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孟萱工作室」津城工匠(上)_走近耳熟能详的祖传技艺
天津作为拥有六百多年建城历史的城市,地杰人灵,能人辈出,聚集着诸多百年传承的典型代表。所有精工制作的物件,最珍贵、最不能替代的,就只有一个字——“人”;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仍是安静、安定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天津那些祖传的技艺,来认识守着它们一辈辈的老艺人。
泥人张
作为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泥人张创始于清代末年。创始人叫张明山,生于天津,心灵手巧,富于想象,时常在集市上观察各行各业的人,在戏院里看多种角色,继承了传统的泥塑艺术,从绘画、戏曲、民间木版年画等姊妹艺术中吸收营养。
“泥人”所用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揉而成为“熟泥”,其特点是粘合性强。塑造好的作品自然风干,彻底干燥后要入窑烘烧,出窑后经打磨、整理即可着色;从选料到着色固定,一件完整的作品一般需要30天左右。
罐子郭
天津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儿很多爱玩虫儿,包括听叫儿的,看咬(斗)的。不是内行的或许也看不出什么门道,但养蛐蛐儿的罐子往往很引人注意,蛐蛐罐也很有讲究,分为瓷制、陶制、玉制、石制以及漆器制品。
现在市面的能看见卖蛐蛐罐儿的地方极少,罐子郭用自家柴窑烧制蛐蛐罐儿的工艺,尤显珍贵。其繁复的花纹和细腻的罐壁是通过后院自己的柴窑烧制出来的,工艺极佳,令人不禁赞叹。蛐蛐罐儿如同艺术品一样被陈列在玻璃橱窗里,这区区一个罐子就如此讲究,充分彰显了天津人喜欢把一样东西琢磨透了、玩儿精了的精神啊。
风筝魏
“风筝魏”是天津著名风筝艺人魏元泰制作的风筝,被誉为天津地方工艺美术品三绝之一。创始于1892年,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工艺十分讲究,经过反复研究飞禽和飞虫的飞翔姿态以及它们的身躯各部位的比例关系,大大提升了风筝制作的造诣。另外改进传统风筝的造型单一,魏老扎的风筝可以拆展折叠,一尺多长的大风筝,折叠后可放在一个小信封里,便于收藏和携带。同时研制的平板式、弓子式、立体式、串式和袖珍式风筝近200余种,享誉全球。
盆罐村制陶技艺
宁河区板桥镇的盆罐村是本市唯一一个以传统手工艺命名的村庄。这里的土壤为粘土,是制陶的重要原料,主要技艺流程包括挖陶土、晒陶土、和泥、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900度的高温下焙烧而成,品种有灰陶、红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盆罐村最早做传统的生活用品,现在制作的陶制品主要是工艺品和收藏品。2011年,盆罐村的制陶工艺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刻砖刘
古代建筑想要有独特风格的房屋装修,没有如今的瓷砖或者其他装饰物来对房屋进行美化,只能求助于名为“刻砖”的工艺,能工巧匠的奇思妙想配合巧夺天工的技艺,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刻砖刘”其本名为刘凤鸣,他继承和发扬了外祖父马顺清的贴砖法,创造了天津刻砖的独特风格,使得刻砖技艺名扬津城,被誉为\"刻砖刘\"。其作品多用圆线和曲线,以立体和半立体透雕见长,在方砖上所刻山水、花卉、人物、鸟兽形象生动逼真,构思精巧,极具艺术欣赏价值。其独创的“堆贴法”加大画面空间,远、中、近景层次分明,提高了刻砖的艺术魅力,确定了天津刻砖的独特风格。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