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股份是焊材行业的一家上市公司,泰山股份从当初一家拉丝厂起步,到90年代初已是声名赫赫,公司鼎盛时期焊材年产销量达到了8万吨,经济效益曾连续几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泰山股份是焊材行业的一家上市公司,泰山股份从当初一家拉丝厂起步,到90年代初已是声名赫赫,公司鼎盛时期焊材年产销量达到了8万吨,经济效益曾连续几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这样一家有名气、有效益的企业,在股份公司自身经营并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失误的情况下,却被逼上了破产之路,千万股东的投资要化为乌有,这是怎么一回事?在1996年以前,泰山股份年报第一大股东一栏中列的都是“××市国有资产管理局”,1997年开始变为泰山集团。于是,泰山股份公司上面又搭起了泰山集团公司架子,泰山集团和泰山股份的董事长、总经理、甚至党委书记都是由同一个人担任,用一套人马挂两块牌子,泰山集团直接对泰山股份派驻管理人员,一套人马周旋于泰山集团公司和泰山股份公司之间,在泰山股份公司资金投向等重大问题上,泰山集团根本不把其他董事放在眼里,在一些项目上,连书面通知都不给外地董事单位,相当多的股东单位没法知道泰山股份公司经营班子在做什么。泰山集团大搞兼并扩张,领导人甚至放出话来,要将该市的所有企业都兼并。后来手脚更伸向了全国,甚至到了国外,最多的时候,泰山集团下面有几百家企业,横跨几十个行业。
不断的扩张与兼并,钱从哪儿来?泰山集团将手伸向了泰山股份公司。以下是一份清单:泰山股份对泰山集团的应收款至少有8.9亿元,担保至少3亿元。其中包括对泰山集团关联交易形成挂账4.5亿元,泰山股份代泰山集团付款及付给集团公司款项1.2亿元,还有泰山集团以泰山股份公司名义贷款3.2亿元。泰山集团可以随便冒用泰山股份上市公司的名义为自己贷款,并且一贷就是3个亿。不仅如此,泰山集团在向银行贷款时,还以泰山股份的资产作抵押。所有这一切,泰山股份的会计、审计监督形同虚设。
请结合筹资内部控制,对此案例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1)无筹资业务决策环节的控制制度。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必须对筹资预算的编制和审批、筹资方案的拟订、筹资决策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筹资决策科学、合理。而泰山股份的一切决策均由泰山集团决定,根本没有相关筹资方案的集体决策制度。
(2)筹资计划的制定人与审批人没有分离。集团与公司的人员、财产、财务没有分开,泰山集团和泰山股份的董事长、总经理、甚至党委书记都是由同一个人担任,实际上用一套人马挂两块牌子,所以审批人和制定人其实是同一主体,根本达不到监控筹资计划是否合乎公司实际的目的。
(3)董事会形同虚设,滥用授权。董事会已经被大股东的代表控制,其他董事根本不能参与公司重大筹资、投资决策,董事会丧失了监控、审批筹资计划的功能
(4)替泰山集团免费担保,无视风险控制。由于泰山集团大肆扩张,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日益扩大,而且缺少必要的反担保措施,集团无力偿还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加剧了泰山股份公司财务的恶化。
(5)缺少严格的内部会计、审计监督,无法达到对资金的有效监控。泰山集团轻轻松松从上市公司拿走了8个多亿。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