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分级如何划分,有几种分级方法?
林木分级如何划分,有几种分级方法?
正确答案: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林木个体的增长,林木对营养空间和生活物质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多,单位面积上林木个体的数量逐渐接近或达到环境所能支持的最大值。林分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抑制。森林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在群落内部便产生了为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自动调节机制,自然整枝与自然稀疏就是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自我调节现象,也是抚育采伐的重要依据。
(一)林木自然整枝枝叶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主要器官。叶的数量越多,制造有机物质越多。同一树种组成的林分,当达到一定年龄阶段后,林冠达到充分郁闭状态,叶量就不会因立木密度和林龄而变化。尽管林龄增高,密度变化,林分叶子总量几乎是不变的。但随着林木高度的不断增长,树冠上部必将形成新枝新叶,继续保持林分枝叶量与空间环境达平衡,林木下部的枝条则逐步衰亡、枯死、脱落,形成自然整枝现象。林木下部枝条所以会发生枯死现象,就是:树冠下部枝条上主要是着生阴叶,由于光照不足,有些阴叶同化功能降低,呼吸作用增强,营养缺乏,妨碍了枝条正常生长;同时又由于含水量降低致使枝条干缩,于是枝条就逐渐地枯萎,脱落。林木下部枝条的生长衰退和枯死,与林木年龄有密切的关系。枝条枯死还与林分密度有关,林分愈密,自然整枝愈早,强度愈大。当林分中林木自然整枝强度达到一定大小时,会导致林木树冠相对缩小,减少林木枝叶对全株的营养供给,从而使林木生长量显著减小。所以,了解林木自然整枝强度,保证林木有适宜的叶量制造有机物质,为促进林木生长奠定物质基础,是抚育采伐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森林自然稀疏在森林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植物之间竞争关系的不断加剧,必然会出现一部分被压木逐渐被淘汰,使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却逐渐减少。这种现象称为森林的自然稀疏。它与森林生长发育中林木之间的竞争关系、分化现象密切相关。竞争和分化是森林自然稀疏的前提,而强烈的竞争和分化,加速着林木的自然稀疏。自然稀疏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林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活资料的不足。林木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营养面积,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如果林木植株最初比较稠密,到一定时期,就会由于对生活资料的竞争,而使较弱的林木逐渐死亡。不同树种组成的森林,自然稀疏的强度不同。阳性树种组成的森林,自然稀疏开始得早而且比较强烈。这是因为阳性树种对光照条件的反应十分敏感,竞争过程中的失败林木,稍处被压境地,便立即会表现出生长发育的衰退,甚至死亡。而耐荫树种组成的森林,自然稀疏开始得迟,强度也较弱。森林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自然稀疏的强度也不同。森林郁闭以前,自然稀疏很微弱,甚至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林木生长渐趋旺盛,林木之间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因而自然稀疏也逐渐加强,直至达到最高期以后森林渐趋稳定,自然稀疏也逐渐减弱。森林最初的密度也影响自然稀疏开始的迟早和强度。一般在相似的条件下,初植密度越小,自然稀疏开始的年龄越迟,强度也较弱;反之,则开始较早,强度也比较大。环境条件对森林的自然稀疏过程也有很大影响。一般高地位级的林分,早期生长迅速,达到生长旺盛期较早,因此,自然稀疏开始得早,进行得也比较强烈,而后期趋于平缓;中等地位级的林分,最初稀疏较慢,而后期可能较快;低地位级的林分,林木生长非常缓慢,它的自然稀疏强度,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落后于高地位级的林分。人工林的自然稀疏与天然林不同,在相似气候、条件和年龄阶段中,要低于天然林。同时人工林的自然稀疏,受栽植密度、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的影响特别显著,表现在疏植类型与密植类型的自然稀疏差异很大。疏植类型的自然稀疏表现出迟、慢、少的特征,一些更稀的林分(可杉木林少于100株/亩),就基本没有自然稀疏过程,通过森林自然稀疏调节的森林密度,是该森林在该立地条件,该发育期中所能“容纳”的“最大密度”,而不是“最适密度”,同时所保留的某些个体可能最适于该立地条件,但并不一定是人们所期望的林木。因此,任其自然稀疏,并不能符合经营目的。认识林木分化与自然疏稀的规律,是为了通过抚育采伐及进行人为稀疏,使森林始终由目的树种和干形良好的林木形成合理的密度。人工林要速生丰产,就不能任其自然稀疏,因为在此过程中林木间的竞争会影响生长速度及生长量。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