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被“控制型”教育的孩子,3个方面影响其一生
文|全文共1519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工作时遇到一位妈妈,她有些苦恼:“我的孩子总是不爱笑,总觉得他不够活泼,是不是有点自闭了?”为了解具体的情况,我与这位妈妈聊了起来。
她说:“我小时候没有接受过特别好的教育,所以现在尽可能让孩子享受到好的生活、学习待遇。从他3岁起,我便报了美术班、表演班、英语班……”她列了将近10种兴趣班。
我问:“这些孩子喜欢吗?”
她说:“他那么小,怎么会懂喜欢不喜欢,技多不压身。”
我又问:“平时调皮吗?”
这位妈妈说:“以前挺好动的,一时也闲不住”。
“我知道孩子不开心的原因了,家长控制欲太强,会让孩子失去快乐。”
“我都是为孩子好,对 他未来负责,怎么还错了?”
何止是错了,多数家长会用“控制型”方式教育孩子,但不知道这样的方式对娃来说意味着什么?
“控制型”的教育方式
控制型教育方式指的是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制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的管教。
无论是学习还是交友,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往往因此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
控制型的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我这样做都是为你好。”他们认为孩子听话就是乖巧,如果有反抗就是调皮。以这样的方式来控制孩子,并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让孩子拥有一个好的未来。本来是好意只是方法用错了!
“控制型”教养带给孩子的影响
这样的教养方式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 孩子自卑,做事情没有自信
长期生活在父母的“控制”下,内心十分自卑。如果没有达到父母认为好的期望,或做出家长认为不对的事情,就会被责骂、惩罚。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最信任的人,比起他人的评价,父母的话更有影响力。父母经常批评、责骂,让孩子认为都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造成。在长期的积累中,造成了孩子严重的自卑心理,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因为没有自信而变得畏首畏尾。
2、 缺少主见,创新能力比较差
什么事情都要被家长掌控的孩子,慢慢会变得只懂服从,就像是一台只会接受指令的机器一样。没有活力,缺少主见,更别提创新能力了。现在属于一个创意十足的时代,无论是工作、生活都需要有创新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这一项能力,又怎么能够适应这个时代,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呢?
3、 不敢结交新的朋友
控制型家长最大目的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交朋友在他们看来是一件浪费精力的事情。正是因为家长这种心态,让孩子变得不敢结交新朋友。这样的做法恰恰忽略了孩子真正心理需求,朋友是娃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情感上的寄托,更是互相学习互相鼓励的对象。父母这样做相当于切断了孩子的退路。少了一个释放、解压的渠道。
父母应该怎样做?
1、 理解尊重孩子
很多父母都看过《小欢喜》这部电视剧,里面讲述的很多家庭教育问题,也是生活中常遇见的。让人印象最深的是陶虹扮演的英子妈妈,她是一位对孩子给予期望很高的母亲,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中对孩子的管教都比较严格。英子在长期压抑下中度抑郁,多次想不开。这时妈妈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了多大伤害。
教育家说:孩子成长中,需要的不是“无微不至的关爱”,他们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理解与尊重。
2、 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父母的期望,大多是因为自己儿时的遗憾或是曾经历过的苦,把这份未完成期望转嫁到孩子身上。就像文中开头咨询的那位妈妈,因为自己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就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希望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但是那样的做法并不是孩子所需要,他需要的恰恰是一个快乐童年,你却用“自己没有得到就一定要给孩子好的”方式来填充他的世界。
每一个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成为好家长,遗憾的是用错了教育方法。不但没有成为孩子助力,反而因此让孩子受到了伤害。
枕边育儿寄语:
家长的年少时已经过去,无论怎样弥补,都不会找回曾经缺失的内心需求。孩子有属于他自己的路,自己的未来,父母要做的是辅助作用,而不是“主宰”替孩子决定 他的生活。让其多元化发展、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才能拥有一个好的未来!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