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里的濠州六门古今
濠州之前称钟离,曾为子国、县、侯国、郡、州,隋文帝开皇二年(582)改名为“豪州”,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加水为“濠”。元末时为州,朱元璋吴元年时仍为州,同一年升为临濠府,地点就是今天的临淮关,当时称临淮。洪武三年筑中都城,改临濠府为中立府。洪武七年改中立府为凤阳府,府治迁到凤阳,临淮和凤阳单独成立县,分别为凤阳县和临淮县,以濠河为县界。据光绪《凤阳府治》记载,“乾隆十九年,省临淮并入凤阳县”,临淮县遂废。
濠州城的前身是南朝与北朝战争时的军垒,因而有东西二城之说。
东城,有明确记载的是梁天监五年(506年)修筑。当时镇守钟离的是北徐州刺史昌义之,他在天监四年的时候跟随临川王北伐北魏,并且攻克了北魏梁城的戍军所在地。天监五年冬天,梁武帝感到大军在外征战的时间较长,下诏班师回朝,而这时候北魏的中山王元英却尾随而来,攻克了今天位于蚌埠、怀远之间的马头城(马城),掠夺了粮食储物以后北归。此时朝中有人议论魏军不会再南下攻打梁,但是梁武帝却认定北魏的军队必定会卷土重来,于是派人修钟离城,命令昌义之为战争守备。同一年冬天,元英果然率领几十万大军围住钟离。钟离大战就发生在梁天监六年(507年)或是魏正始四年。
西城为魏所筑,因而临淮在历史上也称魏城。早在北魏太和十八年(494)的时候,孝文帝就曾攻打过钟离,他派拓跋衍先到钟离,12月亲率30万大军南征,攻打寿阳(寿县在南齐时称寿阳,北魏改为寿春,),由于寿阳防守严密,没有攻破,沿淮河东行到达钟离,第二年二月无功而返。495年3月,再次来到钟离,在邵阳洲上筑城,同时在南北两岸修筑城堡。孝文帝于太和二十三年(499)英年早逝,宣武帝拓跋恪(元恪)即位,改元景明(500-504年。504年改元正始至508年,508年改元永平至512年,512年改元延昌至515年)。502年南齐和帝禅位萧衍,齐被梁取代,梁与北魏的战争依然不断。正始三年九月,北魏中山王元英攻钟离,正始四年(507)四月,钟离涨大水,元英败绩而归,八月,中山王元英和齐王萧宝夤因钟离之罪而被除名,免死为民,后由于京兆王元愉谋反(永平元年,508年)一事,元英得以恢复王位。钟离大战时魏的军营有四十多处,淮河两岸都有,甚至在淮河中间淤积的邵阳洲上也筑有城,只是规模不大而已,《中都志》作者柳瑛称为军垒是比较恰当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濠州城的出现应该在南齐和北魏孝文帝的时代,具体时间不详,梁天监五年是再次修筑,而不是新建。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1123年病逝的时候,连南夫曾以祭奠吊慰使的身份出使金国,归来后上书宋徽宗“然城池不坚,器械不利,敌有轻视中国心,不一二年,将不遗余力而来矣。”连南夫是跨北宋、南宋时期的主战派之一,重视城防。宣和七年(1125年),任命他为庆源府知府,连南夫以唐朝“挝登闻鼓”的理由拒绝,改为知濠州。当时濠州为淮南小郡,后历靖康之役,直到赵构建立南宋。这期间连南夫都在濠州任太守,时间上跨北宋、南宋两朝。他曾说:“吾惟备一州矣,缮治濠城,凿巨石五百步,运甓塞淮流之贯城者,增城为三丈,立楼橹并城,开稻田十里以为泞。”可见当时连南夫是用砖把濠水堵住,在稻田里开挖十里长的新河,新河绕城西入淮,使两城合并,把城墙加高到三丈,建立高大的瞭望塔观望敌情,时刻防备金人来犯。此事发生在靖康二年(1127),也就是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建炎元年。建炎建立时,下诏让连南夫再任濠州,他依然坚持“讲和致祸”的观点,提出四十条防御策略,也许就是因为他极力主战的原因,建炎二年被调离知江宁府。
连南夫决濠水、开挖新河处在今天胡府村和细瓷窑村东。村子东稍偏南是一处高地,当地人说这里曾有庙宇,东临濠河。濠水中的石梁(濠梁)、九虹桥、会仙观、奕坛以及濠梁观鱼等均在此处,地形与方志记述相符,距濠州城7里。现濠河西堤坝在决堤处俢一水闸,堤外是古河道。濠水经老塘湖、淮宁桥入淮,今天的濠河入淮处是广运桥,南宋时应该断流,东西两城合而为一。广运桥在清初又曾被淤积,据康熙年间《临淮县志》记载:“广运桥淤久,今由广会桥(淮宁桥)入淮,即新石桥是也”。
隋开皇年间将州治从钟离古城移至于此,直到元末明初。洪武元年在旧城(东城)基础上修砌的濠州城,主要位置在今天临淮镇的东部,并不包括西古城。濠州城周围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开六门:临淮门、移风门、闻贤门、曲阳门、清流门、涂山门,各门均有谯楼,“城外有壕沟”,不包括北面淮河。濠河至少在元朝复流,元时在濠河决堤处修九虹桥,明朝时在入淮口修广运桥。
濠州城的六门位置,均偏在城角,除移风门外,其它五门都依地势建在高处,这也是濠州城不够规则的原因。南门清流门在西南角,南门曲阳门在东南角,东门闻贤门偏东南角,东门移风门偏东北角,北门临淮门偏西北角,西门涂山门偏西北角。
一、 清流门
在今天临淮镇城里村,和南关村相通。南关在城外,两村之间有道路和桥梁,桥梁应在城壕之上,正对清流门。
有人误认为清流门在今天南岗,可能与“市河”位置有关。《中都志》记:“市河在城中,濠水旧从清流门入,与此河通,至移风门折出于淮。宋连南夫作守始决濠水径达于淮,与此河不通”。所谓从清流门入是指在清流门附近,并非从城门流入。市河现已变成小水沟,水源已断,在307故道上,还可以看见,只剩下一小段,西南东北走向,往东被水塘和津浦铁路阻断,不再直接流向移风门。
清流门外有水濂真洞、解带石、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圆通寺、乾明庵和晏公庙,今天的南关村在清流门外,在清初有滋德街。
水濂真洞在南关村西南角锥子山下,因山上有个像锥子一样的建筑,故被称为“锥子山”。这个砖石砌的“锥子”已经被村民砸掉,“锥子”下面是口对口扣起来的两只缸,缸里没有任何东西,直到现在村民也不知道是啥。在锥子山的东南面相对平坦,上有一个道观,村民称为“太阳殿”,观里住着一个老道,村民不知道他姓名,都喊他“老道”。太阳殿在1958年被大风吹倒,老道住在旁边一个小屋子里,去世后坟就在锥子山中间部位,坟旁边有一户村民种了一块地杨树。“锥子”应该是道士的坟墓,由于年代久远,骸骨已经化去,所以村民至今不知那是什么建筑。南关村在元末时应是一个小城,称“水濂洞月城”,1366年,韩政攻打濠州时,最先打的就是月城。
宋濂有《题水濂洞》诗:
石泉飞雨乱淋漓,翠箔银丝万缕齐。
云幄润含珠网密,月钩凉沁玉绳低。
鲛人夜织啼痕湿,湘女晨妆望眼迷。
恍似水晶宫殿里,四檐花雨乱莺啼。
郭震咏《水濂清韵》诗云:
洞外垂藤拂古津,洞中瑶草不知春。
窍通元气乾坤大,门锁青萝岁月新。
满树碧桃垂雨露,一帘秋水动星辰。
琼林坐久闻仙韵,环佩珊珊响绿筠。
解带石在南关村东头,项羽兵败至此停留过。南关人称为老虎石,有一大一小两块。南关村位于一个高台上,稍东是个陡坡,下坡(有小路,生产路)就是大老虎石的位置,大老虎石东北有口水井,小老虎石就在水井旁边,可惜两块石头在上个世纪已经被毁掉。
社稷坛在城里与南关之间,东西二丈五尺,南北二丈五尺,高三尺四,出陛各三级,坛北向十二丈,东西南各五丈,神厨、神库、宰牲房各三间。风云雷雨山川坛也在此处,二坛制同,区别在于山川坛面南。坛制与洪武元年颁布的社稷坛制相同,不分州县。《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元年十二月,颁社稷坛制于天下,“方二丈五尺,高三尺四,出陛三級”。康熙《临淮县志》:“风云雷雨本县山川城隍之神坛,在清流门外冈上,路东,坐南朝北......本县社稷之神坛在冈下,路西,坐南朝北”,面向与《中都志》记载有差异。南关和城里两村之间有一大块空地,路东被租用植风景树,树行里可以见到裸露在地表的平整的方形石块以及整块的青砖,石块和青砖应是挖树坑时从地下翻上来的。按以上所记,这里应该是两坛遗址所在。
圆通寺在清流门外,为洪武八年瞽僧智明创建。
乾明庵在清流门外永丰乡南冈后街。
晏公庙在城南关,洪武二十六年创建。晏公庙有二,另一晏公庙在板桥镇晏公村,该村现已搬迁。
清流门内有临淮县治、撒金街、升仙桥等建筑。
县治后多次搬迁,县治以西为庆寿坊,县治也曾迁至庆寿坊,后来在县治旧基上建察院,万历三十四年在察院旧址上建县城隍庙。当地人说从南岗到临淮的路中间有一废旧建筑,即是它的遗址。坊内有玄妙观,西南隅有天妃宫。观音庵在城南门东后巷迎恩坊。
撒金街在清流门内西北方向,街东南的市河上有升仙桥,桥侧有酒楼,传说为蓝采和饮酒乘云飞升之处。在钟楼的东面还有望仙桥,其位置应在升仙桥的北面,蓝采和飞升时,有人聚在此处观望。升仙坊在升仙桥附近,坊内有通真观,洪武十五年在此开道纪司,门内有石碑,刻蓝采和像及踏踏歌。歌云:
“踏踏歌,蓝采和,人生能几何?红颜三春树,流光一掷梭。古人混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间桑田生白波。长能明辉在烟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杨基,明初山西按察使,吴中四杰之一,曾和徐贲一起被流放到凤阳,洪武元年,移居河南听选。
有诗《题蓝采和》:
石崇步障四十里,猗顿珊瑚八百株。
宁可黄金堆下死,街头不散一青蚨。
此诗在《凤阳府治》中记录为明高启题,改“猗顿”为“王恺”。
郭震,由进士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升陕西按察司副使,迁山东布政司左参政。
题《升仙桥迹》:
仙子当时跨玉龙,飘飘直上乐珠宫。
笑谈世事烟霞外,变化有无天地中。
象板浮波归阆苑,金钱掷地走儿童。
踏歌声里江云软,留得仙踪在玉琮。
明纪善杨彦华,题《登城南楼》:
欲凭高远豁心埃,挥汗亦登城上台。
魏关云龙今戚里,水濂松鹤小蓬莱。
无私白日海边堕,何限好风天际来。
淮水拍空山满眼,百年胸次一时开。
柳瑛题《升仙古桥》:
刀圭入口便飞升,从此遗桥得擅名。
已注遐龄等天地,肯縻好爵到公卿。
灵胎十月胸中结,巨迹千年石上明。
我亦平生耽隐逸,题诗忽动采芝情。
二、曲阳门
在板桥镇郁家老庄,此庄现已迁至新307省道边。
曲阳门外曾经有学宫、圣井、睡仙庵、曲阳桥、竹林寺和伍子胥庙。
郁庄故址已开辟为农田,故址南面有两口石头水塘,两塘之间有埂,埂上栽种桃树,埂的南端偏东有一口水井,现已被填埋。此井水离井口十分浅,上个世纪一直是郁庄人的吃水井,其地理位置吻合“圣井”。《中都志》记载:“ 圣井在曲阳门外,月明湖东岸。深不盈尺,岁旱,汲之不竭。”
《中都志》记载:“睡仙庵在曲阳门外,有石崖长二丈许,中有一段平坦约六尺,相传昔有仙人卧于此”。石崖早已不见,但是郁庄南面过去有裸露的石头,村民采挖用来建房,现在看到的两口水塘,就是采石留下的。
曲阳桥在曲阳门外,原为小坝,为防流贼,明正德年间守备太监闫瑄施财鼎建。刘仿桥也在曲阳门外,明正统年间居人刘仿所建,在通真观(疑为“真洞观”)一侧。
竹林寺在曲阳门外,创自唐时,元末废于兵火,洪武初复建。
伍子胥庙在曲阳门外。
门内有迎恩街,月明湖在濠州城里,位于曲阳门以西,向北延伸到闻贤门内。
万历三十年曲阳门崩圮。
每逢涨水,郁庄四面皆被水淹,无道路可通,本世纪初搬迁。
三、 闻贤门
闻贤门在今天大东关村,307故道从此经过,和津浦铁路交汇处有一铁路桥。
大东关村在闻贤门外,门外有響水桥,清初有春和坊。
门的位置应在大东关村至郁庄的路口附近,门内稍西有一高大山阜,当地人称作大山,地形似“犀牛望月”,应是逍遥台所在地。唐开元中刺史梁延嗣累土为台,刻庄子像,且覆之以亭,又以为庄子墓,梁延嗣因其遗塚增土为台,因此也称庄子台或庄台。南十余步,东西相对有两株樛藤,有说是凌霄花,也有说是紫藤花,从郭震题诗上看,三月花香,在凤阳地域内,只能是紫藤。因刺史喜爱,又称刺史花,此地因花命名为垂花坞。此处属于攀桂坊,以西为梦蝶坊。唐开元年间,全国各地都建有开元寺,濠州也是如此,因寺在庄子台南,所以俗称庄台寺。开元寺南为潜龙殿,南唐开国皇帝李昪童年时父亲失踪,伯父李球把他带到濠州,母亲去世后,李昪在濠州流浪,曾住在开元寺内。龙井在开元寺内,明时已不在。明朝时僧纲司设在开元寺内,另外还有一个建筑称南华楼。
唐朝濠州刺史独孤及题《垂花坞醉后戏题》:
紫蔓青条复酒壶,落花时与竹风俱。
归时自负花前醉,笑向鲦鱼问乐无。
苏轼题《逍遥台》:
长怪刘伶死便埋,岂伊忘死未忘骸。
乌鸢夺得与蝼蚁,谁信先生无此怀。
杨彦华题《登庄子遗台》:
豪气纵横放不拘,要将天地视穹庐。
游鱼梦蝶谁为我,蝼蚁饥鸢总付渠。
数尺基台几风雨,万年陵各一坵垆。
直教误世清谈毙,四海狂澜尚有余。
郭震题《花坞春情》:
东君岁岁长藤芽,世代相传刺史花。
紫蔓云垂三月坞,清香风度万人家。
莺声隔树调春曲,蝶翅依人趁晓霞。
游赏英雄何处去,落花随水到天涯。
郭震题《庄台梦蝶》:
台锁风霜不记秋,先生高致孰能俦。
谈玄不起威王聘,独善难分黔首忧。
栩栩庄周俄梦蝶,籧蘧胡蝶梦庄周。
庄周胡蝶俱成梦,都付吴山楚水头。
临淮训导沈鏐题《庄台怀古》:
台榭荒茫枕碧流,庄生曾此事优游。
高风缅邈浮终古,词客悲凉探故丘。
胡蝶舞余春寂寂,大鹏飞尽水悠悠。
英雄已去无由见,绿树残阳起暮愁。
柳瑛,临淮东北七十里柳氏山居人,现应属明光市大柳巷,明英宗天顺丁丑进士,后由进士任户科给事中,升河南按察司佥事,著有《中都志》,书成于成化丁未,题《庄台怀古》:
每爱南华老氏流,平生心迹与天游。
当年台榭遗荒坏,此日衣冠识古丘。
梦蝶坊存时世异,观鱼人去岁华悠。
遨游且尽金樽酒,一浣胃中万斛愁。
四、 移风门
在今小东关村。
小东关村在移风门外,清初为中和坊。
门外有邹家桥,旧为板桥,毁坏后又建有砖桥。
演武场在移风门外,广二里。
广济关在移风门外,弘治间裁革,嘉靖六年移至长淮关,再后并入税课司。
晏公庙在移风门外二里,洪武二十七年建(今晏公村,迁至李二庄)
萧公庙在移风门外。萧伯轩,新淦人,宋咸淳间死。人以为神,永乐中,诏封“水府灵通广济英佑侯”。
小东关村跨淮河南岸堤坝南北,大多村民已搬迁。村子西头有一水闸,叫“磁桥闸”,过去的市河和月明湖水全部经此处入淮。水闸稍东可见南北走向的高岗,小东关一位姓翟的村民介绍,这就是城墙所在地,也就是移风门的位置,门上谯楼叫谯门楼,宋郡守樊仁远改名为观风楼。
杨彦华题《登城东楼》:
凤池东畔古临濠,两度凭陵气愈豪。
涡水暗连淮水阔,涂山遥并独山高。
万家华屋瞻空塔,几叶飞帆荡雪涛。
日下女墙渔唱起,凉风毛发正萧骚。
三贤堂位于城东北隅,应在移风门内。凤阳府城隍庙在移风门内,在移风、临淮两门之间,洪武六年知府严逵建,神路大门称花楼门。
白龙王庙在移风门内,元至治三年建,洪武十二年指挥使周能重修。
移风门在明嘉靖中因淮河水大涨,被淤塞。
顺着淮河堤坝往西,不远处是凤凰嘴,传说有凤凰落于此处,村子中间,淮堤南面有一水塘,即凤凰池,池塘仍在,当地村民养鱼,被称为“鱼塘子”。继续往西走便到了临淮关渡口,凤凰池可以说在移风门内,也可以说是在临淮门内。
郭震题《凤池秋月》:
蒹葭杨柳水生香,半亩方塘隐凤凰。
呈瑞恍如聆舜乐,来仪还似集岐阳。
烟藏野色迷沙嘴,雨过溪毛濯锦裳。
灵翼朝天秋夜寂,金波弄月碧摇光。
五、 临淮门
在今临淮关渡口。淮河南岸渡在临淮门外,官设渡船,凤阳卫设把截,为南北要道,过客络绎不绝。渡船昼夜分派,不许索求勒索及羁误。
因水患不断,万历年间曾筑三百一十余丈长石堤,抵御淮水,现早已不存,“淮濠夹冲,石堤倾废,河身南徙”(《临淮县志》),濠州城北部也淹没在淮水中,今天的渡口已经南移。渡口处曾建有浮桥,后被太平军焚毁。因浮桥建在淮河上,由船只组成,船在水中弯弯曲曲,形似蜈蚣,也被称作“蜈蚣桥”,公鸡是蜈蚣的克星,为镇住蜈蚣,当年在淮河南北两岸的浮桥处,立有石鸡各一只,其中南岸的石鸡现被砌入当地一户人家的山墙里。
门外淮河对岸,现属五河县城北乡,为当年北关,是濠梁驿所在地,成化二十年并入马驿,在涂山门外。
黑水将军庙在临淮门外淮岸渡口东,创建于宋嘉定年间。黑水将军塑像腹部有铭文:“濠州之北,淮水之边,甘汝镇守一千万年”,后被毁,洪武三年重建,早已不存。
淮渎龙王庙旧在新河口,后移于淮河浮桥侧。临淮关人称淮宁桥为新桥沟,是当年连南夫决濠水时的新桥,也就是南宋时的新桥。这里的新河口应是濠河复流的新河,是元明时的新河。
临淮县学(崇儒坊,即原凤阳府学),应在凤凰池北面。
临淮门内地势较高,州治也在此处。州治有子城,子城上建有望(枕)淮亭、翛然亭、清淮楼,倅厅(副厅)有三槐亭,西南隅有一品亭,东北隅有藏春亭。
门内有驻军,凤阳卫(初为濠梁卫)在宣化坊的故中立府治,府由州所升,州治和府治应是同一处。驻军二分守城,八分屯田。凤阳卫屯田地塘七百三十顷八十七亩一分五厘,可收小麦二千八百三十八石,秋粮粳米二千九百石,屯种水、黄牛并犊一千七百八十九只,桑枣一十九千六百株。如果每顷按100亩计算,这将是7万多亩地,这并不是凤阳卫的军人所能全部耕种完的。由此可见,明时军屯和东汉末年的屯田有很大区别,其管辖的功能更大一些。
卫前也就是府治前建有鼓楼,似是旧州治子城的谯楼。
成化年间户部郎中李炯然题《登临淮城》
濠泗年来喜胜游,临淮城上纵吟眸。
青山不断东南去,碧水无情日夜流。
鼎定已无龙战野,剑埋犹有虎蹲丘。
浩然未尽登临兴,长啸一声风满楼。
宋代诗人张頔题《清淮楼》:
观鱼惠子台芜没,梦蝶庄生冢木秋。
唯有清淮供四望,年年依旧背城流。
六、 涂山门
在今濒于淮河干流的广运桥遗址。
广运桥在涂山门外西北方向不远,洪武三年造,赐名广运桥,跨濠河,以西即为凤阳县界。《临淮县志》记载:“屡为淮水冲颓,后覆以板,年久亦废,今水淤成市矣”。《中都志》记录为桥楼门上建有钟楼,又曰太平楼。今天广运桥遗址以东,被称作太平社区。《临淮县志》记录为在儒学东。
门外有濠梁马驿,属凤阳县,今天的马滩应是其所在地。
税课司在西关外。关王庙一在丽月坊,一在西关,临淮人称马滩附近为西关,如同南关、大东关、小东关及北关一样,在城门外。
门内北端有敌台,下临淮水,是古时观望敌人形势所建,现应在淮水中。现在广运桥遗址北侧仅有一栋东西建筑,多数人家都已前往别处,徒留空房和残垣断壁。
涂山门门内有广储四仓(一、二、三、五仓在凤阳)。广运桥南有泉源龙王庙。
禹帝庙在涂山门内,洪武三年濠梁卫指挥周俊建。忠义祠在大化坊,为纪念嘉定十二年(1219)宋抗金牺牲的将士而建。二郎庙在城土门巷,创建于元时。
广教寺在门内恩桂坊,说是在临淮门内也可,两门本就相距不远,具体位置不详,大体应在涂山门内以北。
郭震题《广教风铃》:
梵刹浮屠依翠云,祥光瑞霭日氤氲。
蓬莱东见烟波渺,华岳西看泾渭分。
宝炬夜烧千嶂出,金玲风动八荒闻。
老僧何事归来晚,古木长廊下夕曛。
沈鏐题《广教危塔》:
錾石排云结构圆,棱层霄汉触飞烟。
月临剑气横秋壑,风动金声落昊天。
虎战龙争终已矣,天荒地老□依然。
如何脱却功名網,来向斯中度岁年。
濠州城历史悠久,战事频繁且水灾不断,特别是清朝时,顺治六年大水冲倒东城墙数十丈,虽然经维修,但淮水不断溢满城根。康熙六年地震,崩塌更多,九年和十一年大水又倾圮数十丈,虽然知县申请修葺,但由于连年饥荒,民不堪命,再也没能修复起来。
现在大多数古迹均已不存,临淮门里显露残破景象。昔日的繁华早已不在,但史料里留下了许多名人政客的题咏,现摘录几首。
赵抃,北宋名臣,进士及第后曾任泗州通判,当时濠州知州不按规定给士卒发放衣食等物,兵士扬言要兵变。知州害怕,太阳还未下山就紧闭城门不办公。转运使函令赵抃代他处理此事。赵抃到濠州后,像平时一样从容办公,成功安定濠州。承乏,指的就是此事。
《过濠州》
宋 赵抃
朝离石涧寺,暮泊香山夹。
扬帆复顺流,快若两翼插。
濠州旧风物,余昔此承乏。
重上庄生台,如梦觉一霎。
《观鱼台》
宋 苏轼
欲将同异较锱铢,肝胆犹能楚越如。
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濠梁即事》
明 周献玉
淮南淮北雨初时,几处青山似洛城。
对酒已拼今日醉,看花不作少年情。
水冲王峡奔流急,霞映金沙夹岸明。
闲倚驿楼清眺处,郁葱佳气是神京。
《濠梁清明》
明翰林应奉兼编修唐肃
年年寒食最愁人,只见松楸不见亲。
谁料今年愁更切,松楸犹隔万山春。
《赋归濠上》
杨彦华 明纪善
一椽茅屋陇西边,却与淮人夙有缘。
邻老相亲如骨肉,傍人争说是神仙。
但期架有书十卷,從笑家无二顷田。
他日恐忘来岁月,拟栽花树纪流年。
(作者:吕孔永)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