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二,5种春节民俗都知道吗_
在老一辈人的眼里,正月里的每一天都是节日,只有过了元宵节才算是把年给过完了,而且在正月里,每一天都是不同的节日和民俗,正月十二也是一样。
正月十二民俗:选灯笼搭灯棚
农历正月十二,元宵节将近,人们便开始做元宵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搭灯棚,买灯笼等等,各显神通。从新年到正月十二,春节期间,人们的食物油腻太多,正月十二开始便清淡饮食,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状态。民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2、烤火节
我们的老祖宗其实是很有智慧的,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通过运动和烤火等初级的一些活动,让身体动起来,暖和起来,达到祛病消灾的目的。正月十二的烤火节是点燃柏枝,俗称烤柏火,寓意为“败祸”可避瘟驱邪,不生百病,一年无灾无恙。
3、闹春耕
立春过后,很多农事还没有完全开展,这个闹春耕是福建闽西特有的民俗,也是祭拜关公,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古代民俗更多的也是为了增进村民间的感情,展示村民强健的体魄,并以此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劳动。
4、藏剪刀
这个习俗主要是为了驱赶老鼠,对于农业为主导的中国来说,粮食一直都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剪刀发出的“咔嚓”声,跟老鼠吃东西的声音很相似,老百姓认为只要这一天家里没有“咔嚓”声,新的一年就能五谷丰登,越过越富有。
5、捏老鼠嘴
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张罗包饺子,且包成的饺子要捏成老鼠模样的,有嘴、有耳朵、有尾巴,还用绿豆当做眼睛。因为包饺子就是“捏老鼠嘴”,把老鼠嘴捏死,老鼠就不会“咔嚓咔嚓”嗑东西了,寓意一年家中不会再有老鼠。
在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就是春节,丰富多彩的“年俗”是每一个中国人心目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