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有些佛像并不慈悲,反而状如恶鬼,原来那是佛菩萨的另一种相

前阵子去五台山旅行,去了很多家寺庙。切实感受到皇家寺庙群的庄严。

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被历代皇帝反复修建,才有了今日的规模。在北方大地上,算得上香火最鼎盛的一片佛家圣地。

五台山

但在这一行中,有同行的朋友经常问到一个问题。可能也会让很多人感到疑惑。

佛家强调慈悲为怀,为什么很多佛像呈现的是青面獠牙,凶神恶煞的形象?诸如常见的四大天王和十八罗汉等等。

这里涉及到佛家两相、三轮身,本文咱们着重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之前的文章中,笔者解释过,佛教在中国大体分为三个流派:南传佛教、北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其中北传佛教中重要的一支就是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

如果去过西藏或了解过藏传佛教的朋友,肯定会对于其中一座菩萨像印象深刻。

藏传佛教中有三怙主之说,也就是三尊菩萨。去过稻城亚丁旅行的朋友可能不陌生。

分别为:观世音菩萨,道场在仙乃日神山;文殊菩萨,道场在央迈勇神山;金刚手菩萨,道场在夏诺多吉神山。

三怙主

咱们内地的朋友,对于观世音菩萨和文殊菩萨很熟悉。两位的造像也非常慈悲,而金刚手菩萨却是一个例外。

其相貌非常恐怖,最常见的形象为三眼,身体呈黑蓝色,头戴骷髅冠,火发上扬,须眉如火,獠牙卷舌,怒目圆睁。怎么看都是恶鬼形象,怎么会存在于一座菩萨身上呢?

金刚手菩萨

实际上,金刚手菩萨并非本尊神,而是另一位菩萨的第二种相。

佛教是泛神教派,各种佛菩萨数不胜数。每一座都有两种相。我们内地多见的造像,面貌慈悲,垂怜众生,被称为寂静相。而另一种面目狰狞,凶神恶煞的则称为忿怒相。

注意,这里是忿怒,而不是愤怒。

愤怒是凡俗的情绪,表示着一种怒火中烧的情绪。而佛菩萨远离贪痴嗔,不可能有愤怒。所以,我们用忿怒来形容其另一种相。意为外在忿怒,内在慈悲。

大势至菩萨

而金刚手菩萨就是忿怒相,而他的本尊寂静相,便是西方极乐世界中,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同称西方三圣。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

实际上,所有的佛菩萨都有忿怒相。

我们见到的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普遍都是寂静相,而其忿怒相叫做马头明王,也称马头观音。藏语中称为丹真,梵语为何耶揭梨婆。跟金刚手菩萨类似,也是一种凶恶的形象。

马头明王

除此之外,观世音菩萨还有五种相。分别为:圣观音、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准提观音和如意轮观音。

其中马头观音为畜生道教主,主救助畜生道的众生;圣观音主救助饿鬼道众生;千手观音主救助地狱道众生;十一面观音主救助阿修罗道众生;准提观音主救助人间道观音;如意轮观音主救助天道众生。

准提观音

准提观音是我们常见到的一种观音像。

除此之外,文殊菩萨的忿怒相为大威德金刚,在五台山诸多寺庙都有供奉。

大威德金刚

释迦牟尼佛的忿怒相为秽迹金刚;除盖障菩萨的忿怒相为不动明王;普贤菩萨的忿怒相为步掷金刚明王;地藏王菩萨的忿怒相为无能胜明王;弥勒菩萨的忿怒相为大轮明王;

那么既然佛家强调慈悲,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忿怒相?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这里要提到一个佛教术语:轮身。

凡是佛菩萨都有三种轮身,一为自性轮身;二为正法身;三为教令轮身。

自性轮身是一个大概念,也可以解释为三身佛中的法身佛。也就是大日如来,或是毗卢遮那佛。

大日如来

通俗来讲,大日如来是没有人格化的,就是整个宇宙的化身,万佛之源头。

正法身用正法来教化众生的身体,也就是我们寻常在寺庙中看到的诸多佛菩萨的寂静相。

最后一个教令轮身便是忿怒相。意味着护持佛法、慑服群魔、威慑众生恶意。

佛本是无相的,我们为之造像,其实是为了感恩。代表着佛弟子以相为镜,照见自己的内心。这便是寂静相的本义。

而忿怒相也是如此。

忿怒相

众生分为善行众生和恶行众生,忿怒相可以让人望而生畏,恐惧和羞愧于自己曾经犯下的恶行,从而走向善行的道路。

正应了佛教的初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