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最美西藏

天路

在没有去西藏之前,一万个人的遐想中,总会有一万个风情迥异的西藏。或许,大多数人都有一个远足雪域高原、情迷圣湖神山的梦想,想象着这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究竟为什么让那么多人魂牵梦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世界屋脊的文化和宗教如此让人目眩神迷。每个人一生之中都应该有一场与西藏亲密接触的荡涤灵魂之旅。

即使是不染人间一丝尘埃的天路,在最初的最初,还是从最世俗的抢票开始。对于上班族而言,除了国庆和春节长假之外,长途旅行的时间几乎没有什么更多的选择,众所周知,长假期间的入藏火车篇几乎是一票难求,然而,老天总是眷顾像我这样虔诚的旅行者,没有用任何抢票工具,也没有任何内部关系,全凭眼疾手快网速好,竟然从四张南京出发的软卧中抢到了两张,Z164,南京—拉萨,火车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江南水乡出发,一路向西北行进,穿越中原腹地之后进入黄土高原,然后折回向西南,当火车越过昆仑山口,就进入了青藏高原腹地,而这个时间也正好是太阳初升的时刻,经过两夜一天的颠簸,终于正式踏上了天路之旅。

列车在广袤的青藏高原驰骋,我睡眼惺忪地向窗外张望,从时间上来估算我们的位置应该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外面白茫茫地一片,却是浅浅的,薄薄的,松脆的感觉,或许并不是雪,而是浓重的霜,太阳此时已经在地平线下迫不及待地跃出了地面。由于可可西里地区绝对的纯洁无污染,一大清晨的太阳就感觉到有些刺眼,阳光给这片粗犷而原始的旷野带来了无限的能量和生机,白色的地面上慢慢升腾起薄薄的一层雾气,这样一片人迹罕至的生命禁区顿时如仙境一般。我忽然明白了,或许这里是众神们喝茶聊天的世外桃源,他们为了不受人类的袭扰,故意将这名60万平公里区域变成了人类无法生存的无人区,任何对众神不敬的闯入者都将受到严惩。

两边的美景目不暇接,岂止是目不暇接,这简直就是如来反手撒向人间的仙境,一千多公里的画廊只需要你按动快门,雪山、蓝天、白云、湖泊所有的一切只是在简单的组合后变化无穷,然后就变成一幅幅爽心悦目的画面,让人惊诧不已。我顾不上初上高原的种种不适,在车厢里上蹿下跳地拍照,不愿意错过任何天路两旁一闪而过的瞬间,沿途的藏羚羊、野驴、遮天蔽日的群鸟,还有红色的土地、蔚为壮观的三江源湿地以及沿途人们收割青稞的场景,都让我兴奋不已,即使是隔着玻璃,我也毫不犹豫地按下快门。

神奇而美丽的天路,不枉我44个多小时的颠沛流离!

朝圣

无论是左手佛珠,右手转经筒,口中念诵经文虔诚的教徒;抑或是身背背包,手拿相机,行色匆匆的游客,其实都是在各自朝圣的路上修行的苦行僧,都在心中默念着一种信念,或多或少,或浅或深,或如磕长头一步一跪一样坚定无比,或如大多数国人一样轻描淡写。然而,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执着前行。

每天清晨,我们在酒店门口等车,总能看到很多虔诚的信徒,要么三两成群,要么踽踽独行,每个人都行色匆匆,身体都微微前倾,神态自若,赶去喇嘛庙朝拜。他们身穿藏族的传统服饰,大多数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岁月的沧桑在他们的脸上留下来永远无法抹去的痕迹,皱纹如沟壑一般在那张黑红的脸上纵横,白发已然霜雪一样爬上了发梢鬓角,但是笃信佛教的人眼睛依然清澈,依然纯正,那种执着的虔诚让他们活得坦荡荡,没有什么烦恼,哪怕是物质生活极其贫乏,向佛的心总是愉悦而轻松的,不像我们,整天为了房子、车子、票子、位子而郁郁寡欢或者汲汲营营,终日迷失在俗世凡尘之间,只有当哪一天失去了某些最重要的东西,比如健康,我们才幡然悔悟,但是却悔之晚矣。因此,本次旅行是一个非佛教徒的朝圣之旅,一个在钢筋水泥丛林中苟延残喘之人的荡魂之旅,只有在世界屋脊的雪域,只有在佛光普照的藏区,人的灵魂才能得到暂时的休憩和荡涤,即使我知道我必然也必须回到属于我们的城市,但是,只要能够在这里荡涤一丝心中的俗尘也是好的。

到拉萨旅游,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当然是必须游玩的两处景点。大昭寺和布达拉宫都起源于家喻户晓的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大昭寺是一座庙宇,在藏传佛教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每天从藏区各地苦修行、磕长头到此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蔚为壮观,走进八角街附近就可以看到那熠熠生辉的金顶斗拱,近处观瞧,藏式风格的碉楼和雕梁给人一种庄严古朴的美感。

布达拉宫应该说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历经300多年,在海拔3700多米的半山腰拔地建起高200余米13层的一座宫殿,而且建筑与山体融为一体,宫殿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恢宏,鬼斧神工又巧夺天工,横空出世又气贯苍穹。布达拉宫是一座宫殿,又像一座堡垒,还是一座陵寝。我们随着旅游的线路拾阶而上,慢慢地将整个布达拉宫广场踩在脚下。江南的初秋时节,雪域高原的拉萨已经是一片深秋的景象了。天空蓝得愈发地纯粹,像蓝宝石一样镶嵌在青藏高原的上空,让习惯于雾霾的我们眼睛有点不太适应;白云是一定要有的衬托和装饰,让本来感觉冷冰冰铁邦邦的建筑有了几分温柔的感觉,而放眼望去,布达拉宫广场前面的胡杨林已经金灿灿地在阳光下闪烁着熠熠光辉,那是有种晃眼的金黄,在这种金黄映衬下布达拉宫的白与红显得格外柔和与和谐,偶尔有一两只苍鹰击于万仞峭壁之上,更让布达拉宫又添加几分巍峨和雄壮之势。

雪域

生活在江南的我们,每年冬天都期冀一场大雪,一如还没有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的从前,在岁末年关,总有一场瑞雪不期而至,让孩童时代的我们在白色的世界中狂欢嬉戏,过一把冬天的瘾。而如今漫天飞雪的场景已经不多见了,于是乎,我们需要寻找那种漫天遍野被大雪覆盖的感觉,圆心里一个纯洁的梦,想像着在如棉被一样柔软的雪地里肆意地打滚玩耍的场景。

 

在青藏高原,可以一解我们对于白雪的渴望。火车一进入藏区,雪山就扑面而来,目不暇接,初秋时节,每座高山之巅都已经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积雪,如此轻盈,潇洒不羁,犹如一群婀娜多姿的妙龄姑娘,闲来无事,互相打闹,随意撕扯一两朵天上的白云,盖在头上,蒙住了脸,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更有一种五岭逶迤腾细浪的浪漫。雪山的脚下是被雪水灌溉之后肥沃的牧场,虽然是高寒地带,青藏高原充沛的水量让山谷平地的充满了勃勃生机,成群的牦牛如黑色的珍珠,成群的绵羊如白色的珍珠随意洒落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其实,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并不是在长江中下游的平原,而是在我们难以理解的青藏高原腹地,如果你从万米高空俯视中国,你会发现西藏地区河流纵横,湖泊密布,雪山和冰川储存了极大的淡水资源,中国大多数的大川河流都发源于此,因此,保护好青藏高原的冰川雪山,这片最后的净土,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然,若干年之后,我们真的就再也没有干净的水源,清洁的空气和可以放心入口的食物了。从可可西里的无人区到那曲草原的牧场,再到当雄古王国的漠漠雪域,最后进入拉萨,雪山始终如影相随、伴随左右,真正过了一次看雪的瘾。

结束了拉萨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的游览,我们下一站的目的地就是号称“藏地江南”的林芝了。由于前一段时间西藏旅游大巴连续出了3次重大交通事故导致几十人死亡,在西藏的旅游变得有点缩手缩脚的感觉,每辆大巴车最多只能乘坐17名乘客,并且有一个警察跟随押车,全程严格控制速度,每隔几十公里就有一个检查站,这倒也是蛮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法和程序,这样一来,貌似事故的确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也导致了旅游资源的浪费,成本的上升。天才蒙蒙亮,我们的大巴接上警察叔叔后就开始出城了,然后沿着川藏线向东爬行,在松赞干布的出生地稍事停留休憩之后,就准备翻越米拉山口了,5013米的米拉山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不但是西北边的拉萨河水系与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与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野,米拉山口以西,植被稀疏,山上几乎看不到什么树木,只有一小撮一小撮的灌木艰难地零星生长着,一片荒凉的景象;而一旦越过米拉山口,顿时觉得恢复了生机,从山脚开始到山顶,各种乔木、灌木、松树等各种适应性植物顽强地占据了全部的山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让江南小镇出生的我恍惚间觉得是不是回到了家乡,不同的只是这里有雪山、有牦牛、有青稞,还有五色经幡。

无论是在空气稀薄的米拉山口,还是寒彻心扉的那根拉山口,还有生命禁区的珠峰大本营,雪景一样如期而至,或许,我们每个人去藏区都有一个理由,我想,去看那一尘不染的白色,看那万籁俱静的山顶,远眺群山环绕的雪峰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吧,如果能够在西藏静静地生活,无忧无虑地游荡,不去想世俗的烦恼,应该可以荡涤内心的尘土,洗净遮醫的眼睛,让我们在花花世界中不至于迷失得太远太深。

激流

从拉萨河到尼洋河,从尼洋河到雅鲁藏布江,林芝之旅始终有潺潺的流水相伴,高山耸立,白云蓝天之下,河流让这一切的美丽增加了几分灵动。中国大部分的水系都发源于青藏高原,青藏铁路从沱脱河上横跨而过,三江源如丝般涓涓细流,却养育了整个中华民族,而雅鲁藏布江这一条激流,发源于冈底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沿着这两条山脉的崇山峻岭一路向西,西藏南部大多数的重要城镇都受到雅鲁藏布江和其支流的灌溉和哺育,可谓藏族文化的摇篮和母亲河,其地位与中原文化的黄河不相上下,到达林芝之后,由于受到横断山脉和唐古拉山脉的阻挡,突然来了一个180度的U型转弯,从而形成了不可思议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并且在这一段更有落差达到6009米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不但蕴蓄了中国最丰富的水利资源,而且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其雄峻险要神秘和物种多样性成为排名世界第一的峡谷。

在雅鲁藏布江游玩是必须要坐游船的,如果只是乘坐汽车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拾掇风景,虽然也能感受到这一世界奇观的雄伟和澎湃之势,然而,没有和这样的圣水进行亲密接触,没有在两山夹一沟的落差几千米的河流中仰望神山之巅,终究是会有遗憾的。我们乘坐的是那种八个人的快艇,快艇在宽阔的水面上游弋驰骋,微风拂面,浪花飞溅,心旷神怡。江中有一小岛,可供游人登岛游览拍照,柔软的沙滩,茂密的植被,最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水潭,越发显得灵动。群山环绕之下,雪山仿佛就在眼前,还有那湛蓝湛蓝的天空,真是有一种把酒临风,宠辱皆忘之感,一群人呼天喊地、群魔乱舞地拍照留念之后依依不舍地登船离去。

然而,就在这条激流大拐弯的下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地图上我们会发现一大片没有任何标识的区域,这就是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中印领土争端区,20万平方公里的肥沃疆土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天然通道给这片区域带来了印度洋流域丰沛的降水,加之这一带相对海拔较低,是西藏自古以来的“高原江南”,但是,100年过去了,当初英国殖民者留下的国境线争端一直悬而未决,印度变本加厉地大规模移民并且设立特别行政区,俨然已经将这块最好的土地视为己有,恨只恨我大中华当初积弱成疾,无法完全掌控吐蕃政府;怪只怪当初我新中国实力不足,不愿在东方树敌同样是第三世界的印度,于是,让这20万平方公里的疆土拱手相让,无法回归,大家或许对20万平方公里没有概念,拿中国四大直辖市的面积来比较一下就应该很清楚了,那就是相当于2.4个重庆、9个天津、12.5个北京或者33个上海。国弱无外交,邦贫失疆土,我中华儿女当引以为戒,只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才是我们幸福美满生活的保障,否则,什么民主、什么自由,只是别有用心的少数人用来忽悠无知小民的卑劣伎俩。

 

虐途

通俗地说,旅游就是花钱买罪受,尤其到藏区。不要说每天晓行夜宿,饥餐渴饮,忍受清汤寡水的团餐,这些天起早贪黑地奔袭在318川藏线上更是要忍受崎岖险峻的道路,无时无刻的颠簸,偶尔袭来的高原反应,然而,有些都市人就像着了魔一样,每年都会飞蛾扑火地背起行囊,义无反顾地投入大自然原始的怀抱,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忍受身体上的这种罪,可是,这是一种痛并快乐的感受,身体的疲惫不堪却丝毫不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因为风景总是相伴左右,越是险峻,人迹罕至之处,越能激发我们的兴致,或许,这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来自大自然的本能。

318川藏线在过了雅安,出二郎山之后就变得异常险峻了。从康定到理塘再到巴塘,这一段川藏线是美景天堂,却是旅途地狱。从折多山开始,过剪子弯山再到卡子拉山,翻越每一座山口都要极大的勇气,狭窄、泥泞、崎岖不平、蜿蜒曲折,每年都有大量的旅游爱好者蜂拥而至,但是在这样道路上每年也有很多人长眠于此,然而,这条道路两边的美景是无可阻挡的,有着与生俱来的魅力,很多人趋之若鹜只是为了体验一下在其他公路两旁无法看到的那种雄壮悲凉之美,当然,如今的川藏线已经天堑变通途了,三大山口的隧道修缮通车,虽然让旅行的道路变成了安全坦途,但是却失去了翻越山口的那种挑战带来的愉悦感,更是大多数旅行者再也看不到三大山口的瑰丽景色了。这次走的川藏线是在西藏境内从林芝到拉萨一段,比起几年前在四川的藏区旅游走过的康巴路段,其实上要好了很多,但是,比起我们平时开的高速公路要相去甚远了,虽然一样的虐身,但是异样的怡心。

本次旅行最艰苦的旅途其实还不是318国道,而是珠峰之旅的四天四夜。由于是国庆旅游旺季,我们5个人乘坐一辆国产越野,前面四个人已经坐得满满当当了,我只能被压缩在后排狭小的空间里,边上是堆积如山的行李,勉强可以坐下,腿根本无法伸展,可想而知,我是怎样的一种处境。然而,我们必须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来西藏肯定不是享受的,我已经充分做好了吃苦的心理准备,既然条件就是如此了,我也只能逆来顺受,好在我有相机,我及时让司机给我调整了座位的方向,从坐在左边窗口改为右窗口,这样就极大地方便了我拍摄的爱好,怎么办呢,身体可以疲惫不堪,旅途不可以单调乏味,何况一路都有美景相随,我只能用摄影的乐趣来排遣身体的不适,不过还好,我的高原反应只是头疼,即使在最颠簸的路面,我还是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欣赏沿途的风景,不停地按下快门。

其实,我们只普通的旅行者,相对徒步当车的户外爱好者,还有锲而不舍的骑行者,我们这一点虐途根本就不值一提。然而,我们没有这个勇气,也没有这个身体素质去完成藏地的徒步旅行或者318国道上的骑行,只能向沿路看到的几群骑行者致敬,无论是川藏线上还是去珠峰的颠簸小道,徒步者和骑行者是真正的勇士,敢于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团队互相扶持,互相帮助,最终到达胜利的终点,虽然我不能做到,但是深表敬意!

仙境

一夜雨雪过后,充沛的水汽在尼洋河谷的山间腾起轻柔的云雾,缭绕在雪山的中间,就像无数条蛟龙在山谷之间腾跃,不断地变换着姿势,犹如仙境一般。当太阳将云雾驱散,藏乡猪在马路上悠闲地散步,寻觅着食物,全然不顾车辆的来来往往;牦牛在草地里慵懒地晒着太阳,享受着自己的美餐;老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手捻佛珠聊着天,小孩子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这群闯入他们领地的陌生人。正是金秋时分,大人们在忙碌着青稞麦的秋收,脱粒完的秸杆整齐地码垛在田间,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这一切构成了自然与人的完美和谐,我们这些莽撞的闯入者其实是多余的,只是打扰了神仙和藏人的生活而已。

穿越了如仙境一般的清晨,我们来到了本次旅行的下一站,那就是我家老婆上次西藏之旅没有成行的南伊沟,念叨了好几年了,这次终于鼓捣了全车同行的旅客全部同意自费去这个闻名遐迩的景点。南伊沟位于林芝地区的米林县南部,属于军事管制区域,如果遇到军事演习或者其他军事行动的话就无法游览了,我们因为早早地就出发了,第一个到达了景点外围,等待部队的放行,不过我们的运气不错,大约半个小时之后办完手续,兵哥哥上车巡视检查无误后终于放行了。这是一片真正的世外桃源,这里居住着我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一切都是原始的状态,没有一点现代化的痕迹,手机没有信号,峡谷中的空气异常的清新,从高大的松树满身挂满的丝丝缕缕的松萝就可以说明一切了,一条溪涧流水淙淙,始终伴随左右。其实南伊沟的景致倒也是和其他高山峡谷没有很多异样之处,溪流、森林、牧场,我只能说这里的空气最清新,这里的河水最纯净,这里的牧民最朴素,这里受到人类的打扰最轻微,于是才能保持如此原生态的感觉,其实,这才是真正的人间仙境。

从林芝回拉萨的路上,我们在一个藏族小村庄停留,这是一个号称“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戏的藏族自然村,旅行大巴塞满了村口不大的停车场,一个叫做曲珍的女孩将我们这些尊贵的客人延请到她们家里,典型的藏式二层土木建筑,温馨而舒适,女孩用一种很不标准的普通话给大家讲解这个村庄的历史、沿革以及藏族人的宗教信仰,然后就开始讲述银器的各种好处,最后当场示范,客人们亲自体验,这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场精心策划,巧妙安排的营销,而且做得不露任何痕迹,让你心甘情愿去购买他们的产品,算了,既然是旅行吗,购物也算是旅行中重要的一个章节,就算是给我们藏族同胞做贡献了吧,我老婆也毫不犹豫地买下两个手镯,当她犹豫不决是否要把更多更大的手工银器购入囊中的时候,我简单算了一下银子的单价,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几乎是市场价格的十倍,谁说藏族人没有心眼,谁说藏族人不会做生意,就这个小村庄天衣无缝的营销手段,足以证明藏族人的天赋了。

净魂

从南京到拉萨,从拉萨到日喀则,从日喀则到定日,从定日到珠峰大本营,这最后通往大本营的70多公里道路是对一个朝圣者真正的考验,坑坑洼洼,崎岖不平,险峻陡峭,人在车里被颠得五脏六腑翻江倒海,痛不欲生,尤其是对于拘囿于车子一隅的我来说,更是要承受更多的冲击和颠簸。其实,这70多公里的路简直不能称之为公路,至多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开的车多了,也就成了路”,然而,老天依然眷顾着我们,在离珠峰直线距离还有100多公里的珠峰最佳观景台处我们就已经远观了珠峰的雄壮,兴奋之余一蹦多高,惊喜连着惊喜,就当我们的老牛破车在无边无际的戈壁大山中朝着感觉总是无法达到的珠峰进发时,日落金山的与我们不期而遇,可惜没有来得及拍到最精彩的瞬间。

其实,这是极具戏剧性的一幕,由于我们的师父是第一次走珠峰大本营这条线,他以前都是走的阿里线,而带我们入山的前车的小伙子仗着是一台全新的丰田进口越野,只是告知司机大致的路线之后竟然一骑绝尘而去,我们的国产破车可就惨了,两次误入歧途,可是路上几乎遇不到一个人,手机信号又几乎全无,好在遇到一辆修路的卡车,一问才知道我们刚才走错了一个岔路口,于是赶紧折回去,这样70多公里的路程竟然三个多小时还没有珠峰的影子,这个时候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最可悲的是这辆老牛破车的马力严重不足,载上我们五个人之后竟然一些高坡根本就开不上去,于是,他们四个人只能下车减轻车辆的负重,司机倒退回去很远,利用速度的惯性往上冲,真的有点搞笑,我们真的很担心,万一车子的引擎坏了或者出了什么其他毛病抛锚在这荒漠野岭,那可如何是好呀,还在车子还是非常争气,虽然颇费周折,虽然偶尔也南辕北辙,虽然有时候有点担惊害怕,但是,我们最终还是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赶到了珠峰一号大本营。

珠峰,我们来了,真的来了,虽然寒冷、胸闷、头疼一阵阵袭来,我们仍然在4900多米的珠峰一号大本营坚持了一宿,一宿无眠,其中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准确地说是净魂之旅对每一个游客的考验。我们同行的游客当中,一位来自上海娇滴滴的大小姐,有自己的公司,号称成功的企业家,每天忙于凡尘俗事,突然有一天她有点厌倦了这种都市枯燥乏味的生活,于是,就来了这次珠峰大本营说走就走的旅行,想在珠穆朗玛峰的脚下荡魂洗尘,可是,经过这一路的颠沛流离之后,晚上睡觉高原反应剧烈,在那里无助地呻吟,说喘不过气来,肺部剧烈的疼痛,口中还念念叨叨快要死了,我们把在日喀则买的几瓶氧气全部贡献出来给她呼吸都没有用,后来下山之后竟然到日喀则医院又吸了两天的氧气,然后直接就回上海了。也不知道她是来挑战自己的极限,还是只是体验一下珠峰之行的快感,但是,反正她应该没有感受到真正的珠峰本质,因为她根本就没有再出去,也无法体验在珠峰脚下带来的那种超乎自然的力量带给人们的那种震撼,而这种震撼就是我们去珠峰大本营的真正目的吧。

一大早起来,繁星满天,闪耀夜空,从来没有感觉星星如此地亮,如此地大,珠峰一如既往地披着白色外衣冷冷地伫立眼前,几千万年岿然不动,初中课本中的地理名词,曾经认为今生都遥不可及的珠峰竟然就在眼前,仿佛伸手可触,抬脚可迈,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到峰顶,白色的雪山立即熠熠生辉,可惜的是今天的阳光好像一开始就太强烈了,没有出现金黄金黄的日照金山的奇景,但是,在侧面的一个小山峰上,还是被我抓到了金色的瞬间,未留遗憾。人类只有在接受了珠峰之旅的洗礼之后,尤其是有些人高反非常强烈,在珠峰会有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人类的灵魂才能得到净化,至少在那一瞬间,有种突然得道的感觉,即使,当我们回到繁华喧闹的都市仍然会忘记那一瞬,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偶尔回忆那一瞬的忘我感受,精神得到支持,暂时忘记烦恼。

神山

藏地的神山不胜枚举,让风停止了脚步的贡嘎,心灵守望的珠穆朗玛,雪神仪仗队的梅里以及众神居所的冈仁波齐,而我去过的却屈指可数,除了亚丁的三神山之外好像就没有了,我憧憬着梅里雪山的雄壮,贡嘎雪山的突兀,冈仁波齐的神圣,而这一次,有幸一睹云中天堂的南迦巴瓦主峰的神秘,真可谓三生有幸,据说有人在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处守候一个月未能见其真容,而我们此行却两次见到了那晶莹剔透的山顶,这座海拔虽然只有7782米的神山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没有征服的7000米以上山峰,她就像一个神秘的仙女,在水汽充沛的雅江之畔总是将云雾蒙住羞涩的脸,即使现身,也只是短暂的一两分钟,随后又很快隐没云中。

神山深处,肯定是有神仙居住的。周穆王驾八乘马车到天山深处的天池会见了王母娘娘,西游记中孙悟空金箍棒石头上一敲,山神土地就立即现身,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是没有机会看到神仙的,因为神仙只有比他更强大的生灵出现时,他才会乖乖地出来迎接,否则就是大不敬了,但是,我还是能够隐隐感觉到青藏高原那些高耸入云的雪峰深处的神秘的气息,从定日到珠峰那段路途,如果你略微注意,仔细观察的话,天空基本上都是蓝天白云,然而,群山之上,总有一小片天空被乌云笼罩着,那就是神仙的一截灰袍,窸窸窣窣地有神器洒落,其实,那就是雪,过不多时,那片天空又变得清澈见底了,你会发现那片山头已然披上了一件白袍,而乌云很快又移动到另一片山头,如此往复循环,那都是神的杰作。所以,每次来到崇山峻岭的高山深处,我总怀着一种对神灵的敬畏,因为你不知道在哪个枝头或者哪片云端,神仙正在凝视众生,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诸神窥视之下,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这或许是宗教的好处吧。

其实,藏区的第一神山应该是阿里地区的冈仁波齐,藏区四大宗教公认的神山,按道理今年马年是应该去冈仁波齐转山的,马年转山一圈抵十二圈,不仅洗净了今生的罪孽,并且在五百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但是,我在选择本次旅行的行程时,仔细看了一下冈仁波齐转山的安排,两天的行程,在4000-5000多米海拔的高原负重完成50多公里的徒步,思来想去,还是算了,转山对于我来说确实impossible mission,阿里,冈仁波齐还是等到下一次再见吧。

圣湖

从拉萨城出去,沿拉萨河一路往南,是拉萨河最为宽广的下游了,浅浅的河床,岛屿密布,水里和岛上随意分布着成群的胡杨,比九寨沟的水还要清澈,比九寨沟的树更加迷人,尤其是秋天,那种爽心悦目的金黄让人不忍直视,如果再加上那清澈的蓝和纯净的白在天空遥相呼应,我真的恨不得让司机停车下来去狂拍一通,可是,本来就不太宽敞的道路是不允许你停车的,我也只能隔着栏杆随便拍两张留影纪念了。又开始翻山了,这片山岭看上去枯黄枯黄的,几乎没有什么生命的迹象,这就是米拉山口以西的典型地貌和气候,车子在沉闷的山路上缓缓前行,唯一让人感到一丝舒畅的是空旷的山谷以及远处雪山的衬托,当汽车转过一个山口,一片碧蓝碧蓝的湖面突然闪现在我们眼前,白色的云彩和雪山之巅,枯黄的草甸,蔚蓝的天空,碧波微微荡漾的湖面,精致的弧线,这一切浑然天成,一种震撼人心的美,一种不忍直视的美,真可谓雪山与白云齐飞,湖面共天空一色,这就是传说中的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湖,”羊湖回来不看景“,果然名不虚传。

三大圣湖,本次旅行有其二,还有一站当然是纳木错了,纳木错湖位于拉萨以北的当雄地区,必须翻越终年积雪,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其实,并不是每一个到西藏旅行的人都有那种福分可以看到纳木错湖的,一旦大雪封路,那么进入景区的道路就会被封锁,我们去林芝的同行者中就有几位游客的行程是先去纳木错,就是因为封路无功而返,估计就会遗憾终生了。而我们一直是有神灵眷顾的旅行者,到哪里几乎都是好天气相伴,当汽车翻过那根拉山口,我们的呼吸也急促到极点了,远远地就看到了一小片湖面,司机告诉我们那就是纳木错了。虽然没有羊湖的那种惊艳,但是,湖面左侧绵延几十公里的念青唐古拉雪山让纳木错有了一种神圣的感觉,圣洁的白和高贵的蓝交相辉映,粼粼的波光闪耀湖面,仿佛观世音菩萨用柳枝净瓶撒向人间无数水晶,让圣湖有多了一层神秘的感觉。在湖边的两座小三上面,布满了五色经幡了,红黄白绿蓝,在空中迎风招展,猎猎生风,好不让人觉得分外好看,与周围的风景融为一体,蓝天,白云和阳光下的经幡让人有一种摄影的冲动。然而经幡在藏传佛教里也是很有说法的,如同白塔,玛尼堆以及哈达一样,都是藏区吉祥和祝福的象征,经幡每次飘动一下,就相当于念一遍佛经,当念到十万次之后就圆满了。

但是,纳木错开发的时间比较早,游人也比较多,商业化的感觉让人已经觉得这里不是西藏,而是内地的某个景点,湖边用来让游客合影的牦牛、操着极不标准的普通话拉客的藏族同胞,甚至有强买强卖的现象,让人感到不太舒服,尤其糟糕的是,海拔4700多米的圣湖,竟然能看出污染的痕迹,湖边已经可以明显看到一小圈发浑发黑的水,虽然湖面深处依然如蓝宝石一样透彻纯洁,可是这已经敲响了警钟,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不知道是不是若干年之后纳木错会变成另一个滇池。

但是,据说最美的圣湖的要数阿里地区的玛旁雍错了,然而,本次旅行已经结束,关以拉萨以西的所有神秘和美丽,只有留作今后的一个念想,希冀着下一次的再次出发,奔向那魂牵梦绕的真正的藏地阿里,在玛旁雍错湖畔牧羊,在冈仁波齐峰下放歌,我愿意低下我高贵的头颅,放下我凛凛的身躯,匍匐在圣湖旁边,仰望神山的浩大,接受神的洗礼!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