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意境:情接万古

茶道意境,是意思的意,不是艺术的艺。意境这个词是中国传统美学当中特有的概念,它是对事物找到境界的品悟的审美习惯,使在有限的时空直悟永恒的思维方式。正是这种独特的性情和情趣取向,塑造了这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模糊,飘移,不确定。就像不同的茶,不同的人说好;但反过来说,一款好茶会让人人叫好,那种标准却又难以描绘。从诗经的思无邪到中国的传统笔墨,最讲究的就是这个意境 。作诗必此诗,意取象外神。羚羊眠挂角,天马奔绝尘(清 赵翼)在意境中包含情景,包含思,包含意。我们回到这个意字上分析一下中国人为什么对意字如此钟爱。意是心上的音,我们经常说听话要听音,这个音更能表达说话者最真实的意思。比如说一句非常简单的话:您好!您好吗?您好啊!相同的字,语气表达不一样,所包含的内涵居然可以完全相反,以至成为相去甚远的另外一个意思而在美学里讲的意,是更为丰富和更难以用很简单的话来表达的。比如那首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诗中前面的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但这都不是意境。宗白华认为只有到了断肠人在天涯才出了那份情,失神而专注,似有所待。在情景交流中的那个综合感受,表达到了那份意境。正是信足别有境,举头自有深情(计成《园冶》)。境,其原意指人所感觉到的范围,心活动到的区域。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是只能感觉,欲辨已忘言了。

席,一种参道,凝聚精气神韵的道场。茶精极,屋精极,衣精极,器精极。这里所谓的精极,是没有媚俗的痕迹。让人纯净而不做他想。把注意力牢牢牵在当下。它们钩沉的茶道席,意境几乎无处不在。从席间每个人的服饰到茶席的音乐,到一草一木构成的茶席景象,无处不在诉说着一种诉说。因为每一个东西必须是有情的。可以想见,在那样的一个午后,阳光灿烂。我们穿过洒满阳光的大厅,穿过庭院来到小小的茶室。在这个茶室里有那样的音乐暖暖融融舒舒缓缓地包围着我们。身着宽服,穿足登白袜,从足下去珍惜每一个感觉,那种宁静的洁净,非常神奇的感受,会在你的每一个动作里灵动地展现。茶席又称茶席曼陀罗。我们摆的每一个茶具,从壶到杯到公道杯,每一样器具都是经过茶道师,经过主人认真挑选的。它用了中国人特有的表达即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比如说竹节壶,其文化人格在儒家,象征严谨和节制;如意壶主人表达如意和吉祥的祝愿;还有茶席之上最重要的主题挂画。记得有一次我在举行《月光白》的茶道会上,大家进入茶席之后,静坐。大家听着音乐缓缓地去放松自己,把自己和外界隔断之后,有一声磬响:叮然后提醒你回到茶席之上。这时整个茶道室是暗的,大家什么都看不见,又经过了那么长时间静心的打坐过程,这时候我的茶道师助理,是位云南的白族女孩,眼睛明亮亮的,笑容像云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亮,她拿着火柴,哗,点燃。茶席中间水钵里有个水晶球,水晶球下边有个莲花灯,莲花灯被砰然点着。这个茶席环节,在大家小参分享时每个人都说,那一刻整个人被暖了一下,被照亮了。那种被难以言表的情绪暖暖地拥着抱着,用一道道的茶,进行心灵的洗礼。还有一次茶道会也有用灯的一个环节。记得我们给传媒大学的学生摆的茶道会,在户外。那是一个接近中秋节的夜晚,月亮满满挂在天上。那天是个长长的茶道席,主宾分坐在茶席两旁。看着月亮听着音乐品着茶欣赏茶道师一道道给大家布茶。整个席间,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时光在静静地流淌。最后结束的时候每一个人发了一盏小小的马蹄灯。在那样的月光下提着马蹄灯,心都是亮亮的,整个世界因为一盏灯照亮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