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或成气候临界点(北极可能夏季无冰,人类何去何从?)
作者:文/虞子期
对于地球来说,我们可以说如今时刻都在关注其中的变化,因为气候带来的影响确实大了很多,不仅是在2019年,就算是在2020年的两个月时间之中,我们都看到了一些令人比较心疼的事件,都是与气候存在一定的关系。例如,南极的高温,南极出现西瓜雪,北极出现甲烷爆发等,这些种种迹象都给我们说明了,地球真的需要进行保护了,人类剩下改变气候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联合国一直也在呼吁保护地球,但是似乎人类改变气候的起色并不大,至少从今年1月的全球平均气温来看,没有任何的迹象。而在当地时间2月28日,美国NOAA科学家再次对北极进行了未来的模拟预测说明,可以说一些悲剧的事情或正在提前上演(到来)。
当然虽然这是一个模拟的结果,但是更加是一个警告,因为来自NCICS、NCEI、NOAA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等科学团队表示,通过与卫星监测的融化评估模拟可以知道,海冰模型仍有改进的空间,而且冰的消失速度可能比当前模型所建议的更快,也就是说可能出现比15年之内的时间更短,这就更加的严峻了,这也可以间接的说明出,气候变化将会进入到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不然模拟的结果也不会出现这样的“反常”数据。
科学家们采用了30年为阶段性的模式,就是通过2006-2035年的一波精确与模拟“双重数据”判断,结果数据显示北极可能在2030-2040年的10年间出现夏季无冰的情况,而最有可能的一年是在2034年。所以综合情况来看,离2020年时间点越近的模拟是偏多了的。
所以从数据上来看,北极冰的覆盖率是在屡屡刷新最低值,当然不少的人可能会说不是倒数第二吗?确实是,但是这个数据是建立在没有其他气候现象情况下的平均值,如果我们遇到类似于厄尔尼诺现象等因素,全球的气温还将可能会因此提升上一个阶梯,那么打破记录就需要同等情况才有更大的概率,在2016年的时候,我们就遇到了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并且明显地将全球气温拉响了一个新高。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警告称,地球可能正面“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事件,因为越来越多的生物在消失或灭绝了。联合国在2019年公布了,有100万种物种正面临灭绝,其中许多将在几十年内灭绝。所以说生态系统可能正在崩溃之中。
总体而言,如今全球的气候情况可能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并且2019年,来自150多个国家的1.1万多名科研工作者,在《生物·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称,整个世界正面临气候危机,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气候变化将给人类带来“难以言喻的痛苦”,而作为科学家,他们有“道德义务把真相如实告知(公众)”。所以这不仅是个人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当生物一切消失之后,那么我们人类可能在在劫难逃。
北极又会出现什么问题?
本次科学家们研究主要是针对北极的海冰问题研究。根据《气候》杂志指出,北极在15年之内夏季可能基本上没有冰的覆盖了,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北极如果出现无冰的时段,将会“撬动”全球的气候格局。 根据NOAA科学报告指出,北极的海冰对沿海环境影响非常的大, 如今这里的冰川正在快速地融化之中,并且通过2019年的测量数据也可以看到,北极海冰的记录范围是有记录以来第二低的,所以从趋势发展来看,NOAA的科学家预计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融化会加速也没有什么问题。那北极最快多久没有冰了?
当然除了这个15年之内无冰模拟情况之外,在这两年的时间之中,科学家们采用了十二种模型数据进行平均值上的预测,当然这个数据也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夏季无冰的变化因素还有很多,但是有一个模拟预测是离我们现在时间最近的,那就是最快可能会在2023年出现夏季无冰,还有一个对比差距较大的就是2100年之后才达到“无冰阈值” ,如果3年后出现了夏季无冰,这将可能是全球气候的一个“临界点”,并且是正在靠近。当然还有最新的预测数据,也就是离2020年最新的数据。如何判断为“夏季无冰”,如今还有多少?
当然,科学家们判断的“夏季无冰”是有一个基准线,当北极海冰面积不足100万平方公里时,科学家将称之为北极的第一个夏季无冰期(FIASY)。而如今的北极还有多少冰呢?这里没有一个精确的数据,但是有个到2019年夏末。根据NOAA科学家表示,在2019年夏末,北极海冰面积达到415万平方公里,是2007年和2016年以来第二低的记录,是自1970年代末开始保持现代记录以来的第二低水平。北极无冰会带来什么影响?
最直接的就是生物种群的影响,根据最新的科学报告指出,气候变化作为主要原因,单独位于波弗特海南部的北极熊数量来说,已经减少了40%。而北极如果出现无冰的情况,那么它们依靠捕获食物的“工具”就消失了,这意味着它们的生存困境将会变得更加的困难。 根据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指出,北极熊已经输处于易危(VU)模式,所以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当北极生态系统彻底崩溃的时候,也许真的就可能出现“生物大灭绝”的迹象,因为这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一个“循环区”,人类何去何从就难以想象了,去任何地区可能都难以避免气候的影响。★《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