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名言名句

《无量寿经》

  1、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2、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3、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趣佛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

  4、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善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临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5、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地藏经》

  1、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2、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3、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4、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5、说地藏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中,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脱一切罪苦众生方便之事。

《阿弥陀经》

  1、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悉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2、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法华经》

  1、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2、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3、常乐静处,勤行精进,未曾休息。亦不依止人天而住,常乐深智,无有障碍。亦常乐于诸佛之法,一心精进,求无上慧。(从地涌出品)

  4、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

  5、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怠。于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提婆达多品)

《药师经》

  1、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

  2、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

  3、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4、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5、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男子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名号,闻已诵持,晨嚼齿木,澡漱清净。以诸香华、烧香、涂香、作众伎乐供养形像。于此经典若自书、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于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施与,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

《金刚经》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3、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4、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5、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6、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7、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8、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9、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10、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1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心经》

  1、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2、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3、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4、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5、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六祖坛经》

  1、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

  2、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5、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6、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7、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

  8、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9、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10、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11、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12、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3、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14、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15、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16、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17、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

  18、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

  19、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

  20、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21、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22、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23、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

  24、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

《楞严经》

  1、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

  2、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3、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4、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5、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6、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7、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8、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9、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10、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华严经》

  1、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普贤行愿品)

  2、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着空。(普贤行愿品)

  3、终不为恼一众生故,而行精进。但为断一切烦恼故,而行精进;但为拔一切惑本故,而行精进;但为除一切习气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界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烦恼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心乐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境界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诸根胜劣故,而行精进。

  4、菩萨摩诃萨,了达自身,及以众生,本来寂灭,不惊不怖,而勤修福智,无有厌足。(离世间品)

  5、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6、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

  7、得粗涩食,当愿众生,心无染著,绝世贪爱。

  8、菩萨摩诃萨,入一切法平等性故,不于众生而起一念非亲友想。设有众生,于菩萨所,起怨害心,菩萨亦以慈眼视之,终无恚怒。普为众生作善知识,演说正法,令其修习。

  9、菩萨尔时,复作是念,我从无始劫,住于生死,受诸苦恼。如是思维,重自劝励,令心清净,而得欢喜,善自调摄,自能安住于佛法中,亦令众生同得此法。

  10、复更思维,此身空寂,无我我所,无有真实,性空无二,若苦若乐,皆无所有,诸法空故。我当解了,广为人说,令诸众生,灭除此见。是故我今虽遭苦毒,应当忍受。

《大般涅盘经》

  1、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生死中,不失念慧,以不失敌,虽见五欲,心不贪著。

  2、人身难得,如优昙华,我今已得;如来难值,过优昙华,我令已值;清净法宝难得见闻,我今已闻,犹如盲龟值浮木孔。人命不停,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云何纵心,令住恶法。壮色不停,犹如奔马,云何恃怙,而生懈慢!

  3、无所得者名为虚空。世间无物,名为虚空。

  4、菩萨得是虚空三昧,无所见故,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生死轮。

  5、一切凡夫,轮回生死,故有所见。菩萨永断一切生死,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6、菩萨摩诃萨无所得者,名常乐我净。菩萨摩诃萨见佛性故,得常乐我净,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7、善男子:道与菩提及以涅盘,悉名为常。一切众生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无慧眼故,不能得见;而诸众生为欲见故,修戒定慧,以修行故,见道、菩提及以涅盘。

  8、虽知五阴于此灭尽,善恶之业,终不败亡。虽有诸业,不得作者。虽有至处,无有去者。虽有系缚,无受缚者。虽有涅盘,亦无灭者,是名甚深秘密之义。

  9、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谓大涅盘。乃至无我者,即是生死,我者,谓大涅盘。

  10、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生死中,不失念慧,以不失敌,虽见五欲,心不贪著。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