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布达拉宫,再远再难也要去看一看
川藏线难,难上青天!
这句话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解放前上西藏的艰辛和困难。遥想当年,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嫁吐蕃千辛万苦走了三年有余;1950年8月,解放军入藏先遣连一共139人,58位战士不是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而是倒在雪域可怕的路上,曾一天开11场追悼会。难怪这支部队让毛主席哭着连说三次:盖世英雄!
而今西藏和平解放已70年,经济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飞机或火车都可直达拉萨,但“高反”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适应,去一趟西藏依然不轻松!“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平原可以,上西藏绝不允许任性放纵!
“天路”之上,遥遥千里、翻山越岭、斗折蛇行、千沟万壑、九弯七十二拐,滑坡、泥石流时刻危胁着过往车辆和游客的安全,就更别提令人头疼如炸的“高反”了!
西藏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广袤无垠,蓝天白云、雪山草原、苍鹰骏马、牦牛羊群、经幡马尼堆、寺庙村庄、大江湖泊、喇嘛诵经、信徒膜拜,还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布达拉宫┉┉西藏辽阔壮美、风情万种,神秘而圣洁,“此生必驾318”成了“驴友们”共同的梦想!
“318”是318国道的简称,通常也叫“川藏线”。5月30日,我们从成都踏上了“318”。可恼人的“新冠疫情”幽灵般形影相吊,让我们倍受煎熬!一个个关卡、检查站严阵以待,健康码、行程码、测温、核酸检测、填表登记┉┉过检查站查、进景区验、入住酒店更不可少,广东人尤其受“关照”!
“过五关斩六将”,我们6人的团队到达拉萨仅剩3人,原因你懂得!
6月5日下午2时30分,我们终于有惊无险、如愿以偿地通过了拉萨检查站,心头巨石落地,内心不禁一阵狂喜,呼喊着直奔布达拉宫而去!
拉萨,我们到了!布达拉宫,我们来了!
百闻不如一见!尽管50元人民币、梦里都不曾缺少它伟岸的雄姿,但今天我站在了红山脚下,真真切切地被震撼了!凝视着这庄严肃穆的布达拉宫,不禁肃然起敬!
红山之巅,殿宇重迭、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金碧辉煌、巍峨雄伟、气贯苍穹……虽历尽沧桑却没有岁月痕迹;虽饱含风雪却依然傲然挺立,像一位威武强壮、目光如炬的“康巴汉子”,忠诚地守卫着雪域高原这片圣土!如果不是资料介绍,我很难将布达拉宫和1300年联系在一起!
花岗石墙坚实墩厚,白玛草墙领松茸平展,横、竖、直、斜,天际线饱满丰富、庄重简洁;红宫、白宫、金顶,鎏金宝瓶、经幢和红幡交相映辉,鎏金溢彩,红色、白色、黄色对比鲜明,生辉熠熠!
依山垒建,天然自成
据说,布达拉宫没有设计图,没有施工图,设计师也无据可考!但一切的一切并妨碍它成为流芳传世的“人本建筑的典范”!
布达拉宫的设计和建造充分结合了高原地区气候规律,以及达赖和僧人的工作生活习俗。巧妙利用地形,依山而建,建筑体量形态、材质色彩、结构比例与红山浑然天成。就地取材,尤其是阿嘎土和白玛草都是西藏特有的建筑材料,形成了布达拉宫独特的土、石、木碉楼结构的建筑艺术形象。
地基起于山腰,宽厚而坚固,覆盖整个红山,墙基下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宫城东西长360米,南北宽140米,平面布局对比夸张,不强调均衡对称,但空间序列结构却讲究纵向延伸,营造主殿高于偏殿和佛堂、达赖寝宫凌驾其顶、大门到佛殿渐次升高的格局,并强调突出红宫作为宗教中心,白宫为行政中心的尊贵地位,有意无意地渲染藏传佛教中“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说”。
自山脚沿“之”字型白色登山石阶拾级向上直至山顶,就算没有“高反”,气喘吁吁也是挺累的!这条曲折迂回、由九百多块石板铺成的山道叫“圆满汇集道”,传说中是连络天上与人间的通道……鼓励人们克服困难走完这条漫长山道,人生也就功德圆满了,令人在千年之后仍望之而生对佛境的凛遵之感!
坚如磐石,千年永生
据说布达拉宫是吐蕃王朝藏王松赞干布于公元7世纪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距今1300年。后大部分毁于战火和自然灾害,如今仅存当时的法王洞和帕巴拉康。1645年,布达拉宫重建,得历代达赖修葺增建才形成今天的规模。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1300年前,中国盛唐的经济文化和技术等均优于世界,西藏自然不在话下,可大唐就是没有100米建筑,木造结构为主,且早早就灰飞烟灰,更别说保存至今了!
再看看布达拉宫,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楼高117米、13层……海拔3700米、冰天雪地、缺衣少吃、生产技术严重落后,你很难想象这座“庞然大物”是如何肩挑手提垒砌起来的,而且至今依然屹立不倒,让人叹为观止,为之汗颜!
从建筑学角度看,布达拉宫越往上越重是一个反常规的结构,按理是建不起来的。可布达拉宫建成了,道理很简单,也很独特!
布达拉宫宫墙底基厚5米,深埋至山体岩层,往上逐渐收缩,至宫顶厚仅1米。墙体全部用花岗岩砌筑,百米高墙平整如刀削,且每隔一段就向墙内灌注铁汁加固,增强墙体的抗震能力。往上就不再是石墙铁壁了,而是直接采用了白玛草,越往上使用白玛草越多。白玛草是西藏特有的植物,作为建筑材料还要经过复杂的工序,修剪、剥皮、晾晒、扎束、切割等工序必不可少,还要将白玛草进行堆砌,并用椽子固定压实,最后用灰泥、碎石填充空隙、涂上赭红色,白玛草墙才算大功告成!白玛草不弯曲、韧性好、有弹性,防虫防蛀、通风透气,不易腐烂,且重量轻,可有效减轻墙体重量,同时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如此特殊的施工手法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藏族先民的聪明才智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红白生辉,虫害无踪
布达拉宫1300年历久弥新,红色的红宫、白色的白宫与蓝天、白云相映生辉,煞是雄伟壮观!
这必须归功于虔诚的藏民,按藏传佛教的传统,每年藏历八月到九月,藏民都会精心准备,拿着自家积攒已久、舍不得吃的牛奶、冰糖、白糖、红糖,还有藏红花搅拌成涂料,从四面八方、长途跋涉来到拉萨,将涂料洒泼在宫墙上。
或许你会奇怪,这么香甜的涂料难道不会招来虫害而使宫殿破坏而坍塌吗?
其实藏族先民很聪明,他们在涂料里还加入了白灰,不仅让虫子等避而远之,还对宫墙起防护、防腐作用,这其中也是布达拉宫千年完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黄金圣殿,艺术宝库
拉萨有“日光之城”之称,也有“圣城”美誉,布达拉宫更是藏民心中神圣不可侵的“圣殿”!
曾有传言布达拉宫是黄金堆砌成的,宫殿里有世界上一半的黄金!
据记载,松赞干布建造布达拉宫时,宫殿金顶使用纯金打造,上万座佛像和数万柱子也全部镀金,共计花费黄金32吨。
打造灵塔殿也耗费了不少黄金!从五世达赖到十三世达赖共有8座灵塔(唯缺六世达赖),这些塔均以金皮包裹、宝玉镶嵌,金碧辉煌,尤以五世达赖灵塔最为壮观。该塔高14.85米,塔形类似普通佛塔,从上到下全用黄金包镶,外镶无数宝石。仅此一塔就使用了黄金11万两,镶嵌各类钻石珠宝约2万颗,其中最为神奇的一颗是在大象脑内生成的珍珠。
塔身中部球状塔瓶内藏有达赖真身法体;塔门内供奉一尊泥塑,描金十一面大慈大悲观世音像,塔前设有一座银质曼陀罗(坛城)组合。据说灵塔内还有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宗喀巴使用过的金碗等奇珍异宝。藏族人称这座灵塔是“赞木林耶夏”,意思是价值抵得上半个世界!然而,十三世达赖灵塔比这“半个世界”有过之而无不及,它镶嵌珠宝达10万颗以上。灵塔前还有一座六层的珍珠坛城,由20万颗珍珠以金线串连编织而成,工艺绝伦,价值难以想象!
布达拉宫最高处有金顶7座,同样贴满了金箔,铜瓦鎏金,华丽无比,四周装饰有经幢、经幡等,这么大面积的建筑群一共需要多少吨黄金,我们真的不敢估算!
布达拉宫不仅是一座大宝库,还是艺术的宫殿,现存2500多平方米壁画、近千座佛塔、上万幅唐卡和来自印度的贝叶经,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玉印及大量金银工艺品,还有用八宝七珍纯金之汁写的大藏经《甘珠尔》,以及用8种珍宝写的大藏经《丹珠尔》,每一样都价值连城!
布达拉宫不仅是藏族的象征,也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汉藏文化交流、团结的象征。既是一座独特而神秘的藏族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也是西藏历史发展的一座永恒丰碑!
遗憾我们的参观仅有短短的两小时、能涉足到的不及其面积的十分之一,还不能驻足停留,不能拍照,导游讲解和资料介绍非常有限,我所知只是皮毛!
走出大门,布达拉宫很多奇闻趣事、诸多未解之迷仍然萦绕着我,究竟有多少间房、是否有地宫、是否有地心之门,上厕所有如何惊心动魄,我还不曾有机会体验……真的依依不舍、意犹未尽!
期待不久的将来,不管路途多苦多难也要陪未走完“318川藏线”的兄弟们再走一回,既为陪兄弟,也为了自己能再好好地深入领略布达拉宫和青藏高原的奥妙与神奇!
布达拉宫,我还会来的!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