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仔挨鬼附身了,做法都没有用!”心理专家来“驱鬼”
医生,我仔挨鬼附身了,找人“做法”都没用,怎么办?!
小李今年13岁。3年前的一个晚上,他在入睡2小时后自行起床,到家里的客厅转了一圈后又自行回床睡觉,第二天却完全不记得这事。此后,大概每隔2-3个月,小李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家人曾认为小李是被鬼神附身,甚至给他进行“驱鬼”,但没有效果。在“做法”之后,有一次小李仍旧半夜起床出门,在自家院子游荡半小时才由家人引导回家。
这样的症状在最近半年里发作得更频繁,于是小李的父母带他来到广西脑科医院睡眠医学科门诊就诊。
接诊的是睡眠医学科主任潘丽妹。潘丽妹详细询问后了解到,小李平时自感学习压力大、与同学相处不太好、晚上睡眠时多梦。经过相关检查发现,小李的多导睡眠图显示,发病时处于非快动眼睡眠(NREM)睡眠3、4期,常见于夜间睡眠前1/3阶段NREM期结束时,脑电图在发作时可出现高波幅慢波。
潘丽妹诊断,小李患有儿童睡眠障碍领域常见的一种疾病——“睡行症”。
睡行症也被称为梦游症,是一种在睡眠中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进行一些简单活动、睡眠和清醒同时存在的一种意识改变状态。发作时表现出低水平的注意力、反应性及运动技能,可以走动、做一些动作,多数情况下会自行或在他人引导下回到床上。无论是即刻清醒或次日醒来,均不能回忆起睡行行为,常发生在入睡后90~120分钟的深睡期。
这类病症在儿童期发病较多,可达1%~5%,以男孩多见,有些患儿伴夜惊症和遗尿症。成人发病率则低于1%。
起病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睡行症有明显的家族倾向,家族中可出现多人患该症。
神经发育不成熟
此病可能与神经发育不成熟有关,有的患儿脑电图慢波增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电图改变也逐渐消失。
心理社会因素
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欠佳、情绪紧张、恐惧、焦虑等,也可能造成发病。
有何治疗手段?
目前暂无特效治疗方法
对于儿童患者来说,随着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善,一般症状会自然消失。
治疗以预防伤害为主
患儿症状发作时,应引导其回到床上睡觉。如果并无伤人或自伤隐患,不要试图叫醒他,隔日也不要告诉患儿,以免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如果存在伤人或自伤的危险因素,则需要唤醒。
心理治疗
如果发作与心理因素有关,那么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澄清问题、清除心理因素的影响,可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发作频繁者可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以减少发作,如地西泮、艾司唑仑等;也可以试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如氟伏沙明、阿米替林、氯米帕明等。
孩子发病时,父母如何处理?
避免焦虑
避免因患儿偶然出现睡行行为而引起焦虑紧张的情绪,以致使睡行症状加重。
注意看护
如果发作次数不多,则一般无需治疗;但发作时应注意看护,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高质量陪伴
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培养孩子强大的抗压能力。
寻求医生帮助
如果发作比较频繁,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建议到专科医院睡眠医学科进一步诊治。
联系方式
睡眠医学科一病区:0772-
睡眠医学科二病区:0772-
供稿 丨 潘丽妹
编辑 丨 游洋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