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法刍议

在人类文明史上,历法是一个重要的文明符号,它是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中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结晶。历法与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息息相关,是社会稳定和生活有序的一个基础。

人类为了生存开展经济活动,特别是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的古代,农业靠天吃饭,一定要掌握农时,弄清天文运行的规律,这是历法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历法与节气的推广又有力促进了农业种植水平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历法与人类农业文明紧密相关,同步发展。

中国远古就种植农作物,由此建立了农耕文化,并逐步发展成为先进的农业文明。与此同时,中国历法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就有了历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夏历。以后的各个朝代,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都不断地颁布新的历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历史上大约有170多种历法,对中国人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网络图片

历法的概念

什么是历法?简单而言,就是推算年、月、日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顺序的法则叫“历法”。历书在中国古代称通书或宪书,是非常重要的书籍,在封建王朝只有皇帝才能颁布历法,所以老百姓俗称历法为“皇历”。

那么,我们祖先是如何制定历法的呢?这与实践有关系。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人类文明是实践的产物。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反过来,又通过总结经验规律,提高实践水平和能力。这就是实践决定认识,而认识又反作用于实践。这个过程是连续不断,互相转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有机辩证过程。

中国古人很聪明,白天头顶太阳,晚上仰望月亮。太阳是热情的,月亮是冷清的。日月交替,周而复始。气候冷暖变化,有时候刮风下雨,有时阳光普照,春有百花冬有雪,都有非常明显的规律性。人们就慢慢思考这其中的关系,观察他们的变化,不断总结其规律,制定了实用的法则,用来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这就发明了历法。用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人类根据太阳、月球和地球运转周期制定了年、月、日,顺应大自然的春夏秋冬的法则,发明了历法。

从大类来分,中国古代历法主要有三类:阳历、阴历、阴阳合历。阳历叫太阳历,阴历叫太阴历,也叫月亮历,阴阳合历就是汉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历。汉历发明以后,一直在修订之中,基本原则延用到今天。

汉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

中国历法五次大变革

我们知道,中国早在夏就有了历法,后代不断的改进,又不断发明新的历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自古以来,中国帝王都热衷于颁布新的历法,制定自己的规范,于是,颁布历法成为一种皇帝特权,威权的一种代表符号。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选用《颛顼历》。刘邦建立汉朝,采纳了宰相萧何的建议,大的法规基本上延用秦朝,叫汉承秦制。在历法上也继续使用《颛顼历》,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一直到汉武帝时,太史令司马迁、大中大夫公孙卿和壶遂等人发现这个历法对朔和晦的计算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就建议汉武帝制订新历法。汉武帝便令御史大夫儿宽与众博士商议修订历法事宜,遂于汉武帝元封七年制成了《汉历》,是年五月改年号为太初,颁布实行《汉历》,后人又因此称之为《太初历》。

《太初历》继承了《颛顼历》的算法,不同的是第一次在历法中引入了24节气,更加实用,有利于农业种植。自此以后,中国出现全国统一的历法,历法也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技术。这是中国历法史上第一次大的变革。

历史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出了个很有名的数学家叫祖冲之,他是南朝齐国人。祖冲之在数学上最大成就,是继承和发展了数学家刘徽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即在3.和3.之间,这在当时世界领先,非常了不起。大家都知道祖冲之是杰出的数学家,但没多少人知道他还是个非常有成就的天文学家和科学家。他一生钻研自然科学,主要贡献在除数学外,还在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有突出成就。

祖冲之在修订前人历法时发现有纰漏不精确,以为“古历疏舛、颇不精密”,于是在大明六年创制《大明甲子元历》,简称《大明历》。《大明历》首次引入“岁差”的概念,通俗地说就是历法上的一年不是固定的365天,实际上比这个多一点,每年都不一样。以前的历法没有计算这个年份间的差异,与事实有误差。《大明历》明确规定一回归年为365.2428日,这与我们现在通行的一回归年时间非常接近。这是中国历法史上第二次大的变革。

大唐初年,大学者傅仁钧、崔善为研究隋朝的历法,修订了一些问题,编撰了《戊寅元历》。该历基本上采用隋朝张胄玄的计算方法,废除以前历法所采用的平朔,改用定朔来安排历谱。

朔和望都是天文历法中的专用词。以日月黄经相等的时刻定为朔,以这天为朔日。以日月黄经相差一百八十度的时刻为望,以这天为望日。朔和望留后面详细说明,在这里不多说了。

《戊寅元历》从唐武德二年(619)颁布推行,共使用了46年。这是中国历法史上第三次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科技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历法上也颇有建树。南宋的杨忠辅编的《统天历》,对回归年的计算非常精确,为315.2426日,比祖冲之更准确,直到今天这个数据还作为一个重要参数在使用。试想一下,千年前的人能非常精准地计算出回归年的长度,是不是非常了不得?

元朝时,我国历法有了新的进步,许衡、郭守敬、杨恭懿、王恂在前朝历法基础上,编出当时最先进的《授时历》。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5.92秒,精度与公历(指1582年《格里高利历》)相当,但比西方早了整整300年。

《授时历》也叫《授时历经》,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赐而得名,于1281年颁布,明朝也作为官方历法延用,直到1644年大明灭亡才废止。这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部历法,是中国历法史上第四次大的变革。

明末清初,徐光启、李之藻、汤若望等科学家,结合传教士引进的西方最新科学知识,对元朝的《授时历》进行考证,发现“平气”定谱有缺陷,进行了修订,采用“定气”法,编撰了《时宪历》。这部历法从1645年废止《授时历》后不久就颁布通行,是清朝唯一的一部历法,也是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历法,使用时间很长,影响很大。直到辛亥革命胜利后的1911年废止。这是中国历法史上第五次变革,也是封建社会对历法的最后一次变革,随着封建制度的灭亡而废止。

中华民国前后用过两部历法,1912年颁布《国民历》,1929年废止。1929年颁布《紫金历》(即农历),1949年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采用公历、农历并用的做法。一些新的法定节假日,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都用公历时间。传统的节假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24节气都用的农历。南方人过生日一般用农历,据老人说的理由是农历记时间不变,而公历老在变,不准确。而北方人的出生年份往往以属相为准,属鸡、属猴,如果不说哪一个属相而说出生于哪一年,老人会觉得这人没文化。无论南北方的做法,都可能是传统习惯,或固有观念,与历法准确与否没有多大关系。现在的年轻人过生日慢慢倾向于用公历了,嫌公历比较方便,过生日选公历还是农历日太纠结。时代在变,对历法的选择也在变。

朔和望

古代历法是以月亮圆缺来记录时间的,朔和望是历法中两个表现月相的关键词,是历法标出的特定时间,也是计算时间的标尺。朔,指月球与太阳地心黄经相同时刻。这时,月球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朝向地球的一面因为没有太阳光就看不到,特指每月农历初一。望与朔相对,是指阴历每月十五,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既望是指小月农历十六日,大月农历十七日,农历每月的末一天为晦。 在古籍文献中,对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都有特定的名称。

东汉以前的历法中,把月亮运转的速度作不变的定数,以朔望月的周期来算朔,算出的是平朔。东汉后发现月亮运动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对平朔作了修正,求出实际的朔,叫定朔。

平朔又称“恒朔”。我国古代历法家取月的平均日数为29.5日,大月30日,小月29日,大小月相间,用这种方法定出的每月初一日叫“平朔”。之前用平朔虽然一大一小甚有规则,但和天象不符,“定朔”与“平朔”相对,用定朔则日食一定发生在朔日,月食一定发生在望日,与实际相符,更加准确。南朝宋何承天撰《元嘉历》时首次主张废平朔而用定朔。

简单地说,平朔是不变的,定朔是修正后的朔。东汉刘洪创建的《乾象历》,首次记载有修正朔的算法。到了隋代,刘焯的《皇权历》把日行不均匀的因素考虑到定朔的计算中去,朔更加准确了。

少数民族历法

创建历法是人类共同的做法,世界各大文明都有自己的历法。中国比较大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历法。影响比较大,相对完善的历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回历,也叫回回历,即“伊斯兰教历”,纯阴历,是伊斯兰国家和世界穆斯林通用的宗教历法,也叫“希吉来历”。“希吉来”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迁徙”,指622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率穆斯林由麦加迁徙到麦地那。639年,伊斯兰教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决定把这一年定为回历元年。

彝历,又称十月太阳历,是彝族祖先创制的一种特殊的历法,一年只有十个月,通用于云南、四川的彝族、白族、哈尼族地区。这种历法也是在物候历的基础上发展成形的。如彝谚云:“听见布谷叫,应该种地了;听见蝉儿鸣,该锄二道草;听见金铃叫,开镰收割好;听见乌鸦叫,天寒地冻了。

傣历,阴阳合历,从公元638年3月22日开始计算,为纪元年。单月30日,双月29日。与一般历法不同的是,6月为岁首,谷雨节那一天为泼水节(一般在6、7月间),即傣历新年。

藏历,公元前10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历法,它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几百年过后,雍仲本教徒(西藏的原始宗教)又能精确推算出冬至日归时间,并以此作为一年初始,形成了节日及各种仪轨。藏历基本与夏历相同,不同的是一年分6季,还有一个不同就是藏历新年和春节的日期是不一致的,也没有特定的规律。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