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西宁之三
塔尔寺
南山寺下,坐上火车站直达塔尔寺的909路公交车。一路摇摇晃晃,一个半小时后到了湟中县塔尔寺。
刚刚下车,淅淅沥沥下起了雨。
撑开伞,顺着长长的慢坡慢慢往上走,青藏的气息扑面而来。两旁的店铺,多是深褐色门脸儿,卖着手串、雪莲、酥油茶、毛毯、酸奶等各色地方特产,还有好几家专门的佛教用品店。
在售票厅檐下站了一会,看看盛夏时节青藏高原的山雨。此刻,对面的塔尔寺笼罩在雨雾之中,平添了几分浪漫气息。
没一会儿,雨小了很多。这个季节,这个地方,就是这样。
走进山门,如来八塔前挤满了游客,操着各地方言,满是喜悦。绕塔一周,沿着金塔路向右前方走,不时看见三三两两褐袍的僧人,大多年轻,有的一脸稚气。一直走到西北角的塔下,绕塔三周,转了三圈转经筒。前面是僧舍和民居,于是往回走。
一所白墙的二层小楼,木门紧闭,门框上贴着藏文画符,门头三丛绿草,旁边一座佛塔,一位扎着两条辫子的藏族阿妈手把念珠绕塔礼拜,嘴里念念有词,很是虔诚。
顺着巴周院旁长长的台阶上去,就是吉祥行宫。大殿坐西朝东,红墙金顶,属于典型藏式建筑。左边开着门,进去是班禅行宫。五间两层砖木小楼,屋顶插着吉祥伞,檐下挂着金黄的幔布。院子不大,五级台阶和满院青砖,写满了六百多年的岁月沧桑。
收起手机,顺着左边窄窄的楼梯上去,就是班禅寝宫。中间供着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他满脸笑容,慈祥可亲。两边的屋子里,桌椅铺陈,还是当年的模样,一派人间佛国吉祥景象。
出得门去,站在温暖的阳光下,面朝东方,整个塔尔寺安坐莲花山坳。
它依山叠砌,蜿蜒起伏,1000多座院落,4500多间殿宇僧舍,宫殿、佛堂、习经堂、寝宫、扎厦及庭院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自古以来即为黄教中心及佛教圣地。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景色壮丽非凡。
顺着门前小路下去,南边有藏经楼和酥油花馆。塔尔寺有三绝——酥油花、壁画和堆绣。一代代僧人,在神奇力量的感召下,双手伸进冰冷的酥油,捏出千姿百态的佛像,即使关节严重变形,依然无怨无悔。
大经堂里人山人海,入口处廊檐下铺着木地板,几位藏族女信众手板护膝全副武装,神情肃穆,对着大殿,念着咒语,五体投地磕着等身长头。两位年长的,耗时许久,疲倦至极,倒地而睡。信仰的力量是神奇的,凡事就怕认真二字。我们的一生,有了信仰,都可以创造自己的神话。
塔尔寺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源于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传说他诞生以后,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上自然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宗喀巴去西藏6年后,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后,为学佛教而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一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年,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莲聚塔,而后,历代高僧大德多次建寺,渐成今日之规模。六百多年过去了,殿前的这株白旃檀树依旧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塔尔寺最吸引人的,当数一年一度的晒大佛。
每年农历四、六月两次法会,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道、涅槃,弥勒出世,宗喀巴诞生、涅槃,让信徒瞻仰佛像,沐浴佛恩,并防佛像遭蛀,都要晒大佛。塔尔寺有狮子吼、释迦牟尼、宗喀巴、金刚萨捶四种巨大的堆绣佛像,每次只晒一种。当日清晨天不亮,喇嘛们就要集中,做各种准备,然后抬着巨大的佛像,沿着山路往山顶上走,将巨大的大唐卡从山坡一直铺放至山脚,这时巨大的佛像就展现在成千上万名群众面前。结束后,在广场上跳神。喇嘛们戴上各种假面,跳起了各种宗教舞蹈,同时念经祈祷,演藏戏。这是寺庙一年一度的宗教艺术的舞台,也是人神联欢的盛会。
返程前,雨水从天而降,似在挽留。
于是赋诗一首,诗曰:“来也雨,去也雨,雨从何来?此也空,彼也空,空归何处?”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