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遍中国的五湖四海,以渔会友,煮酒论英雄

〈一〉

鄙人四海老虎自幼酷爱钓鱼,为什么起个“四海老虎”的网名呢,其实说来也简单,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属虎,引用书上的一些句子来形容一下我对老虎的印象:眼前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从山洞里昂首阔步地走出来一只猛虎。猛然“嗷”的一声兽吼,一头吊睛白额大虎蹿上了巨石,这大虎高壮如牛,额头上一个大大的“王”字形白斑,浑身黑黄相间的花纹,胸腹部和四肢内侧有几片白色毛斑,那厚厚的黑黄相间的毛似件大绵袍,平平整整地披在肩上。四肢粗壮,爪尖刺出趾外,尾巴粗长,带有黑色环纹,如同一把钢鞭一般微曲摇摆,白嘴巴上还长着长须,威武雄壮,的确是百兽之王。行动间体态呈流线型,肌肉结实健美,充满了无穷的力感

第二个原因:我的志向是钓遍中国的五湖四海,以渔会友,煮酒论英雄,结交四海八荒的好友和江湖上的英雄豪杰!所以干脆就给自己起了个“四海老虎”的网名!志向虽然远大,但想要实现还真是不容易,话说得有点大,大家就当我吹牛算了。

〈二〉

说到“渔”我家与鱼有不解之缘,据我的爷爷奶奶讲,我的祖先刚开始是都是在渔船上生活的,基本以捕鱼打猎为生。我爷爷年轻的时候也在渔船上生活的,后来分田到户的时候,我的爷爷辈们就都上了岸,一边种地,空闲时间捕长鱼(黄鳝),有时也用夹子打打黄毛(黄鼠狼),弄一些皮毛卖一些钱。

夏天的时候我们家会在自己家田顶头的河边弄一些树枝和水草,铺到河里捂上,然后用木头桩钉起来围上,在我们这里叫“葱塘”,也叫“捂葱”,等到寒冬腊月的时候出葱塘,出葱塘的时候能出多好多鱼,鱼的品种也很全,年前把鱼一卖,全家置办一些年货。一般到气温降下来的时候,田里也没有啥农活的时候,我爷爷就开始到大大小小的河流开始掏河蚌了,河蚌在我们这里叫“河歪”,大的那一种叫“江歪”。我们家一年四季所的做行业就是:种地、捕鱼、打猎等为营生,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靠这些。

我奶奶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脑袋瓜子是相当好使,当时整个家庭都是靠我奶奶操持着。我奶奶总共生了七个孩子,我的父亲是老大,底下有六个妹妹,虽然那时候很穷,但是我奶奶意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硬是苦撑着,节衣缩食的供一帮孩子上学,一直供我老爸念完高中。后来我爸也没辜负我奶奶的希望,一步一脚印艰苦奋斗,通自己的勤奋终于当上了乡干部,当时渔船上出来的农家子弟,有这样的出息算是不错的了。当时我爸在职的时候,为了对得起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为了家乡的建设,为了父老乡亲生活改善也作出过贡献,正所谓:“在官一任,造福一方”!何况我爸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呢,这个话说得有偏题了,这也是话赶话,赶到这了,还请大家不要见怪!

我爷爷那一辈的取鱼摸虾技术,老爸全会,而且已经得到了真传,可惜到我这里,我就不会了,当时对那些也没有兴趣,只是喜欢鱼,不喜欢他们的那种捕鱼方式,对钓鱼兴趣十足,祖上传下来的生存技能,在我这里就此要失传了!奶奶经常跟我讲我爸爸小时的事,据奶奶讲我爸小的时候放学回来的都会帮着干活:农活,捕鱼(张长鱼)、打猎(用夹子打黄毛),样样精通。但是奶奶都不让他干,要他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我爸那时候学习成绩总是第一名,放学回来还帮着大人干活,也不担误学习,真是穷的孩子早当家!

其实我爸也是渔猎高手,还记得我小时的夏天,老爸只要拿鱼叉出去转悠一圈,回来的时候就能有几条大黑鱼的收获。我爸叉鱼的本领当时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峰,晚上在乱坟岗东边的河里,一个人仅凭着月光,看水面上波纹流动的异常情况,就能判断出花鱼(鲤鱼)咬籽的动作,一叉下去“稳、准、狠”,晚上出去一次都能搞几条花鱼回来。虽然祖辈们都是弄鱼的,我也喜欢鱼,但是小时候的我不喜欢吃鱼,总喜欢吃肉,但是那时候的条件不好,几个月都吃不上一回,最期盼的就是过年,或者到哪家做亲戚,那样可以满足我吃肉的愿望。

不讲吃什么了,还是来讲讲祖辈们渔猎的一些工具吧。打黄毛(黄鼠狼)的夹子、“歪扒子”(河蚌在我们这里叫“歪”,歪扒子是掏河蚌的工具)、张长鱼(黄鳝)的“二在”(捕黄鳝的笼子),等这些东西家里随着爷爷年龄的增大,早已没了踪影。爷爷目前已经是九十岁的高龄,这些活已经干不动了,目前我三爷爷家还有这些东西,还是全套,三爷爷比我爷爷小了十岁,身体还是很硬朗,这些活还在手上干着。

以上的一些工具名称有点复杂,大家仔细看看吧。黄毛夹子的我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这种工具家里最早不用的,草图也就画不出来了。印象深刻的就是“二在”和“歪扒子”,我就为大家奉上几副图吧,有一些自己画的,可能表达的不是那么清楚,但是我们这里的人应该能够看懂,也应该见过这些东西。

“二在”捕捉黄鳝用的工具,以前这种工具都是爷爷亲手做的,现在市面上有现成的卖,过去是用篾子做的,现大的大多数是用包装带做的。

“歪扒子”(捕捞河蚌的工具),家里原来有的,今天到爷爷家也没找着,一支长长竹篙上面支个“歪扒子”,在河里慢慢的捞,一天下来收获也不少,技术熟练的人更多。家里没有这个东西了,只能简单的画一个草图代替一下。如图:

〈三〉

还是讲讲我小时候钓鱼的一些事吧,记得我刚开始学习钓鱼的时候,正好是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刚刚解决了温饱。那个时候要买一些钓鱼的东西,只有供销社门口有几家小杂货铺有,里面只有简单的鱼钩和鱼线,鱼线只有一种大力马线,鱼钩有两种:一种是2分钱的钩,一种是五分钱的钩。

小的时候就是看到岁数比我稍大一点的男孩子钓鱼,但是当时农村地区钓鱼的人还是非常少的。当时经济条件还很差,那时候的天空总是很蓝,河水很清,一般家家户户洗衣做饭日常生活用水,都是用的河里的水,当时河里的水可以直接饮用的,河床上没有什么淤泥,即使哪条河里有一点淤泥,也早被人家捞去田里施肥了,那时候虽然穷,但是生态环境非常的好。

一般的情况下大人们是不会去钓鱼的,大人都有忙不完的农活,没有什么空闲时间去钓鱼。要是有哪个大人去钓鱼,农村人就会骂这个人好吃懒做,小孩一般都是利用暑假时间垂钓,那个时候冬天不钓鱼,因为那个时候条件也匮乏,没有具备冬天钓鱼的装备和技术。

当时有个岁数比我大几岁的男孩,天天在我家码头上钓,当时我的家住得靠近河边,河边有个码头,供人们挑水、洗衣做饭等,暑假我在家闲来无事天天去观战,当时这个大一点的男孩钓的鱼基本上是参条、旁皮、罗果为主,偶尔也能碰到几条鲫鱼。大男孩的家离我家也不远,彼此也熟悉,我就管他叫大哥哥,顺便问问大哥哥一些钓鱼东西,天天看大哥哥钓,越看越想哪天自己也去试试!

终于有一天攒了一些钱,到供销社门口杂货铺买一个2分钱的鱼钩和几米长的大力马线,高兴直往家奔,到了家剩下一些东西就得靠自己来想办法了。还一要根杆子和浮漂,当时找来找去没有找到合适的杆子,找了一根芦苇棒作为杆子,杆子算是有了,浮漂还没有着落,我又东找西找的,找到一个废弃的拖鞋,当时的坏拖鞋也是不多的,当时的坏拖鞋基本上都泡沫做,把坏拖鞋剪成一个个小块,然后用买来的大力马线穿上缝被子的大针,扎上拖鞋剪成的小块块,一个个穿上就是当时的浮漂了,然后再把2分钱的鱼钩穿上绑好,这就完成了我钓鱼史上第一副钓具了,我当时自我感觉是一个创举。

渔具整理好了,再去一些人家经常倒垃圾的地方挖一些蚯蚓,然后拿起渔杆,拎个小桶就可以到河边战斗了。当时初学阶段饵料就三种:蚯蚓、面粉香油拌水、饭米粒。 一般用到香油面粉拌水和饭米粒这种饵料,要是被家里人发现了,肯定是要挨一顿臭骂的。当时钓鱼初学还不知道打窝,只知道把钩放到河边钓,其实这种2分钱的鱼钩不好配重,沉不到底,只能钓上层的一些参条之类的小鱼。还记得我当时钓上第一条小鱼时的情景,当时快活的大声喊起来了:“我钓到了一条鱼”!高兴得我是手舞足蹈!

当时的那些钓具和场景已经无法复制,我只能是简单的手绘一些草图,简单的给大家看看当时我历史上的第一副钓具!我不是专业画图的,画得不好,还希望大家多谅解!如图(1)

〈四〉

再后来过了两年发现钓鱼不是这样的,总是钓不到鲫鱼,只有钓到鲫鱼才能算是钓到真正的鱼。后经问人而得知,钓鲫鱼要把钩沉到底,而且用的钩又不一样,要买专门钓鲫鱼的鱼钩,其实钓鲫鱼的钩就是朝天钩,只是当时我们不知道而已,当时我们这里管朝天钩叫“鲫鱼钩”,当时什么也不懂,反正大家都是这么叫的。

既然要想钓鲫鱼,就要升级装备,以前的芦苇杆是要淘汰的了,2分钱的那种鱼钩也要淘汰了。那时候大家还都不怎么富裕,给小孩的零花钱都是一分二分的给,偶尔也会给个五分的,给个五分的硬币,那就相当的高兴了,在我们这里小时候管五分的硬币叫“大毛五”。当时五分钱就能买一个大烧饼,所以不能以现在的思想去理解五分钱的价值。但是当时大人给小孩的零花钱不是经常给的,要过一段时间使劲的缠着大人要才会给一点,天天缠着要,那样门也没有。攒了一段时间终于够买鱼钩和鱼线了,当时杂货铺还没有渔杆和浮漂卖,鱼竿和浮漂要自己想办法了,当时浮漂流行鹅毛的(把鹅毛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用线穿上。),鹅毛想办法弄来到是不太难,关键是竹杆到哪里去找呢?

要找这样一个渔杆,可真是把我难住了,我们这里平原地区不盛产竹子,竹子都是从外地运回来的,当时交通又非常的不发达,竹子这个东西也是比较少的。一般家家户户支撑蚊帐都是用竹杆支撑的,而且是比较细的那种,非常适合做钓杆。可是哪里有这个东西呢?最后逼得实在没招,把奶奶家支撑蚊帐的竹杆,抽掉一根作为钓杆,先把竹杆藏好,回家把线组弄好,线组弄好后,拿起水桶和蚯蚓盒子,再到草垛里把藏的竹杆拿上,到其它的河里去钓,不能在家门口的河钓,那样容易暴露。

第一次升级版的钓具:竹杆、鹅毛星漂、朝天钩沉底钓,没有实物了,只看个草图看个大概吧。如图:

晚上回来的时候不敢把竹杆带回来,还藏在草垛里,到家后只发现奶奶在到处找东西,我估计是在找支撑蚊帐的竹杆,我也不敢吱声,装着什么也不知道。家里人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是我干的,因为我小时候比较忠厚老实,上学的时候别的小朋友打我,我一般都不还手的,小时候脸上总是被别的小朋友挠开了花,只有急眼的时候我才会跟人打架,一般以把别人打到在地为止,从来不抓人家的脸,所以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是我干的,以为是别的小朋友干的。

后来过了一段时间,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被我老爸知道了,我爸年轻的时候脾气暴躁,周围邻居的小孩只要看了我爸那眼神,都吓得躲远远的,我就更加害怕了,这下露馅了,心想完了!为了这事挨了一顿暴揍,我妈愣是不敢上前拦,最后还是奶奶心疼孙子,把我拉到一旁,我的小命才得已保全,只能说我爸当年的那种气势,还是挺吓人的(用了一些夸张的手法在里面)。

〈五〉

小时候总是感到课堂时间很长,好不容易又熬到了一年当中的暑假。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这里好多人家为了发家致富,买了大船跑到苏南地区去搞水上运输,周围的小伙伴们家里基本上都是在苏南搞水上运输生意的,每年到暑假的时候,他们的爸爸妈妈就会把孩子们接上船,这些孩子平时上学的时候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当时的生活比较清苦,带上船可以改善一下生活,顺便让孩子们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开学前小伙伴们回来都会跟我讲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精彩!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增长的速度比较快,从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一年一个大变样,农村建设当时还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从琳琅满目的商品已经可以看到了变化,特别是我们刚开始先用的是芦苇做的渔杆,后来用竹子做渔杆,现在已经有了成品渔杆,随着三节杆的问世,以前的那些钓杆已经落伍了,鱼线从原来单一的大力马线,发展到有各种水线,更适合垂钓。

既然暑假小伙伴们都去跟着爹妈享福去了,无聊的暑假,咱们在家也要自找有乐,唯一的快乐就是钓鱼。想要钓好鱼,就要升级装备,攒了好长一段时间的零花钱,到供销社门前的杂货铺买了一根三节杆,买了这个三节我简直是“如获至宝”,就跟孙猴子有了金箍棒一样的兴奋。当时的三节杆已经是渔具厂家形成的初步产品,由三个不同竹子组成(粗、中、细),拆开的方便携带,组装起来就是一根长杆,后来逐步升级有了五级杆,既然有了这么好的渔杆,又方便携带,可以走得更远一些的地方钓。当时第二次升级装备图(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一定对得上号):

平时妈妈非常反对我钓鱼,可是我不管多热的天,多大的太阳都要出去,要去河边走走,而且当时技术水平非常有限,总钓一些小鱼回来,但是仍然乐不彼此,把它当作我的战利品。每次把这些小鱼带回家,妈妈看到都很生气,回来就给我一顿臭骂。妈妈说:“这么热的天,这么大的太阳,不好好在家呆着,你看你都晒得象条黑鱼了”。其实妈妈这也是在关心我,只不过那时候孩子气不懂事罢了。

那时候河里的水质非常的好,经常在一些桥上通过清澈的河水,可以看到一些五彩斑澜的鱼,非常的漂亮,问大人也无从得知。多年以后经打听才知道,那种就是一种彩色的花罗果鱼,对水质的要求非常的高,现在几乎已经看不到了。有一次不顾妈妈的反对,又偷偷的溜出了门,去往离家几百米远的一个码头上去钓鱼,那天是烈日当空,汗流颊背,我也全然不顾,一心只想钓鱼,那天运气非常的好,就让我钓到好几条彩色的花罗果,还有一些其它的杂鱼。当时妈妈从家里出来寻我,我赶紧上岸,把钓到的鱼高兴的拿给妈妈看,可能当时我没能察觉妈妈的表情,妈妈很是生气,把我的鱼桶往河边的杂树丛中一扔,这下给我整懵了!我赶紧去挽回损失,钻进杂树丛中去捡那些宝贵的鱼,当时是夏天,植物长得非常茂盛,那些丁槐树有丁子,杨柳树上有毛毛虫“洋癞子”,我费经千辛万苦把那些鱼捡回来了一部分,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可是当时我的身上已经惨不忍睹!我脸上和身上的皮多处划破,更严重是的那些“洋癞毛”入侵,我是又疼又痒,身上肿了好多疙瘩,妈妈看了心疼,赶紧拉我回家处理身上的“洋癞毛”,回家的时候虽然身上疼痒难耐,但是还不忘拿上自己的装备和渔获回了家,回来的时候奶奶看到我身上这情景,心疼极了,问了原因,把我妈好的数落一番。

〈六〉

再一晃到了九十年代,我已由一懵懂无知的小孩长成一个翩翩少年,人进入了青春期以后,总是有无限的遐想。有那么一段时间开始不钓鱼了,而是开始注重形象,定期的到理发店去吹个头,喷发胶什么的,穿什么样的衣服搭配什么样的发型,嘴里哼着当下流行的音乐,晃晃抖抖的走路。当时年轻人的房间收拾得非常干净,一点也不比女孩子的房间差,房间里到处帖满了四大天王、小虎队等一些港台明星的图片,录音机里天天播放着当下最流行的音乐!

有一天儿时的几个玩伴聚到一块,谈到小时候的事,谈到小时候最能勾我回忆的就是钓鱼,当然我要谈论的话题也就是钓鱼方面的。已经有多年不钓鱼的我们,一时兴起心血来潮,到杂货摊上每人买了一把5.4米的老鬼渔杆,价格是五块一把,那时候已经有了碳素渔杆,我们这种五块钱一把当然是假碳素的,也有可能是玻璃钢的,不过想要买好一点的渔杆得到兴化城里面买,这种5块钱一把的杆子伸缩自如,当时已经感觉很不错了。杆子买了,再买了一些现成的线组,到人家经常倒垃圾堆的地方,挖了一些红蚯蚓,再从家里抓了一些大米作为窝料。

那个时候年轻,再说也是一时兴起,根本没有耐心去野河守钓(野河小杂鱼多),于是准备来个痛快的,最好的方法是去偷钓鱼塘,邻村有个鱼塘非常适合,还不用走得太远。于是我们五个人一拍即合,钓点选择在鱼塘一个拐角处,正好有一排建筑物可以遮挡,偷钓相对安全些。鱼塘也是散养的不喂的那种,鱼的密度还比较大,当时打窝子也没有用打窝器,直接用手把米往河里一洒。大米刚打下去没有多长时窝子里就开始冒泡了,赶紧下钩开始施钓,下去就有口,一条条扁鱼不停的往上拎。可是好景不长,我们似乎高兴过了头,既然没有发现包河的老头,不知道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抱抄上了岸,把我们五个堵在那里,毕竟我们是五个年轻人,老头也不敢轻举妄动,其实说是老头,也没有那么大,岁数也就五十几岁的样子,老头把我们一帮人瞅了个遍,然后走到最里面,挑了个我们五个人当中身材最瘦小的一个叫红强的伙伴,红强被老头揪住不放。我们赶紧帮忙拉去老头,还是不撒手,最后拉扯中把红强的T恤撕碎了,这下来火了,几个人把老头一顿好揍,老头挨了打灰溜溜的跑了,我也不敢在此多作停留,赶紧收拾东西撤兵。当时还是太年轻,现在仔细想想不应该。

〈七〉

以前都不知道冬天能钓到鱼,一直以为鱼冬天冬眠了就不吃食了,大人也是这么讲的,冬天鱼就埋塘了,不吃食了。其实这也是符合正常科学逻辑的,所以冬天从来不钓鱼的。自从十多年前镇上有了专业的渔具店以后,打破了这一切,冬天在强大的诱食剂的勾引下,能钓到鱼,还不闹小鱼,而且钓的都是大鲫鱼。

追溯一下我冬钓的历史并不长,也就十来年,但是这十来年钓鱼知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从装备上,还是从窝料上,还从气候季节,水流风向等等都发生了很大的认知。

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冬钓,听渔具店老板介绍,下狠心买了一根光威5.4的台钓杆(到现在这根光威杆都在家保留着,但已经好多年不用它了),当时那根杆子花了158块,那时候自己还不会绑线组,都是买渔具店绑好的线组,第一次接触冬钓,就是用双钩配立漂,窝料是买的“鬼米”(其实鬼米都舍不得打纯米,都要外加好多菜饼拌一下),也是第一次见到除了蚯蚓和小面之外的饵料(红虫),一切都渔具店老板给配好的。当年的第一根冬钓杆子图:

再后来随着钓龄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对装备要求也高了,杆子不断的加长,还要求轻、挺、硬。渔具包不断翻新,窝料也用自己泡的,自己泡的窝料后来也升级了几回,再后来窝料泡的买的混合使用,后期自己也撑握了绑钩绑线的方法,从此不用去渔具店绑钩线组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钓鱼装备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面我来简单浅谈一下传统钓的一些线组配置,目前我已知的传统法有四种,有一种是如东陈哥的那一种我不太熟悉,不敢妄下定论。其余三种都略知一二,有图有真相。

一、最典型的传统钓,七星漂配朝钩。这种配置也是我小时候第一次的升级版,只不过那时候没有现成的浮漂,其它的都差不多。朝天钩也称“睡钩”这种线组适合配短杆钓草洞,草头,或者在船上桥上钓,或者长杆站在天气钓稍高处逗钓,都是不错的选择,通过来回拉动浮漂逗钓,效果非常的不错。缺点就不适合大风大浪天气,抛钩困难。用长杆站在低矮处也不适合,河面反光影响视线,看不清浮漂的动作,当然高手可以通过逗钓抓口。如图:

二、这种钓法在典形的传统钓的基础上稍作改进,灵敏度更高,海安帮的兄弟小钓王最擅长这种钓法,逗钓效果更好!缺点和第一个副图上的基本差不多,我不在再重复。如图

三、也被我称之为“传统改进版”,这种是利用了台钓上的一些优势,最大的特点是灵敏,抗风浪性强。一般正常是调平水钓一二目,遇到风浪利用铅坠的重量可以轻松抛出,冬钓长杆配这样的线组是最佳选择,在我们这个地区非常的流行。如图:

四个太空豆控制漂座,可以记忆两个窝子水位的深浅。

有两个太空豆控制铅皮座,可钓跑铅,一般冬天钓把铅皮座上面的太空豆往上拔五公分,这样可以增加灵敏度。

子线盒子也是要装备精良的,在野钓的过程当中,乱线断线是常有的事,带上子线盒保证无后顾之忧。

从小我就有一个武侠梦,年轻时喜欢看的就是武侠类的小说和电视剧,羡慕那些武林高手纵横江湖,结交一帮义气相投,义薄云天的英雄好汉,干一些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事,弟兄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豪气冲天!〈〈天龙八部〉〉的乔峰就是我喜欢的人物代表之一,〈〈水浒〉〉上一些英雄人物也有几个我比较喜欢的,都是笑聚山林的好汉,感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那只能是一种幻想,还是要回归现实,我们毕竟不是那个地时代的人物,那个时候也是时事造英雄,英雄的潜能是被逼出来的,放到和平年代这些人也是很平常的人。

冬钓这十来年以来,发现在自己迷上了钓鱼,当我走过一片片大大小小的河流,那里就是我的江湖,挥舞长杆,有力拔千斤之势!引得鲫妹妹翩翩起舞!通过钓鱼认识了好多义气相投,大江南北的英雄好汉(钓友),我们一起共商钓鱼大计,一起河边挥杆起舞,一起把酒言欢......

〈八〉

以上是我钓鱼的一个成长过程,也简单的反映了我们这个地区的一段时期钓鱼的发展史。由于对帖子文字的限制,可能有的方面我写得不够全面,我只能谈传统钓这一块,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补充的,再后期的作品中会慢慢的补充进来。后面还一篇2018年元月1号的醒酒帖要发。

话要从〈〈二O一七收官这战,铁杆兄弟欢聚一堂〉〉说起,2017.12.31晚上一帮好兄弟相聚在中国、兴化、戴南某饭店,兄弟们久别重逢,那场面!那家伙!一高兴!一不小心多喝了几杯,美了! 聚了!醉了!

第二天酒醒以后,身体是难受的,回忆是幸福的,一句话可以概括我当时的心情:痛并快乐着!

[垂钓参数]

[天气]多云、气温2~9度、东南风3~4级

[时间]2018.1.1.下午

[人物]四海老虎,老张,华勇

[地点]乡下某野河,水深1.4米左右

[钓法]传统钓

[窝饵]黑米,红虫

[钓具]6.3米杆,主子线1.5#0.8#,伊豆4#双钩,粗尾漂,七星漂,朝天钩

[正文]

20181.1日是新年第一天,没有一点新年的感觉,当时的我还沉醉在2017.12.31.兄弟们聚会的回忆中。午饭后准备找条河去吹吹风,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去昨天和弟兄们一起共同战斗的那个地方。于是下午驱车来到河边,此时华勇和老张抢先一步,已到河边,窝子也已经打下去了,我就在不这里扎堆了。于是决定前往东南方向,往东南方向走了几百米远的样子,到了那天我和沉勇后来一起钓的那条河,那是一条东西大河,河边有一条水泥船停在那里,在船上面向朝东南方向,对着河中间打了一个窝子,然后在岸边的两处草头打了两个窝子。

此时打好窝子的时候已是下午一点多钟了,正好下午还有点事要办一下,先去镇上一趟,回来的时候再钓,到哪时窝子应该正好熟了,来几张钓点风光图:

这一篇钓行帖,我尽量写得简单一点,元一号的一些过程,我就不表得那么详细了。当天下午忙完一切的时候,到钓场的时候已经下午两点多钟。下午到河边来主要是来活动筋骨,透透新鲜空气,不为渔获只为运动。

刚开始的时候是用的朝天钩配七星漂,当时正好是顶着风钓,抛钩有些困难,艰难的钓了一会。

实在受不了风的欺负,又只好重新换上“传统改进版”的线组继续战斗!利用铅坠的重量,抛钩容易多了。

我钓鱼心不贪,感觉差不多够了就行,够矣足矣!就此收杆,这是最后的渔获图:

[后记]

当天下午三个窝子,只有河中间的窝子出了鱼,河中间的水深1.4米左右,鱼情还是不错的。而草头的那两个窝水深只有四五十公分左右,草头的两个窝子经过多次试钓,连一个口都没有,后来只好放弃。草头的窝子我分析是两种原因:1、要不就被电工修理过。2、要不就水太浅了不藏鱼。按理说冬天人家摸鱼都是摸的边上草窝的,两个非常的漂亮的草窝竟然一点反映没有,我也搞不清是什么情况。

这一帖到最后一部分情况实在是不想再细化了,几天功夫什么事都没有干,全心全意的扑在这上面了,搞得很累,眼睛酸胀痛!还是草草收笔,写得不好还请大家多包涵!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钓鱼爆护,收获多多!

本文由钓多多四海老虎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