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的功能作用是“离苦得乐”
《佛说阿弥陀经》是以“‘离苦得乐’为用”。
离“苦”,离“八苦”,尤其是离“轮回之苦”。一切“苦”当中,生死轮回为“大苦”,所以《佛说阿弥陀经》所展开的净土法门直接是解决众生最深重的苦难,让众生离“轮回之苦”。
得“乐”,得什么样的“乐”?不仅仅是得人天福报的乐,也不是得一点声闻缘觉自了的那个乐,乃是得大乘的“法乐”,就是大涅槃的“常乐”,这也是生命当中最终极的快乐。
所以《佛说阿弥陀经》就把“离苦得乐”作为它的功能作用。
“离苦得乐”在经典中是怎么表达的呢?这就是聚焦到——众生临命终时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净土——这个法义上。
所以《佛说阿弥陀经》中讲,“其人(就是信愿念佛的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以及净土的菩萨、声闻圣众,出现在这个念佛人面前,前来接引。
这就是我们每天唱诵的“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观音甘露洒吾头,势至金台托我足”。这就是临终接引的情况。
阿弥陀佛现前,必然会放光,佛光注照在这个念佛人的身上,就能令他心不颠倒。
如果没有佛力加持,我们临命终时是最艰难的时刻,如生龟脱壳、螃蟹落汤,无量劫以来的业力种子在那里翻滚,四大分离的痛苦,那是难以忍受。
这时候心是最容易颠倒的,自己是很难作主宰的。业力在那里翻腾,你是控制不了的,就好像在十七级台风的海面上,驾着一叶小舟一样的感觉了。
“心不颠倒”不是来自于我们,我们没有这个功夫,是来自于阿弥陀佛现前的加持!
“即得”,就是临终时看到的西方三圣现前,自己见到自己的神识被佛光所摄受,登上莲台,然后莲华闭合,随佛往生,须臾间就到了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了。
这说明在佛光当中是超越时间的,不是说还要经过多长时劫才能去极乐世界的。在佛光中超越时空,“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一往生就离开了三界轮回之苦,一到极乐世界,华开见佛,就能够证得无生法忍。
这个力用就直接跟“与乐拔苦”联系起来了。给与众生涅槃的快乐、拔取九法界众生两种生死之苦,这种功能作用的显现是靠什么呢?是靠感应。
所以讲“与拔之功,在乎感应”。什么叫能感?就是我等众生以一心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为能感之机;阿弥陀佛已然成就的四十八大愿所含摄的拔众生轮回之苦、与众生涅槃之乐的这种愿力就为所应之法。这时候能所感应,机法相应。
这个拔众生苦的道理是根据阿弥陀佛已然成就的同体大悲来显现的。阿弥陀佛为什么会发四十八大愿?四十八大愿就是大慈悲心的结晶,四十八大愿就充满着大慈悲。
比如阿弥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萨的时候,看到他方世界有三恶道,众生非常地痛苦,所以他发的第一愿就是悲心的表达:我成佛的时候,我的刹土就没有三恶道,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作佛。
这就是佛同体的悲心——要拔众生三恶道这种极重的痛苦,给与众生基本的快乐。
给众生安乐是本乎佛的慈心、大慈心。在大乘佛法当中讲,一个菩萨善根的最高价值就在于他的慈心。一个菩萨必须要有慈悲心,这才是根本的善根。
所以阿弥陀佛成就了同体的悲心和无缘的慈心,于是就跟九法界众生有一个天性自然的关联,这就是讲父子关系,母子关系。
意谓佛陀成就了这种圆满的大慈悲心,他一定会自然地把九法界众生看成等同一子,尤其对受苦受难的子女更加了一份悲愍和拯救的加持。所以佛心跟众生祈求拯救的心相感应,是天性相关。
“众生能感”和“阿弥陀佛所应”这之间的事情,是法尔自然的,没有丝毫勉强造作的。所以阿弥陀佛是一定会法尔自然地来救我们的,他是一定会把他果地上所有的功德全都恩赐给我们的。就像一个大富长者所有的财富一定会给他的子女的,这里没有丝毫的勉强。这是站在佛的这一面来看。
站在我们念佛行人的角度来说,我们要相信我们的能感之机是可以感应得上佛的大慈悲心的,念佛行人一定要有这种信心!
原文标题:是谁为我们拔轮回苦,与涅槃乐?
文章转自:大安法师讲净土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