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是怎么来的?每一份“熊”背后,都可能站着不作为型的父母

文/兰妈谈育儿

前几天坐地铁的时候,看到一个3、4模样的男孩多次踩邻座陌生人的脚,嗅到男孩的“敌意”后,那位陌生人即便是心中很郁闷、不满,也不好大庭广众去跟一个孩子计较,看了看孩子对面的家长无动于衷后起身离开,转眼间发现男孩的妈妈一屁股坐到离开的座位,恍然之间才知道“这是带着孩子的变相抢座位呢”。

当然,也可能男孩和其母亲的心理活动并不是这样,有可能是男孩本身淘气、贪玩,手脚闲不住就爱乱动乱蹬,以至于出现多次踩脚、蹬腿的情况,在母亲的眼里则认为熊孩子淘气一些没什么,而陌生人离座也完全是自己到站、而不是心有不满。

对于熊孩子的来历很多人都各持看法,在家长看来熊孩子都是贪玩的典型表现,因为父母爱孩子的原因,孩子所折射出来的任何过激行为都是淘气的正常表现,但是从旁观者的第三方角度却看得很清楚,熊孩子身上所折射的一些过激行为,比如故意砸坏别人的花草、踩脚蹬腿,或者想办法抢座位、抢东西的行为,轻则是无礼行为、重则是缺少教养。

有一次,和表妹一起带侄女丫丫打预防针的时候,因为丫丫刚打完预防针哭闹得很,表妹抱着丫丫刚起身、在随身物品还未离开座位的时候,一位中年妈妈的女儿就速度之快地坐在表妹的位置,随后女孩的妈妈还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坐在旁边的座位上,最重要的是周围不是没有座位,这对母女也是一直坐着而不是站着。

而小女孩所坐座位上还遗留着表妹的随身物品也无人过问,看到这对母女动作纯属但表情却泰然的样子,无奈的表妹只是“唉”的一声取回自己的随身物品就离开了。在回家的路上,表妹还嘟囔着“果然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可能站着一个不作为型的父母”,孩子永远是父母所折射出的一道影子,而那些熊孩子的各种行为也并非是天生自带的淘气行为,多数都是有一个不作为型的父母在“撑腰”。

何为“不作为型的父母”?所谓的不作为型的父母指的是那些对子女没有尽到监护和教育责任的父母。

比如上文提及坐地铁男孩多次踩陌生人脚,和打预防针时女孩坐在别人未完全离开的座位上,这些熊行为对于孩子来说根本无法正确判断,如果家长及时给予监护人的教育责任,告诉孩子踩别人的脚是不礼貌需要道歉,在公众场合坐别人刚离开的座位时,需要等对方把随身携带物品(不要的垃圾除外)带离,孩子在了解什么时候可以怎样做、什么时候不可以怎么做的时候,他们下一次就不会再出现类似的举止。

总体来说,孩子犯错还是在于家长没有及时尽到监护人的教育职责!

而那些教育孩子蛮横、霸道一些的家长,无非是不希望孩子在外界受欺负,但事事争抢、非要争个输赢的孩子,他们最后所得的能好到哪里去呢?不是担着“恶人”标签、就是被众人疏远议论。

前几天和外婆通话的时候,外婆说村里当年事事要争个输赢的刘二叔吃了一个大亏,怎么回事呢?原来刘二叔的孩子在学校被其他小朋友打了,一向只欺负别人的刘二叔自然是不能容忍自己的儿子被欺负了,于是他就堵在学校附近把人家的孩子给教训了一顿,最后那个被教训的孩子回家被家长看到还挺厉害的痕迹就直接选择了报警。

本来这件事情刘二叔一家是占着上风,但是由于事事要争个赢的性格让他走向极端,一个家长跟孩子动手任谁想着都不可思议,而这件事情自始至终都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打闹,最终却因为彼此的护娃心切升级到家长的“互掐”,如果家长在得知孩子被欺负后可以理智,顺着“被打”的理去讨说法,完全不会演变至后续吃亏还招人埋怨的地步。

所以说,熊孩子的背后一般都很有可能站着一位不作为型的父母,孩子不能正确判断自己的行为举止,自然认为一切的行为举止都是正确的。有些事情放手让孩子去体悟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在学校和其他小朋友发生肢体冲突的时候,更需要鼓励孩子勇敢去找出解决的方法,而不是失去理智护子心切地去“讨公道”。

这个时候可能很多人认为,孩子回家告知被欺负了难道要无视吗?

在回到这个问题之前大家一定要记住育儿先育己,面对被欺负的回应也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孩子所遇到的欺负是挑衅性的突发事件,可以让孩子去想办法讨回公道、但绝对不能一把抓,那些认为在孩子面前不争个输赢就是没面子的想法纯属不理智行为,因为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所有事,都完全可以通过有理来解决走遍天下的,有些人就不吃理、更不知道理为何字,跟这样的人讲道理不过是浪费口舌、还会引起更激烈的不满争斗。

遇到那些完全不讲理的人,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去和他们讲太多的道理,最主要的是身为父母我们的首任就是孩子的安全问题,如果家长不在孩子的身边不能保护孩子的安全,让孩子知道适当示弱也是一种自我安全防护。这个时候可能有家长会认为,如果孩子遇到挑衅总是示弱的话,不是就很容易被对方当成软柿子去捏了?实际上有时候的忍让、认怂,只是为了智取勇敢,遇到有些故意惹事找茬的人假装看不到,并不是害怕、认怂而是为了避免横生枝节,理智地看待惹事、挑衅会让孩子处事不惊地受益一生。

宽容并不是示弱的圣母形象,而是给孩子折射一种遇事冷静的处事不惊态度,如果家长给孩子呈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大度的正能量一面,那么孩子所效仿的也是这些正能量,更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茁壮成长,如果家长所表现出的是令人不满、愤怒的负面情绪,那么孩子在这样的气氛影响下也很容易负面化。

---------------------

我是兰妈,专注于育儿领域解析作者,以亲身事例、各种家庭教育实例,来记录育儿感触的瞬间,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兰妈谈育儿一起学习共成长!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