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识“七”,佛教里的“七”知多少_
编者按:佛经中充满了各种数字,八万四千法门、三千大千世界、百八三昧……今天是七月初七,你知道佛教中“七”相关的术语吗?一起来看:
过 去 七 佛
过去七佛,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的过去六位佛,加上释迦牟尼佛。
在释迦牟尼佛之前还有先出世的六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
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千佛的三佛,后四佛为现在贤劫千佛的四佛。
七 众
七众者,谓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合称为七众。
七 宝
诸经所说的七宝略有不同。
《般若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
《法华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
《阿弥陀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玛瑙。
七处九会
《华严经》有七处九会说,指的是毗卢遮那佛(法身佛)在七个场所九次说法的集会。具体指:
一、菩提场中
二、普光明殿
三、忉利天宫
四、夜摩天
五、兜率天
六、他化自在天
七、给孤独园
法华七喻
1
火宅喻
《譬喻品》中说三界犹如火宅,佛为了拔济众生,就为众生宣说大小诸乘佛法,以帮助众生逃出火宅。
2
穷子喻
《信解品》中说在三界中生死的众生,犹如无功德法财的穷子,纵然遇到了佛,也不肯信受佛法。
3
药草喻
《药草品》中说譬喻佛之教法如雨水,众生之机类如草木,佛教之雨,普遍滋润一切众生,令其背尘合觉,返璞归真。
4
化城喻
化城即一时化作之城郭,佛欲使一切众生都到达大乘至极的佛果,然而路途遥远,众生难以到达,所以先跟他们说小乘的涅槃,以让他们先得到这种涅槃,暂时休息,然后继续前行。
5
衣珠喻
《授记品》中说佛性譬如人衣中之宝珠,众生虽有宝珠却不自知,于是穷走他方,四处乞食,一旦知道自己本来就有无价之宝,就会永远受用无穷了。
6
髻珠喻
《安乐行品》中说有立大功者,国王便解下其髻中之明珠给他,这是比喻佛看到很多人已经了脱分断生死了,便为了想要出离生死的众生宣说此法华经。
7
医子喻
《寿量品》中说佛好比是一位良医,而三乘行人又好比是良医的儿子,佛虽然对三乘行人说他要灭度了,其实佛的寿命乃无量劫,是灭而无灭的。
七种不净
观察人身有七种污秽不净,以破除贪爱和执著。
1
种子不净
此身以过去造业为因,从贪爱烦恼生
2
受身不净
在父母交会时,合父精母血为体
3
住处不净
在母胎中,臭秽黏腻,暗无天日
4
食啖不净
在胎中时,惟食母血
5
初生不净
十月期满,头向产门,和著血水,秽恶狼藉
6
举体不净
皮肉包著骨骼,不但屎尿充满肚中,而且九孔常流不净
7
究竟不净
死后肿烂,虫啖成粪,火化成灰
七 觉 知
七支觉者,又谓之七觉分、七菩提分。
1
择法觉分
以智慧简择法之真伪也。又择谓拣择,谓用智慧观察诸法之时,善能择别真伪,而不谬取虚伪之法,故名择法觉分。
2
精进觉分
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而行真法也。于真正法中,常能用心专一,无有间歇,故名精进觉分。
3
喜觉分
心得善法而生欢喜也。又喜即欢喜,谓心契真法,得欢喜时,善能觉了,此喜不从颠倒而生,住真法喜,故名喜觉分。
4
除觉分
亦名轻安觉支。断除身心粗重,而身心轻利安适也。又除即断除,谓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去虚伪之法,增长真正善根,故名除觉分。
5
舍觉分
又名行舍觉支。舍即舍离,谓舍离所见念着之境,善能觉了,虚伪不实,永不追忆,故名舍觉分。
6
定觉分
心住一境而不散乱也。又定即禅定,谓发禅定之时,善能觉了诸禅,不生烦恼妄想,是名定觉分。
7
念觉分
常明记定慧而不忘,使定慧均等。
你还知道哪些“七”?
欢迎留言互动!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