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塔之二)妙应寺里说白塔
有人说,塔是一幅画,它将山川、城市、乡村点缀得庄严秀美;
有人说,塔是一首诗,它默默承载了无声的历史和传世的诗篇;
也有人说,塔是一支无声的乐曲,它奏响天籁般的音韵和建筑之美。
每一座古塔,都集建筑、美学、雕刻、绘画艺术于一身,是中华古建筑文明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
北京的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也是当之无愧的古塔博物馆。
北京的古塔很多,掐指算起来,有不下两三百座,其最有名的,莫过于妙应寺白塔、北海白塔、西黄寺塔、天宁寺塔、五塔寺金刚塔和碧云寺金刚塔。在这些造型美观高耸入云的古塔中,历史最悠久建筑规模最大的当属妙应寺白塔,它始建于元代,历经七百四十多年岁月风雨,至今巍然屹立。
北京妙应寺白塔
说起来,我是第二次去妙应寺了。第一次去,正碰上拍个什么古装电视剧,到处都用红色的带子拦着,哪儿都不让进,只能远远地瞟几眼白塔的远景。这回,去之前,为了保险起见,我看了月历,挑了个“诸事皆宜”的好日子。
果然,诸事皆宜,没有拍影视剧阻拦游客的大队人马。整个寺院里很是安静,还是去年来时的老样子,前庭里那两根高高的幡杆还挺立着。幡杆也叫玛尼杆,是藏族地区常见的用于悬挂经幡的木杆。可是在一根并不粗大的木杆外面密密匝匝地包裹上一层厚厚的牦牛毛,却甚是罕见。这根玛尼杆高约10余米,杆身装饰华丽,两杆之间,拉着一根绳索,上面悬挂着各种颜色的经幡,又叫“风马旗”。旗面上,印着藏文经文。风马旗有黄、蓝、红、白、绿5种颜色,其中,黄色代表大地、蓝色代表蓝天、红色代表太阳、白色代表白云、绿色代表树林。悬挂五色小旗就是祈求幸福安康。藏族人认为,风每吹动一下风马旗,就代表念了一遍经文。
各地寺庙的建筑格局大多类似,都是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阁;东西两侧则是钟鼓楼和配殿、寮舍,看的多了,也就产生了视觉疲劳,少了许多兴趣。所以,我每到一处寺院,对一般建筑,都是匆匆走过,直到遇见和别处不同之处,才会静下心来,细细揣摩。比如,这妙应寺里的幡杆,还有大觉宝殿前那一对元代的石头狮子,都是别的寺院里看不到的稀罕物。
这对石狮子与通常所见的石狮明显不同,呈细腰并略榻腰状,与明清时期威武雄壮的石狮则有很大的区别。经过七百多年的岁月沧桑,这两只石狮子也被风霜雨雪磨砺成一副喜气盈盈的萌态,少了威风凛凛,更显生动活泼。围着这对石狮子转了两圈,我就断定,这对石狮子应当出自从未见过狮子的草原工匠之手,汉族工匠是不会做出这种形态的狮子的。
只可惜,这对石狮子多有损坏,通缝裂纹和绺裂处很是明显,像是从破碎散裂状复原而成,修复的虽很成功,但没有把所有的缺失都补齐。
还听说,这座寺里存有唐僧去西天取经时穿过的袈裟,还有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用过的宝物。可在寺里转了一圈,却没发现。只好轻声问一位路过的僧人,他却反问起我来:“您说有吗?”想了想,也是,人家唐僧取经回来后一直呆在长安城里翻译经书,他怎可能把自己的宝贝袈裟送到偏远的幽州城来?而且,这世上真有孙悟空、猪八戒吗?
我到妙应寺,主要是来看白塔的。
1264年,忽必烈继位皇帝后,从蒙古草原迁都到大都(现北京),定藏传佛教为元朝国教,并于1270年敕封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师祖八思巴为“帝师”,统管全国宗教及西藏军政事务。1271年,在八思巴的建议下,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在大都城内兴建一座佛塔。在尼泊尔工匠阿尼哥的设计和主持下,仿照古印度窣(sū)堵坡塔的样式开始动工。这座白塔于1279年建成竣工,成为我国中原地区第一座覆钵式喇嘛塔。
这座白塔高51米,砖石结构,主体为纯白色,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用方砖垒砌,共分三层,最下层为方形,塔基中层和上层是亚字形须弥座;塔身为覆钵形,状如葫芦,俗称宝瓶;塔身颈部上装有7条铁箍,再往上就是13节的相轮;塔顶为一直径9.7米的华盖,华盖以厚木作底,上置镂空花纹铜盘,周围悬挂36个铜钟,微风拂过,铃声清脆悦耳;在华盖的中心处,有一座高约5米的鎏金宝顶,以8条粗壮的铁链将宝顶固定在铜盘之上。
佛教中常说“四大皆空”,这“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认为这“四大”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四种基本元素,就好像中原文化认为天地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一样。藏传佛教的覆钵式塔造型,也具有这类特定的含义。塔基为方形,象征“地”;塔身圆,象征“水”;塔刹下大上小呈三角,象征“火”;华幔则象征“风”,此皆为藏传佛教认为构成宇宙的四大基本元素。塔身通体洁白,象征清洁、纯净和心诚。
整座白塔比例均匀,雄浑饱满,极有特色,为北京的传统建筑增添了靓丽的一笔。
白塔建成后,为突出白塔的重要,忽必烈又命人以白塔为中心,向四方各射出一箭,以箭落之地为界,修建一座大圣寿万安寺。此寺建成之初,极为兴盛,最大的一次法会竟有七万人参加,盛况空前。但似乎也是天意注定,这座大圣寿万安寺居然和元朝同始同终,就在元朝灭亡的那一年(1368年),大圣寿万安寺也突遭雷击起火而焚毁,仅有白塔得以幸免。
明朝时,明英宗敕令,以白塔为中心,重建佛寺,并赐名妙应寺。但民间还是多称其为白塔寺。
由于妙应寺位于城内,到了清代,妙应寺又成为北京城的主要寺庙,每天香客云集。而且,妙应寺庙会规模也逐渐扩大,逢年过节,这里就热闹非凡,正月初一,人们都会到白塔寺里转塔,再逛逛庙会,一直热闹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每年的阴历十月二十五日白塔落成日,妙应寺内也都会举办喇嘛诵经会,百姓们也都会按顺时针方向虔诚地绕塔三圈,借以祈福。
妙应寺白塔前,树有白塔建造师阿尼哥的塑像。阿尼哥于1244年出生在尼泊尔,自幼诵习佛书,喜好建筑、雕塑、绘画。1260年,17岁的阿尼哥到西藏萨迦寺,参与了黄金塔的建造。后来,他又被藏传佛教大师八思巴带到元大都,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此后,阿尼哥先后主持承建了多座皇家寺院。
阿尼哥巧思绝人,技艺精湛,他先后在中国主持建造了三座大型佛塔:一座是西藏萨迦寺的黄金塔,一座是北京的妙应寺白塔,还有一座是五台山塔院寺的大白塔。由于贡献突出,阿尼哥被封为凉国公,赐地一万五千亩。1306年,阿尼哥61岁时病卒于元大都。
妙应寺白塔,就坐落在这大都市的繁盛和熙熙攘攘中,承载着京城的辉煌,也无言地目睹了京城曾经经历的灾难,默默地迎接着日出的璀璨,默默地送走着落日的瑰丽,永远就这么沉静安详。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