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咒语的七个问答

关于佛教咒语的七个问答

  提问:佛教的咒语和其他的咒术有何不同?

  回答:中外魔幻电影中常会出现持诵咒语的画面,让人误以为持咒的功能就是斩妖除魔。其实,不论是西方的魔法师、巫师,还是中国的茅山道士,他们所用的咒语法术,都与佛教法师所持诵的咒语截然不同。而佛弟子持诵咒语的目的,自然也非为了与他人一较法力高下。

  佛弟子持咒主要是因为持咒有助于持戒、修定,能让人产生慈悲心和智慧力,进而去执着、消业障。概括起来说,咒术需要仰仗外力,容易与烦恼欲望纠缠不清;而佛教的咒语则更加重视自力修行的努力,希望能够清净烦恼,解脱自在。

  提问:佛教咒语的力量来源于哪里呢?如何持咒才能“灵验”呢?

  回答:不同于上古时代人们为了与大自然或神灵界沟通而发明的咒语,佛教的咒语,尤其是佛菩萨的名号和本愿功德,主要是透过持咒来修心,因此也被称为神咒、密咒、真言、陀罗尼。

  咒语的力量,既来源于诸佛菩萨广大无边的愿力,也有赖护法龙天的护持,还要加上有自己的虔敬皈依之心,甚至虔敬皈依之心较之发音正确更加重要。

  如果心不与佛法僧三宝相应,即使再用功持咒,学会再多不可思议的神咒,最后仍旧可能是偏离佛道,让咒语变成了咒术。而通过特殊的音声和韵律,传达对佛菩萨的忆念,至心持念,身口意三业相应,自然会与诸佛菩萨的慈悲愿力感应道交。

  提问:咒语为何不翻译?

  回答:唐代玄奘大师在译场中提出“五不翻”,意即当梵语译为汉语时,有五种情形不做意译,直接使用音译,保留其原音。咒语正属于“五不翻”中的秘密不翻。那为什么不翻译呢?因为咒语是秘密语,是独树的密码,含藏每一尊佛菩萨修证的心髓。

  作为音声法门,能直接透过音声的共振与佛菩萨相应、共感,是直达诸佛菩萨的通讯系统。同时,陀罗尼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都含藏无量义。由于一个字会有多种意涵,因此无论翻出哪一个字,都无法涵盖全貌与深广的指涉。既然翻译无法完整表达法义,倒不如不翻,反而可以周全含摄所有。

  提问:可以只靠持咒来修行吗?

  回答:修行必须解行并重,戒定慧三学兼修。持咒是修行的入门方法之一,能让人专注,收摄散乱的身心,进而产生禅定的力量。但是持咒后,仍要选择一个相应的法门来深入,才不会仅仅停留在定境里,而能开智慧得解脱。

  就如同念佛,不仅仅是持诵佛名而已,还需要通过对净土法门的深入学习,树立坚定的往生信愿,由信发愿,以愿导行,而非仅仅停留在念佛得来的禅定境界中。

  持咒也是如此,比如持大悲咒,就可以更进一步深入修持观音法门;持楞严咒,也可以进一步研读《楞严经》,找到与自己相应的法门。因此,持咒可以是禅修的前方便,而不是仅以持咒作为根本法门。

  提问:持咒时如何发愿祈求?

  回答:佛菩萨的悲愿虽然顾念着众生,慈光普照众生,我们自己除要有真诚信愿,仍然必须广集福报与智慧资粮。这样的信仰不但免于变成迷信,也能起正知、正行,成为正信的佛教徒,真正与佛同行。

  因此,持咒之时的如法祈求是希望佛菩萨,让我们能透过持咒调心,沉淀烦恼不安,智慧地做出正确选择,找到可以努力的方向。

  例如负债时,不应祈求观世音菩萨让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亿万富翁,但可以祈求菩萨帮助自己勇于面对和接受负债的问题,安定内心,不再慌张,再透过合法安全的方式顺利找到工作,努力赚钱还债。

  如果能学习菩萨大愿受苦受难后,不但能知苦、离苦,还能发愿自己有天有能力帮助类似自己遭遇的人们离苦得乐。发如此的菩提道心,更能够感应道交。

  提问: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咒语?

  回答:建议初学者可以针对自己修行的法门,选择相应的咒语来持诵。例如净土法门的行者会持往生咒,修观音法门者,多持大悲咒、六字大明咒等,修药师法门者持药师咒,修地藏法门者持灭定业真言。

  而对于没有固定修行法门者,也可先从比较常见的大悲咒与准提咒入手,再以此为基础深入学习相应法门。至于很多人常问的那个问题——持哪个咒最灵验?其实,咒语都是佛菩萨功德与愿力的归纳总结,看似不同,实则万法归一,都具有一定的功能与效果,最重要的是与心相应,正所谓“佛佛道同”。

  提问:持咒有哪些基本流程?场地与时间的选择上有哪些限制?

  回答:如非修持密咒仪轨。持咒的定课流程与环境需求,都与一般定课是一样的,简单、庄严最为重要。持咒并没有时间的限制,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睡觉外,其余何时都可以持咒,并没有什么禁忌。

  甚至古时许多高僧大德在睡觉时也在念佛、持咒,已经达到无念而念、不持而持的境界了。至于处所,建议在洗澡和如厕时可以默念咒语,只要心存恭敬,不出声便不会存在对佛菩萨的不敬问题,这样也可以保持继续用功而不中断。

  建议做持咒的定课时,不要太过心急持咒,可以先静坐数分钟,或做几次深呼吸,帮助自己放松身体、收摄心神。如此等身心安定后再用功,效果会事半功倍。如果持诵的是佛菩萨的咒语,可以在持咒前先念三遍佛号或菩萨圣号,然后再持咒。

  持咒时的身体要放松,呼吸要和缓,但精神要集中不放逸,清清楚楚念出与听见每一个咒音。如此口诵、耳听、心思惟,方能身口意三业相应,切莫只是追求数字,反而无法踏实持诵,含混过去。

  圆满持咒后,再将持咒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当然,也可以回向给特定的人、事、物。回向是一种愿力,也是一种祝福,我们的愿力不仅可以改变自我,也可以改变周边环境,因此修行过程中的回向至关重要。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