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50题)

正确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太子是指封建时代君主的嫡长子”错,太子不一定是嫡长子。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虽然古代是嫡长子继承制,但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获得册封),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

故选B。

16.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公车”,汉代官署名。只有臣子上书和征召时才能由公车接待。“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因一人犯罪而使有一定关系的人(如亲属、邻里或主管者)连带受刑的制度。

D.父,古代既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也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如“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正确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只有臣子上书和征召时才能由公车接待”错误,臣民上书和征召都可由公车接待,非臣子专有。故选A。

17.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隋时首次开进士科,被视为科举的开始。隋、唐时,“进士科”只是科举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诗赋。因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后来,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正确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错误,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故选A。

18.下列句子中所含的古代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元嘉草草”:元嘉,宋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年号一旦确立一般不轻易更改,历代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B.“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

C.“扪参历井仰胁息”:参、井,均为星宿名。古代天文学家把黄道(太阳和月亮经过的天区)的恒星分为二十八星宿,与地上的州城相对应,称为分野。

D.“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出官,古代称由京官调任地方官为出官。

正确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A项,“年号一旦确立一般不轻易更改,历代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错。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另外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