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_“凹风扫穴不建坟,贼风穿堂不住人”,为啥_在理吗_

导读:农村俗语:“凹风扫穴不建坟,贼风穿堂不住人”,为啥?在理吗?

农村很多俗语是关于逝者的坟地的,而且说法还相当得多,其实不止民间对于这类事情很讲究,一些帝王将相也对此情有独钟。很多帝陵的建设更是讲究“龙脉”,像清永陵就是如此,永陵跟数字12有扯不开的关系,永陵的“白虎”“青龙”山位的距离正好是12里,前面的苏子河流经此地的长度也是12里,最为神奇的是永陵背后有12座山峰,正好代表着清朝的12位皇帝。而其中尤以中间三座最高,末尾的则低矮的隐约可见。

这里三做最高的山峰指的是:康熙、雍正和乾隆最为盛世阶段,最后不成峰的则是末代皇帝已经不成气候。民间对于坟地也是颇有讲究,农村有句俗语叫做凹风扫穴不建坟,这里指的就是坟地的位置选择,这里所说的凹风,指的是坟地建立在低凹之地,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所产生的风吹,这样的地理位置是不适宜建坟的。低凹之地除了平时很容易遭受凹风吹拂之外,由于地势较低。凹地还很容易遭受地下水的侵扰。

清朝的皇陵是以清东陵和清西陵组成,为了能够有一个循环的制度,乾隆皇帝就此做出了决定,以各代皇帝的陵寝在东陵和西陵依次轮换安置的方式进行。因此乾隆皇帝就将陵寝建在了东陵,而嘉庆皇帝就建在了西陵。按照这种方式道光皇帝的陵墓就应该建立在清东陵,道光皇帝在清东陵的宝华峪花费了六年的时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建的陵墓,刚刚建成一年之后就出现了透水。

虽然道光皇帝是以节俭出名,但对于自己的陵墓却体现出了相反的一面,陵墓出现透水之后,道光皇帝重新在清西陵进行了选址、修建,将已经建成的宝华峪陵墓作废,道光在位29年,一向以俭朴自诩,但却用了近15年的时间为自己建造了陵寝,而且还是两建一拆。单就慕陵的建设成本就达243万两白银之多,如果在加上前期修建拆除的陵墓,花费更是达到了所有清陵之最。所以也侧面的说明,对于地下水的讲究还是很严格的,而凹低的地带由于地型所致,更容易出现水透,所以自然就不能作为建坟使用。

炎热的夏季,最舒适的莫过于是穿堂风,弄堂里面坐着,会从两条弄堂中间,刮过来沁人肺腑的一阵阵的凉风,会让人感觉到舒爽了很多。但民间将穿堂风称之为:“贼风”,“邪风”,农村有四大毒的说法,指的就是:婆婆嘴,桥心水,后娘心,穿堂风,这也是民间认为最毒的四件事物,婆婆的嘴说起儿媳妇来,那可是不留情面的,犹如刀子刮肉一般生疼,桥下面的水,由于平日接受不到光照,看似很普通,但极其的寒凉,游到哪里之后很容易导致抽筋,凶险异常。

后娘心狠也是一种传统的说法,而穿堂风则也是一种比较毒的风。尤其是在炎炎的夏日,切不可因为贪图一时的凉快,而住在有穿堂风的地方,这种“邪风”很容易导致身体不适,严重的还会让身体出现很大的疾病,所以对于这句俗语“贼风穿堂不住人”确实是有道理存在的,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