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识之结夏安居
每年农历四月十五这一天,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客堂往往会在斋堂门口挂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今日受筹,明日安居”;或者僧值时在大家过堂的时候,到中间表堂略略的说一下,将要安居云云——这标志着,一年一度长达三个月的安居法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安居,是佛教出家众最重要的精进修行活动之一。其开始于佛世时,佛命比丘们在夏天多雨季节安住在某处,专心策励修行,以期早证圣果,又可免于草木繁盛时期外出踏伤草木生灵、以及比丘们自身可能遭遇的劫贼危险。
佛因此制出家人不应三时外出游行,特别夏季游行,一会妨修道业,二会损伤物命,三会遭到世人讥谤,故佛制令出家五众夏季必须安居修行。因安居于夏季进行,故又名之为结夏,或并称为结夏安居。
资持记云:“形心摄静曰安,要期在住曰居,随时警励曰策,三业运善曰修”,这是宋代灵芝元照律师对于安居含义的解释。安居对于僧人、僧团的意义,都是非常重要的。禅宗曾有冬参夏学的说法,所谓夏学,也就是指结夏安居期间,大众云集一处,共同精进学修。
比丘安居之前必须要知道安居的日期、地点和范围,并且安居期间僧值还要每日于斋堂作白告众安居时日;然后作法正式安居,安居可分前、中、后三种,前安居须于四月十六日当天进行,不可提前,推后则成中、后安居;
安居期间如果有缘要外出,只要在次日明相出之前赶回安居处,就不破安居,名为会夏;若要在外住宿,就必须要受日,若不受日出界外过夜的话,即成破夏不成安居。受日,必须有特定事缘,又可分有心念受七日法、对首受七日法和众法受十五日或一月日等,其均有相应的操作规程。
汉传佛教,多有一味讲空、甚至标榜大乘视戒律为声闻小乘的不良趋向,虽有历代律师、大德呼吁、批判,然戒律松弛、淡化仍不可免,以致多有道场或以为安居就是于大殿、斋堂门口牌示而已,或操作随意、不合律制,徒呼奈何,殊为可叹。(文图/浙江佛学院)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