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化妆品为什么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原标题:日本化妆品为什么没有生产日期 和保质期?
在日本,几乎所有的化妆品都没有明确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当然也有例外,号称无添加的FANCL会标注明确的生产日期或者是保质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日本本土商品的特点:
1、按日本规定,包装无中文说明书和生产日期以及保质期(除部分品牌和商品),有生产批号。
2、无中文标签和完税标准(CIQ)
3、在日本,商家会根据情况不定期的更改商品包装。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日本商品就是这样傲娇的规定的
不需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商家只需要标识生产批号就行了
每一个生产批号都能查到对应的生产日期
那么
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般化妆品,日化品的保质期限是3年,如果真的出现市场销量低下的问题,厂家会在投放市场的2年期间全面收回或者由商家自行销毁,把新的产品再次投放市场,日本厂家的严格性,是绝对不会让一件面临过期的东西在市场上流通的。
最重要的是
日本《薬事法》第八十三条の六规定,管理者因请求、受贿、要求等出售过期商品,将处罚5年以下徒刑,严重者7年,并且接受刑法处罚。
即使有再大的关系再大的本事,市场上也不可能拿到即将过期的东西。所以大家有时候看到频繁更换包装,估计也是想让山寨售假的人无可奈何吧~
日本化妆品为什么没有保质期
根据日本药事法61条,只有“通常保存条件下3年内会变质的产品”才必须标明保质期。如果没有标明,就说明这款产品在未开封条件下具有最少3年的保质期。
日本化妆品为什么没有生产日期
没有生产日期其实是日本化妆品界的一条潜规则,没有标注生产日期的意思是“只要没开封,就算过了3年期限也能继续使用”。
化妆品上的6M、12M是什么意思
有些化妆品,护肤品瓶子上面都有这个标志,其实就是代表开封后的产品保质期。 比如上面写6M,就代表开封后的保质期是6个月内要用完哦~
如果你是个强迫症患者,就是想知道它是哪天生产的,小编只能遗憾的告诉你,由于每个商家的标准并不完全一样,所以无法用统一的方法来查询对应的日期。
如果有强迫症,非要搞清楚生产日期或者是生产日期,看不到会撞墙的这类同志,接下来小美为了你们的自身安全就简单介绍一下如何查日本化妆品的生产日期。
日本化妆洗护用品虽然没有生产日期,但是有批号。批号和包装基本上都是一年一变的,所以大家看产品后面的批号就能推算大概的生产日期。但悲剧的是每家的生产批号都有自己的计算方式,所以,大家就可以借助现代工具来查,但是有一点大家要清楚,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这样查到。
小编可以告诉你一些基本的常识哦~
这里是重点
请大家熟读并背诵下来哦
以母婴产品花王尿不湿为例
编码共8位,由一个英文字母和7个数字构成。 首位英文字母E代表日本大阪产,071表示日本厂家生产线,308表示第308天生产,5 表示2015年。
化妆品打开后使用期限
一般化妆品在未开封情况下,保质期为3~5年,那么,化妆品开封后可以用多久呢?小编为你整理了一份详细的清单。
化妆品保鲜
化妆品一旦打开之后,很容易被空气污染和侵蚀,所以大家一定要尽早的使用,平时也要注意化妆品的保鲜哦~
1.防污染
用清洁的手使用产品,或者专用工具取用产品,避免与他人混用。
2.防晒
防止日光直射产品,否则容易使油脂和香料产生氧化并破坏色素,彩妆品更应该避光保存。
3.防高温
避免将美容品放在高温地方。35 ℃以上的高温会使化妆品的乳化体遭到破坏,造成脂水分离,粉膏类化妆品干缩,使化妆品变质失效。
4.防冻
温度过低会使化妆品中的水分结冰,乳化体遭到破坏,融化后质感变粗变散,失去化妆品原有的效用,对皮肤产生刺激。
5.防潮
过于潮湿的环境使含有蛋白质、脂质的化妆品中的细菌加快繁殖,发生变质。
过期化妆品妙用
如果你一不小心冷落了你的某一款化妆品,等发现时发现它已经完全过期了,也不要立刻把它丢到垃圾桶,过期的化妆品也有妙用哦~
化妆水
可以用棉片沾着来擦拭手机、笔记本电脑或者电脑键盘、屏幕等电子产品,清洁效果好,且不伤机器。
乳液、乳霜
可以用来擦拭皮包、皮衣、皮鞋等皮具,清洁效果好还有保养作用。
眼影
可以捣碎了放进无色指甲油里搅匀,就变成漂亮的指甲油。
洗面奶
衣服上沾了油点可以涂一点上去搓一搓,很快就干净了,也可以调水兑成洗手液。
散粉
粉底易吸收水分,可以用来去潮气和吸收地板上的水分和果渍。
今天小编给大家普及了不少关于日本化妆品的小知识,大家一定要熟读并背诵哦。
以后,当别人还在疑惑“为什么日本化妆品没有生产日期与保质期的”时候,你已经深谙其中的奥秘,并成为一个兼具美貌与智慧的女子啦~
如果有紧致的护肤品,配合使用效果会更佳。
通过微电流能够自主排列脂肪细胞的同时,
还使得细胞的代谢功能得以恢复,
并且通过淋巴按摩到排毒瘦身的效果。
提拉紧致的效果也是很赞!
但是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没有任何一个美容仪是用了一次就有效!
并且停用也不反弹的!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