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说的五大家仙“狐黄白柳灰”狐仙是狐狸,剩下4个又是什么_

民间说的五大家仙“狐黄白柳灰”,狐仙是狐狸,剩下4个又是什么?

《易传·序卦》所言:“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

这种以自然和祖先为主体的信仰对后世中国的文化精神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在人类早期生产开拓水平尚较低下之际,自然生态十分有利于野生动植物的生长,人类对于它们大抵只能敬畏而无法征服,从而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

为了起到禳灾驱邪的作用,民众普遍相信某些动物可以修炼成精。一旦成精,这些动物便通人性,既可以助人,也会祟人,因此人们必须十分小心地加以对待,其中以“灰黄狐白柳”最为普遍。

民间普遍认为这五大仙家是与人类长期伴生的,属于亦妖亦仙的灵类,如果侵犯了它们,使它们受到损害,它们就能以妖术对人类进行报复,使人类受到不同程度灾难的惩罚;倘若人们敬奉它们,则会得到福佑。因此,汉族民间许多家庭中都供奉五大家。

狐仙

民众一般称狐狸为“狐仙”、“狐老爷”。对它的要求,人们要尽量予以满足,以便得到它的酬谢和关照,避免受到它的骚扰、侵害。例如,若是大年三十包好的饺子忽然不见了,大家都会说这是得罪了狐仙,将饺子搬去了。

当正常人突然神经错乱、言行失去常态,大哭大闹、胡言乱语时,普通民众常常认为这是狐仙附体了。于是,人们就会烧香焚纸,拜送狐仙,并仔细检讨自己有什么地方得罪了它,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人们不敢伤害狐狸,反而祈求它能够为人降福消灾。

由于人们对狐狸既敬重又害怕,或者由畏而生敬,一方面希望它能赐福于己,显示祥瑞的征兆;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它降祸或加灾于己,被引入迷离的境地,因而便对它加以祈祷、膜拜和供奉,敬之为“狐大仙”。

黄仙

同狐崇拜并称的,就是对黄鼠狼即鼬的崇拜。其崇拜的性质和内容同狐崇拜相似。只是由于平原比山地见狐的机会少,故多祀“黄仙”以代之。

在乡村一般不敢直呼“黄鼠狼”,敬重时常称为“黄仙”。受其侵害(如鸡被吃等)时,出于气恨则称之为“黄猫”。

除讳名以外。还忌说一些话语,如忌说“这些鸡从小到大一个没少”,认为这样一说,鸡马上就会被鼬子偷吃,而真的遭到伤害;

行为禁忌主要是乡人早起做事,忌见狐鼬,一见则折身回家,以为不回家再去做事就难以成功,因为狐鼬吃鸡,“鸡”与“吉”同音,清早见到它,意味着“吉利”被它吃掉了。

当然对它也不能伤害,一些猎人和不信邪的人猎狐捉鼬,常被传说下场很惨,而且往往被说得有模有样,造成人们心理上极大的恐惧。

有的乡间对黄仙的奉祀,极为虔敬。在家里设立牌位,旧时较为普遍,俗称“服侍”黄仙。而这种黄仙甚至具体到有名有姓,平时香火不断,遇有灾病时更加倍烧高香。

灰仙

在中国人的灵物崇拜中,老鼠也是一种灵物,称为灵鼠崇拜。

灵鼠崇拜虽然没有特定的祈祷方式,但旧时在仓囷、矿井及戏院后台等一些特定场所,皆供有“灰八爷”的牌位。这“灰八爷”就是崇鼠者对老鼠的尊称。人们不敢直呼其原名,就意味着对它的崇敬。

在普通人家,则有题为“老鼠娶亲”“老鼠嫁女”的图画,张贴在墙上,以代替“灰八爷”的牌位。

为什么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造成直接危害的老鼠,反而会受到人们的崇拜呢?

也许最初因为怕鼠,不求有福,但求无患,所以才产生敬鼠的心理和习俗。纬书《春秋纬·运斗枢》称,鼠是玉衡星散而成;《玄中记》则谓“百岁鼠化为神”。

白仙

刺猬肚腹皆白,所以才取个“白”字,一般东北人家里供奉的白仙皆是一副老妪形象,并尊称之为“白老太太”。倘若将“白老太太”侍奉好了,可保一家人招财进宝,祛病除疾。

柳仙

人们对蛇的崇拜,有其神秘的心理因素。人对蛇既有敬畏的一面,又有恐惧的一面,而重要的是人们是由恐惧而生崇敬的。因此,应当说,对蛇的恐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例如自古流传的一些俗谚所说“畏如蛇蝎”“一朝惊蛇变,十年怕井绳”等,就反映了人们对蛇的畏惧心理。对于人类的生理、心理影响来说,蛇的自然属性是可憎、可怖的,而不是什么可亲可爱的。但人们常看到蛇蜕下一层空壳,却不见那条蛇本身。当对这种生物现象尚无科学认识的时候,人们就会幻想出那条蛇蜕化成了别的东西。

结语:

严格意义上来说,“五大仙 ”的信仰来自于东北独有的萨满教,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考虑,其实很明确的就可以知道,这只是迷信思想而已。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