈乳白色,故名白文殊;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卧在莲台上而不是站着或卧在砖台上;肩膀两边伸出肩花,花在分别放着经书和智慧剑。这些都体现了黄庙中文殊像的特点。
■ 殊像寺
殊像寺,在山西五台山怀镇西南1公里处,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而得名。殊像寺创建于元代,于明代弘治年间和万历年间重修,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山五大禅处,又为青庙十大寺之一,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寺院。
寺内最著名的建筑是文殊阁(大殿),现存殿宇为明弘治二年(1489)由铁林果禅师主持修建的。殊像寺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重檐九脊歇山顶,是五台山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殊像寺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文殊殿内的殿壁上还塑造了五百罗汉渡江的故事。
■ 黛螺顶
黛螺顶亦名大螺顶,又名青峰,古寺名叫佛顶庵,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黛螺顶上的五方文殊殿内有五台山5座台顶的5种文殊菩萨法像(即:东台聪明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南台智慧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到这里,可以一次性朝拜5尊文殊菩萨。
据传当时乾隆皇帝这样登上黛螺顶,参拜五方文殊殿,代替朝谒五座台顶,省去了许多辛苦路程。当然,两种朝拜方式称呼也不同,登五座台顶朝拜五座文殊菩萨殿的叫作“大朝台”,登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菩萨殿则叫“小朝台”。由于登山时间和体力有限,不少信众选择了登黛螺顶来代替遍访五台台顶,所以五台山也就有了俗语“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之说。
■ 善财洞
善财洞寺,是传说中顺治皇帝出家的地方,系黄庙,建于清朝。背倚黛螺顶,面临清水河,景色非常优美。
善财童子系佛教谱系中的菩萨之一。善财童子本来很凶残,后受文殊菩萨教化而成佛,是佛教用来宣扬"即身成佛"的例证。善财童子受文殊菩萨教化後,曾历访观音菩萨,善财童子像,就是取材於善财历访名师时拜谒观音菩萨的故事。
■ 南山寺
南山寺,依山势而建,规模很大,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是五台山最大的庙宇。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
五台山寺院多有影壁,而南山寺最下面这一影壁是最大的,宽17.3米,高约8米,石砌底座,细磨青砖筑壁身,中嵌汉白玉石雕,多有题词和对联,顶部壁檐有砖雕。转过影壁便是气魄雄伟的108级石阶和白牌楼。108级台阶在五台山不只一处,但比较而言,菩萨顶的台阶是以陡峭著称,而南山寺的台阶则以宏伟宽大闻名。
■ 龙泉寺
龙泉寺是一座由杨家将家庙改成的佛教寺庙,龙泉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伫立于一百零八级台阶之上山门外的汉白玉石牌楼。龙泉寺由横向的三组院落组成。在龙泉寺北约五百米处,有令公塔,墓葬的是杨家将中的杨业。
■ 金阁寺
在庙宇浩瀚的五台山上,金阁寺以矗立着五台山最高大的观音像和各殿中1000多尊塑像而闻名。走进山门,便是前院的主体建筑:大悲殿,千手观音像就供奉在大悲殿里。后院立有大雄宝殿,共三层。内供三世佛,中间是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弟子迦叶、阿难,两侧分别是东方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和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