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里人山人海,国人用香火金钱支撑的信仰(黑白先生)

寺庙里人山人海,国人用香火金钱支撑的信仰(黑白先生)

这几天,唐山的大唐兴国禅寺,涌入数万香客,到处烟雾缭绕。

中国人进寺庙不是敬神,而是求神。虽然敬神与求神,一字之差,却天壤之别。敬神有敬畏,由敬畏而反省、修身;求神是为己,信仰不入肺腑,只为满足私欲。中国寺庙吹嘘“有求必应”,庸众信徒烧香拜佛奉行实用主义,寺庙成了生意场,僧人成了赚钱的职业,因此冒出不少假和尚伪大师,佛门净地,俗不可耐。

一个寺庙如果没有一些大德的高僧,没有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这个寺庙就少了灵魂,有的只是躯壳,且这个躯壳不断发出铜臭。反观西方教堂,肃静庄严,是纯洁灵魂的圣殿。

基督与佛的区别:

前者让人想到的多是忏悔,后者却总是让人想起许愿。

佛前许愿还愿,本意无奇不有,跪拜姿势也千奇百怪。人与佛之间的沟通是一种交易,所以寺庙里往往是人满为患。基督徒相信上帝,感恩忏悔,为的是寻求心灵安静,人与神之间只是纯粹的交心,升华自己。所以教堂里总是安安静静。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头上的星空,是心中的道德法条,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是行走的方向,而信仰对于国人来说,却成了一种服务自己的需要,正如林语堂说,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佛教。中国人“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都是很常见的。得意的时候,就强调儒教的等级地位,倒霉的时候赶忙求神拜佛,希望神佛能帮助自己渡过难关。说到底是中国人的投机心理在作怪。没有真正的信仰。

看过一本书,日本作家远藤周作写的《深河》,讲的是一个愧疚的丈夫为了寻找转世的妻子,一个无爱的女人因为好奇或怀念寻找旧恋人,一个因为感激想报恩的男人,一个因为战友为了救自己吃了人肉自杀而寻求救赎的老兵。他们来到了恒河寻求救赎的故事。

其实,基督与佛本质没有区别:

人类的本性是动物性,为了遏制欲望,基督讲赎罪,所以基督教说人生来有罪,得赎罪,方得救。佛教讲因果,也认为人生来就是欲望的奴隶,认清因果,认清规律,这本身就是智慧。唯有追求智慧才能解脱。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大致是说一个人在世间遭受万般苦难,死后问佛为何待他如此不公。佛让他看了他恶贯满盈的前世,告诉他一切皆因果循环。这说法对命途多舛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安慰。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能不能同理可得:尽信佛不如心存善念,淡然处事。

正如《深河》里非常智慧的一句话:

人做的事没有绝对的正确。反之,任何恶行也都隐藏着救赎的种子。任何事情都善恶一体,无法像用刀子切割般黑白分明。

《深河》是一个关于基督徒、无神论者、战争受害者、童话作家去恒河寻找内心追求的故事。各种宗教都不完全。这是因为他们是由不完全的人传给我们的。各种各样的宗教,他们从不同的道路聚集到同一地点,只要能到达同样的目的地,即使我们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也无妨。

有人说,我们是金钱的奴隶,我认为片面了,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关键是满足身体欲望要符合道德、法律等规则,拜金本身没有错,但是无论何种情况下,金钱也该放到第二位,放在第一位的,永远应该是“灵魂”,这灵魂可以是真爱、信仰等等。

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在《灵魂只能独行》里说,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真正的信仰不在于相信佛,上帝,真主或别的什么神,而在于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宗教的价值就是为这种追求提供了普及的方式。

(欢迎关注黑白先生头条号,每天码字,感知外在世界,探索内在自我)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