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老北京的庙会是什么样子的吗?

你知道老北京的庙会是什么样子的吗?

  每当提到庙会,必然想到庙。中国最早的庙,当是祭祀先祖的所在地。至于为神立庙,那乃是周代以后的事了。从古代文献上可以得知,周代宗庙之旁便有庙会了。这就是《考工记》上所说,\"匠人建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祖即宗庙,社即社稷,市乃交易的地方,交易之地与宗庙、社稷已经有了联系。六朝以后,佛教寺院,道教宫观日渐增多,于是附于佛寺、道观的庙会也就逐渐兴盛了起来。 昔日北京的庙会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一是以进香敬神为主的庙会,这就是每逢祭日,庙中的主持人开庙,让信仰佛道的信徒入庙进香。这种庙会是以进香敬神为主。虽然也有娱乐与做买卖的商业活动,但只是附属的。这些庙寺多是在阴历每月初一、十五开庙,如吕祖阁的庙会就是属于这种形式。 二是借佛游春形式的庙会。此种庙会以游乐为主,宗教与商业为次要的活动,参加游乐的人又以妇女为主,昔日阴历正月初一到十九的白云观庙会;三月初三的蟠桃宫庙会都属于这种形式。 三是在庙中及庙外街巷设立定期集市进行交易形式的庙会。商业贸易是庙会的中心内容,宗教活动只留遗迹或荡然无存。象东城的隆福寺,西城的护国寺每月都要举行数次的庙会就是这一种。 四是虽然用庙会之名,而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庙的范围,完全以交易为主,娱乐及宗教活动根本不复存在了,如昔日的花市。它本来是从火神庙会发展而来,但火神庙会早已停止了,于是交易活动便移至庙外的街上进行。 北京的庙寺很多,据说城内外共有840余座,然而并非所有庙寺都有庙会。截止1930年统计,城区尚存的庙会为20处,郊区为16处,合计为36处。按其庙寺的面积和集会市场面积的统计,以土地庙会为最大,以下的次序为隆福寺、白塔寺和护国寺。因此昔日北京有四大庙会之说。但按热闹程度而论,当推东城的隆福寺和西城的护国寺了。因此又有\"东庙\"和\"西庙\"之说。 以进香敬神为主要形式的庙会,首先要谈的是吕祖阁,它是明代所建的庙宇。地处前门与宣武门之间的西半壁街。这座庙是为纪念吕洞宾而建的。据说吕洞宾乃唐代长安人,名岩,字洞宾。由于他两次考取进士都未中,年岁已过花甲,于是便不再求其功名,开始了浪迹天涯的生活。后来他得了道,成了世传的八仙之一。 吕祖阁不大,殿仅两层,庙内供奉着吕洞宾塑像一尊,其像仙态逼真。每月初一、十五开庙两天。直至民国初年这里的香火仍很旺盛。进香者中有男亦有女,他们来这里进香多是为求签或求药的。求签的人希望借签以卜所求之事的吉凶;求药的人多是自身或家人久病不愈,想将希望寄托在这里的一两包炉药上,实际上这哪里是药,只不过是香灰而已。 再说药王庙,京城药王庙出名的有4座。这便是南北药王庙和东西药王庙。药王庙中供奉的神非只一人,有伏羲、神农、黄帝,还有一些朝代的名医,如唐代的韦慈藏、孙思邈以及扁鹊、张仲景、华陀、王叔和等人。由于这些人在庶民百姓中都有一定威望,因此长期以来得到人民的敬仰,这样他们的塑像才一个个地被请进了庙里,为人们所供奉。 在四座药王庙中,以崇文门外东晓市大街路北的南药王庙为最大,香火也最盛。每月初一和十五开庙两次,此外农历四月二十八为药王生日不仅要开庙,而且还在庙中的戏台上演戏。戏台上有块匾额,上面写有\"道济群生\"四个大字。据记载这座庙为明代武清侯李诚铭施舍所建。庙中殿宇宏伟,塑像怪诞,比如伏 羲的塑像为麒麟头,龙嘴,龟牙,长毛;神农则被塑成龙脸,牛颊的怪模样,使人望而生畏。庙的后楼建于康熙年间,登楼便可眺望天坛。庙之内外绿树成荫,长垣一周将整个庙宇围绕,真是个宁静之所。每当开庙之日,信男信女须一大早来到这里焚香敬神。中午过后这里又恢复了往常的宁静。来这里进香的人,有的是祈祷药王消灾除病的,更有的是药界中人,他们来此是祈求药王赐给他们买卖兴隆,万事恒通的。比方过去北京的同仁堂、西鹤年堂、永安堂、乾元堂、东安堂等药铺,每逢初一、十五和腊月三十晚上都要派伙计到药王庙进香。同仁堂还往往在四月二十八药王生日这天,于药王庙宴请同界知名人士,并聘请名角唱戏。 除了这座香火旺盛的南药王庙外,在旧鼓楼大街北口,西绦胡同东口处有座北药王庙,庙内曾存有清代洪承畴碑两块;西药王庙在地安门外,什刹海西,现在为地安门西大街路北。庙中原有碑石一座,到了清代乾隆年间,那碑就只剩下碑座了,碑身早已无影无踪。这是因为碑身上的文字叙述了此庙为明代奸臣魏忠贤所建的原故。此庙地处什刹海滨,沿堤傍柳,鸥波鱼藻,别有一番情趣。此庙同样是每逢初一、十五和药王生日开庙。 座落在东直门内大街路北的东药王庙,其规模较小,仅有一层殿,因此北京人呼之为小药王庙。庙内异常清静,\"竹影摇青,苔痕带碧\",颇似仙人所居之处。 上面所说的这些庙宇,每逢开庙之日,都是以接纳善男信女的香火为主,虽然这些庙宇在开庙之日也有商贩设摊,但\"市皆妇女零用之物,无甚可观。\" 白云观和蟠桃宫庙会,乃是借佛游春的典型庙会。白云观座落在京西,距西便门仅一里地。素有\"天下第一观\"之称。其前身为唐开元时所建的天长观,金朝泰和时更名为太极宫,元太祖时又更名为长春宫,道人邱处机于此主持北方道教,待邱处机辞世后,其弟子清和道士又于宫的东侧建一道观,名为白云,以此地供奉邱氏遗骨,后来长春宫渐渐变成了废墟。 白云观占地面积宽广,宫观巍峨,庙前有牌楼,走入山门左钟右鼓,殿有5进,第4进殿为邱祖殿,邱处机被塑成皙白嫩肉的象个妇女。像前有一用木疙瘩雕成的大钵,钵外刻有乾隆所题的诗,钵内可容5斗米。据说在清代,只要观里缺粮,道人即可持钵到宫中,皇帝必然要赐钱粮。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九为白云观最热闹的日子。人们初八这天来这里拜星神,灯节时,殿外的墙上高悬绘有古代故事的纱灯。到了十八这天的夜晚,不少男男女女便寄宿于白云观中,因为据说这天是\"会神仙\"的日子,虔诚有缘的人就能与神仙相遇。就是由于\"男女杂沓\",且少女们\"故意今朝装束俏,纤纤轻拨琵琶调。一弹弹出有情声,哄尽相思恶年少。\"于是观内是夜往往发生不少风流韵事。这也许是古代遗风的一种流传罢了,因为周代的庙会则有\"仲春之月,会会男女,于此时也,奔者不禁\"的记载。至于闹得太不象话了的时候,甚至皇帝还要下诏禁止呢!如光绪十一年(1885年)正月二十五日,有一个人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是日邸钞御史张廷燎奏,京师城外白云观,每年正月间烧香赛会,男女杂沓,并有阑房屈曲静坐暗室,托为神仙怪诞不经,请严行制止,诏从其请。\" 十九日是邱处机的生日,是日称\"宴邱\"或\"宴九\"。观内进香之人有不远千里而来的。昔日还有一些权贵在这天散钱布施,以求长生不老。 观内外商贩甚多,其中以卖食品和玩具的摊子为最多,观的北门外有跑车跑马的场所,从初一到十八,这里天天下午有跑车跑马的活动。此外,庙会期内还有\"舍大馒头\"、\"打金钱眼\"、扭秧歌等娱乐活动,其热闹情景真是\"沉沉绿鬓凝香雾,驻马郊西人似鹜。昼鼓秧歌不绝声,金钗撒下迷归路。\" 三月初三的蟠桃宫庙会更有一番情趣。蟠桃宫庙会,北京人也管它叫娘娘宫庙会。这是因为宫内主要是供奉着两位娘娘。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为庙会期。初三这天最为热闹。据说这天是王母娘娘设蟠桃会的日子,也是\"上已\"日。届时座落在东便门南的蟠桃宫人山人海,香火极旺。清代,仕女们多在东便门内的堤柳之阴,走马射箭。实际上这乃是古代\"踏青\"之俗的继续。民国初年还在庙后修筑了赛马场。由于庙会之时正值暮春时节,因此气候宜人,所以在这里能看到各种杂耍,并能品尝到应时的各种小吃。 以商业活动为中心内容的庙会,也是昔日北京最热闹的庙会,这便是东城的隆福寺和西城的护国寺了。\"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消百万钱。多少贵人闲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这便是清代中期隆福寺和护国寺庙会商业活动的写照。 护国寺在西四北,现在的护国寺大街路北处。它原来叫崇国寺。最早是元代丞相脱脱的故宅,寺内曾有脱克脱夫妇的塑像和舍利塔两座。每月逢七、八便是庙会。庙会上的摊名目繁多,如绸缎、布疋、衣饰、瓷器、古玩字画、扇子、炊具、医药、食品、花木、测字算卦、卖艺、杂耍等等,真可说是数不胜数。清代护国寺庙会相当兴盛,据说这是因为北京清代居民结构向有\"西贵\"之说,也就是多数旗人宅门在西城。所以他们的\"日用所需多取给于庙会\"。待清末民初以来,随着旗人的破落,护国寺庙会也日趋衰落了,而东城的隆福寺由于地近租界,不少民国宦吏又多居东城,因此它便更加兴盛了。 隆福寺建于明朝景泰年间,前后五殿,供奉三世佛、三大士。建成以后,据说景泰帝曾要亲临其寺进香,但遭到太学生的反对而作罢。可是它一直是朝廷的香火院。因此这里的香火向来很旺。清代时,隆福寺的庙会逐渐演成了商业性的集会。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隆福寺大火,庙内头层大殿被焚,从此庙内香火断绝,隆福寺便成了\"百货具备,游人甚多,绝不礼佛\"之所了。 隆福寺庙会就其规模来讲是比较大的,它包括庙内的各种商摊;庙前正对山门的神路街;庙门左右的东西隆福寺街;神路街南口前的猪市大街。庙内商摊可分为三路。由正门进去的中路上有卖布疋、丝绸的摊子,卖古玩的摊子和各种杂耍卖艺的场子,还有卖茶汤、豆汁、扒糕、灌肠、馄饨、面茶等的小吃摊。东西路以卖杂货的摊子为主,其中最具艺术特点的是卖身穿戏装人物造像的摊子。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