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奉的“毛鬼神”
民间信奉的“毛鬼神”
秦安有些村落至今家里供奉着一种被称做“毛鬼神”的神祇,供奉之人,称他们为“家神”或者“小神”。一提起毛鬼神,秦安人不免有些紧张,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有太多地关于“毛鬼神”的可怕的传说。
比如,普通人一般要是去有供养“毛鬼神”的家里去吃饭,如果主人不高兴,或者“毛鬼神”不高兴的话,就会有可能发生非常奇怪的事情,比如,吃饭的人吃着吃着,就会在碗底发现猪屎、羊粪之类的脏物,当然,这还是轻的,有些人吃了之后,隔不了一刻钟,就会出现胃疼等症状;还有一个人如果被“毛鬼神”附体或者冲到,那么这个人就会又哭又笑,显现可怕的如同神经病一样的精神状态;再比如,有一个人在一家供养着“毛鬼神”的家里投宿,睡到半夜感觉尿憋得很,就沿着炕沿把尿撒到了地上,第二天,他的脸肿胀得像个大桃子,眼睛麻木得什么都看不清楚,最后,就问主人:“你们赶紧来看,我睡到你们家,怎么成这样了。”主人看了看,笑一笑说:“你们昨天晚上,肯定没干什么好事……不过,无妨,我祭拜一下,等中午就好了。”主人拿了香蜡纸表去他们家的后窖里给“毛鬼神”烧香,中午时分,这个人的症状果然全部消失。
再比如,毛鬼神还有偷窃的才能,比如,他们善于把别人家的粮食财物偷到自己家来,甚至连别人家的大粪都能偷来,以前农业社会粪便都是很珍贵的,因此,也值得一偷的价值,现在人可能难以理解了。
再比如,还有一种说法,这毛鬼神也看供养他的那家的情况而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供养他的家庭情况一切都处于上升阶段,那毛鬼神就锦上添花;相反,如果这个家庭一直走下坡路,那他也很少雪中送炭,只会落井下石,以偷窃为例,他会把家里的东西往外偷,正所谓吃里爬外……
那么,这么厉害的毛鬼神,其来龙去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起源 据说,“毛鬼神”有两个来源:其一,姜子牙的舅舅,传说,姜子牙封神,将人神分途,所有在殷周之战中的鬼魂都被封为大大小小的神,封到最后,姜子牙的舅舅也跑来,看能不能给自己封一个一官半职,就在门背后探头探脑,当然,我们也不得而知是哪个门的门后面,因为系民间传说也无从考证,这姜子牙一看他的舅舅鬼鬼祟祟的样子,就随口说了一句话:“你要进来就进来,干嘛探头探脑地,像个毛鬼神……”就应了这句话,他就被封为毛鬼神;其二,元代的“鞑靼”(秦安话口音“答答”),这是类似于小队长这样的一种官职,元代有一项非常野蛮的统治政策,每十家汉人,由一个蒙古人管理,这蒙古人被称作“答答”,每十家的答答有个特权,这十家汉人,每家要是娶了媳妇,那么,这个媳妇的初夜权是“答答”的,蒙古人借此方法欲循序渐进,改变汉民族的血统。但,这样的野蛮政权并没有持续百年,元末朱元璋农民起义,设计在中秋夜全体斩杀了“答答”。当时元廷虽气数已经尽,但还没垮台,因此,元廷看到大量的“答答”被杀,此事已经无可挽回,就只能顺推,最后下令,让“答答”生前所管辖的百姓去敬奉为神灵,老百姓也接受了这个无奈的折衷的解决方案,敬奉之后,竟然有了灵气,因此,元明易代也没有改变这种格局。当然,这里要说明的一点,八月十五杀鞑靼的故事不见于正史,据说,是清人不屈服于满族之统治而杜撰。笔者以为,关于此事的有无,关系并不大,本文仅摄取其故事在民俗学上的意义。
(三)转正 秦安话也非常地有特色,所谓“毛鬼神”,“毛”的意思是小,而“鬼”的意思则说明他与死人有关,或者说,他们有“鬼魂”的特点,同时“神”又说明他们有能耐,比一般的鬼魂力量大,或者,他们所具有的能力与神灵类似,但一个“毛”字,又说明他们达到不到神灵的水平。总之,“毛”者,小也;“鬼”者,恐怖也;“神”者,能也。
因此,到明代时,由于明代重视道教,道教在明代得到了大发展,许多法术也产生,这期间也有为专门收拾“毛鬼神”而准备的。得道的高人,是有能力收伏毛鬼神的。
毛鬼神,有些被法师们收服,有些“转正”,我这里要重点讨论的是转正的问题,什么是转正呢?这是笔者为了大家理解方便借用的词,一些毛鬼神,在与所供奉的主人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性情慢慢地变得温和,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不做害人的事情,同时,主人的家族慢慢地壮大,从几户人变成一个村落的时候,这个村落也客观上需要有个村庙,因此,他们就给家族供奉的“私神”(毛鬼神)建一座小庙,当然,庙不能太大,只有像关公这样的大神,才能享用高大巍峨的大庙,庙里面一般情况,毛鬼神没有塑像,只有一个如同一幅画像大小的红布,当然,红布的材料有的普通的,有的像红色的被面,然后将红布卷起来,卷成一个布棒,卷的时候有一头越卷越细,出现一个尖,将那个尖折弯,绑在布棒的棒身上。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可能也是属于民俗学中的一些特定的暗喻吧,比如,既然“毛鬼神”要转正,那么就得收敛其猛烈的个性,这也是一种方式,就像水泊梁山的兄弟要被朝廷招安,就必须改弦更张。转正之后,“毛鬼神”就成了一护佑一方的正神了。而名称也由“家神”或者“毛神”变成“大(读音“代”)王”,秦安有些农村还信奉“大王”爷,一般情况下,不是青马大王就是白马大王,据说,被称作白马大王的神祇都是属于“毛鬼神”一类;至于青马大王,据说当地一些有名望的人或者恶霸地主之流死后,被自己的后代或者周围的群众供奉而成为神明。
许多人都不明白,既然“毛鬼神”如此地凶恶,而收服他们的法术或者办法是有的,那么,为什么不把他们全都收拾干净,还世界一个太平呢?这个问题可能要联系中华民族的民族传统和特性,信仰与图腾的根源去解释。
(四)从图腾到信仰 伏羲氏起初是以蛇为图腾,到了最后,与其他部落联盟的过程中,龙图腾逐渐形成,体现了这种信仰上的兼容并包和部落的不断壮大。当然,这一说法,哲学家傅佩荣也许不会同意,因为,他始终认为龙是真地存在过了,如果上古时代没有龙的话,不可想象,古人会有龙的概念和龙的形象,而且如此地逼真,如此地亲切。
不过,我这里假设龙图腾是逐渐从蛇图腾演化来的。从最早的图腾说起,这样,探讨中华文明的特性就可能有一定的历史纵深感。从龙图腾到毛鬼神被收编,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兼容并包的特色。
其实,这样的兼容并包,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道教和民间信仰上,江西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龙虎山上也有专门有“狐仙堂”供奉,据说,当年,狐妖皈依正道,与张天师盟誓,护持玄门;民间有信仰“五猖”或“五仙”的风俗,鲁迅先生还有一篇文章叫《五猖会》,天津作家冯骥才在其小说《三寸金莲》中也提到过这方面的信仰,可见,从南到北都有 “狐黄白柳灰” 的信仰。其实,所谓“五仙”者,,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灰仙(老鼠)“狐黄白柳灰”也,这个“五仙”就东北的地域信仰,东北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什么狐仙姑之类的形象;而“五猖”者,又叫“五通”,五通之神,五指东南西北中五路,五路路路通,就是所谓的“五通”,想想我们现实中的人如果五路都通的话,那么,那么一切都会顺心,还有一种说法,这“五通”中的“五”指的是五岳,那神位就更大了。“除了“狐仙堂”和“狐黄白柳灰”外,在东北地区,还有一种所谓的“走马仙”,一些人,被人称为“走马仙”,其实,就是常说的巫婆神汉之类,“马仙”们设立神位或者堂口,给人问事、治病,当然,在道教看来,这些人如果真正帮助人干实事,好事,都是有功德的,但是,有些人不业,以奇技惑民,骗人财色,这实不可取,这种事件,不然是,马仙们修行不高不正,还是人为因素,就不得而知了。”(以上引文来自我的网友王道士的新书《道教知识一百问》中),在西北地区,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信仰,但是,“毛鬼神”的传说,可以从山西、陕西、甘肃都存在。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