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四食是什么?是哪四种食?

佛教的四食是什么?是哪四种食?

  食是指食物。这里的食物不但是指物质性的,还包括精神性的,实际上是指生命延续的根本需求。生命延续的根本需求,可分成四种:段食、触食、思食、识食。

四食之段食

  段食是分段而食之意,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食,即指一般的饮食。饮食提供有情生命的生理滋养需求,是大多数欲界有情众生的根本生存条件。人和畜牲道以及鬼道众生都需要段食。

四食之触食

  触食的「触」就是根境识三合而生的「触」。顺意的「触」能长养身心,不顺意的「触」则伤害身心。前面曾说根境识三合而生的「触」是一种识的认知,这种认知有顺有不顺。

  譬如一个人如果一直生活在吵杂的环境中,耳识了别到这些噪音时,就会产生不顺意的「触」。久而久之这些吵杂声不但会对耳根造成伤害,还会使得像躁郁症一类的心理疾病出现。

  再比如我们常会到山上去度假,早上起来满是湖光山色,有潺潺的流水声,有鸟语花香,傍晚还可以泡泡温泉。从眼识、耳识、鼻识和身识,全都是可意的「触」。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会身心健康延年益寿。触食由生理的接触影响,进而间接造成心理的影响。

四食之思食

  思食就是意思食,是指我们内在的求生本能和欲望。有些人想自杀,也就是已失去根本的求生欲望,这时候就可说是这个人已没有意思食了。所以求生欲望和本能也是生命延续的基本条件之一。一般来说越高等的生物,其意思食越强烈,表现也越明显。当其生命要被夺取时,其内心强烈的求生本能和欲望所产生的不愿、憎恨和痛苦可想而知。

四食之识食

  识食的「识」是指受想行识的识蕴,即是有情众生的精神体,也可说是认识的本体。生命是身心的组合,生命的延续必须依赖于生理和心理机能都能得到适当的长养。精神体能得到充分的滋养,生命即可得以延续。论上说,段食和触食偏重于生理的滋养,思食和识食则重于精神的滋养。四食是生命滋养的主要方式。

文章转自:六榕书院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