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水:北京的风水好在哪里?气势加气运,看看古代的高人怎么说
明成祖——王气在燕(连载之五):大风水:朱棣篡立,必然迁都北京,替他说出这个愿望的是一个怪人
明成祖——王气在燕(连载之六)
燕京气象(下)
一朝都城的挑选,历来受到建国者的重视,地理形势之学,最重大的命题也是建国立都,所以明代人章潢的《图书编》中专有一则“论帝都”(本节的古文稍多,硬译不通,软译走形,所以不译。
自己看吧,看懂一分,收成一分):
“夫地理之大,莫先于建都立国,稽之古先哲王,将营都邑,罔不度其可居之地,以审其吉凶。
”
北平的东、北、西三面近塞。
从堪舆的角度看,有形有气慨,雄浑厚重。
一句“王气在燕”,尽可以勾勒出北平的磅礴气势。
宋代人已经看出这里的好风水,比如大学者朱熹就对它有过极高的评判:
“冀都是正天地中间好个风水。
山脉从云中发来,云中正高脊处,自脊以西之水则西流入于龙门西河,自脊以东之水则东流入于海。
前面一条黄河环绕,右畔是华山挺立为虎,自华来至中为嵩山,是为前案,遂过去为泰山耸于左,是为龙。
淮南诸山是第二重案,江南诸山及五岭又为第三四重案。
”
朱熹的视野非常开阔。
南宋与大金国是一对死敌,金国海陵王篡位之后,迁都燕京,改名中都。
朱熹对敌国都城风水的由衷赞扬,显示他纯粹是从风水的角度立论,全无阿谀之意。
明代人自己当然对北京的风水大加称道,像《广志绎》中如此论述北京的形势:
“燕地,太行峙西北,大海聚东南,气势大于晋中、晋左、山右。
河倚空向实,而燕坐实朝虚,黄花、古北诸关隘,峻险相连,庞厚百里。
晋已发唐、虞、夏矣,王家安得不之燕也?……”
又把北京的天寿山与南京的钟山相对照,而更远处的太行山系,绵延而至:
“天寿山自西山东折而来,龙翔凤舞长陵一脉,真万年宝藏之地也,包络蟠亘,倍蓰钟山……太行首始河南,尾绕山海而出数千里。
其至京师则名西山,旧称第八陉。
在燕厚数十百里,势则连山巨阪,地轴天关,胜则春花夏果,秋云冬雪,良伟观也。
居庸、紫荆、倒马为内三关,咸隶太行。
大水如桑乾、清、浊漳咸穿太行东出。
”
《五杂俎》也认为,北京的形势气势雄大,规模弘远,在帝国的整个疆域之中,位居首领,非南京可比:
“居庸障其背,河、济襟其前,山海扼其左,紫荆控其右,雄山高峙,流河如带,诚天造地设,以待我国家者。
且京师建极,如人之元首然,后须枕藉,而前须绵远。
自燕而南,直抵徐、淮,沃野千里,齐、晋为肩,吴、楚为腹,闽、广为足,浙海东环,滇、蜀西抱,真所谓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者也。
且其气势之雄大,规模之弘远,视之建康偏安之地,固已天渊矣。
”
起初,北平都司张信因为一句“王气在燕”,临阵倒戈,投入燕王朱棣的阵营。
在当时,这恐怕不是张信一个人看法。
燕地好风水,毋庸置疑。
但燕地最终成为明代帝都,与明成祖朱棣个人的关系更大。
《灵城精义》中说:“有地非人不下,有人非时不下。
”假设起初朱元璋挑选其它的儿子为燕王,历史大致会呈显出另一种画面。
宇宙有大关合,气运为主;山川有真性情,气势为先。
燕王朱棣由藩邸起兵,经历几年残酷的厮杀,血流漂杵,最终,人们私下里半信半疑的一句“王气在燕”,被朱棣用冰冷坚硬的方式证实。
■完
——节选自《原先皇帝也算命》于左著,团结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