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_害怕别人看空间、朋友圈,是一种病态的自我保护

病态的自我保护,会让人渐渐走向自闭。 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喜欢在空间发布心情,喜欢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在朋友圈。可是他们同时还有这样一种心理:担心不怀好意的人,每天来空间、朋友圈浏览自己的信息。在心理学上讲,这其实是一种病态的自我保护。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好自己,这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如果过度保护自己,就会产生一系列病态的行为。今天,就从病态的自我保护来展开分析。 病态的自我保护者,有过不愉快的童年 不喜欢被人看空间、朋友圈,这一系列行为都有其深层次原因。在他们童年时期,有过创伤经历。比如经常遭受父母的冷落、谩骂甚至是体罚,给个体造成心理阴影,让他们越来越难以相信他人。再比如他们在学校中经常被人欺负,就会让他们产生这样一种刻板认知:跟别人交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们最初对于世界的看法,将直接影响他们成年之后的表现。 病态自我保护者,由于童年时期缺乏必要的手段保护自己,给他们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压力。他们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各个层面排斥他人,不信任他人。哪怕长大后有了足够保护自己的能力,也不能够完全信任身边的人。他们明明知道,发布在网络上的文字不可避免被许多人看,并且也并不会给他们造成实际的伤害,可是他们总是用童年的生存方式来过度的保护自己。 不接纳自己的童年,也就无法获得成长。曾经受过创伤经历的人,都会想方设法避免回忆起当时的情境。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产生一种强迫心理,就是要全盘否定自己的过去,这就意味着个体没有了立足的根基。个体会感受到一种自卑感,会变得越来越自我,甚至走向一种自闭的状态。他们更需要被理解,被呵护,但是他们拒绝所有人靠近自己,他们无法信任别人。 如何走出病态自我保护心理? 接纳过去 无论你曾经经历过怎样的不愉快,你要告诉自己这一切都过去了。你甚至可以反复想象,回到当时受伤害的场景,直到自己完全接纳它。想要让自己变得强大,就要直面过去的弱小。你要坦然接纳曾经受伤的经历。无论伤害来自陌生人还是来自父母,这一切都不在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你的过去,是你的经历,这对你未来的成长,对理解自己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告诉自己长大了 你有足够的手段保护自己,你要反复告诉自己长大了,你可以在与他人交往中保护好自己。你要学会信任别人,对他人报以最大的诚意,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你需要理性的判断,哪种行为是在伤害自己,哪些行为只是因为自己不信任别人造成的。让自己从内心世界走出来,迎接客观现实。只有当你学着向外延伸自己的时候,你才会更加强大,更加有力量。 走向成熟,走向理性 包括将自己封闭起来,以幼稚的方式面对世界,沉浸在幻想中,这一切都是保护自己的方式。但是你要明白,这些保护自己的方式,只有小孩子适用。作为成年人,你要放弃这些自我保护的方式,选择更加成熟,更加理性的自我保护方式。你要清醒的意识到,不管曾经有人伤害过你,你都要试着跟别人建立联系,否则凭你一己之力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对他人保持一种开放性 不要轻易判断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也不要轻易给别人贴任何标签。学会对他人保持一种开放性,是打破原生模型的关键。你给别人贴的每一个标签,都会让你联想到童年时期接触过的某个人,然后你会通过一种“移情”作用下,将对别人的看法套用在当前这个人身上。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你会本能上排斥对方,不信任对方。你并不是不信任眼前这个人,而是不信任曾经伤害过自己的那个人。 信任是解决一切心理问题的良药 我们可以把一切心理问题,都归结为不信任所造成的。因此可以这样讲,信任是解决一切心理问题的良药。这里的信任只有基础的,是需要有基本的判断能力的。在客观现实中,的确存在亲朋好友的欺骗行为,这给人造成极大的信任危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拒绝信任任何人,这对我们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学会判断他人是否值得信任,并且愿意去信任那些值得信任的人,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总而言之,保护自己与成长之间没有冲突。放弃幼稚的自我保护手段,本质是一种成长。通过新的保护自己的手段,你同样可以感受到信任感和安全感。 作者:九霄云客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