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法句经》,题目是:《修集善法的智慧》。首先看佛陀所说的这个偈颂:

如聚众花朵,

做成众花环,

人生在世间,

应实行善德。

  偈颂看上去很简单,佛陀说,零散的花朵串起来能够组合成美丽的花环,同样地,零散、纷乱、无序的生活,如果能够用善巧的智慧来照亮,就能让所有的善法、功德展现出来,形成美丽的德行,装点这个世间。

  佛陀所说的很多法都是有因有缘的,这个偈颂背后也有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佛陀时代一位非常杰出的女性,是佛陀在家弟子中一位有大福报、大智慧、非常重要的护法弟子。她就是毗舍佉(音qu,第一声)。毗舍佉出生在豪门,是一位富家女。她的爷爷是当时整个国家里最富有的五大富商之一。他们全家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七岁那年,她跟着爷爷一起聆听了佛陀的法会,当时七岁的毗舍佉就证得了初果。长大之后,她嫁给了舍卫城另外一位富翁米伽罗的一个儿子,名叫富罗纳班达纳。

  豪门千金出嫁,也是一件轰轰轰烈烈的事情。她的父亲对她说:你嫁到夫家之后,按照常规需要承担很多管理家庭的责任,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这样的大家族,是需要运用智慧的。她父亲讲了十大要领,告诉她怎么持家,如何处理是非八卦,如何处理财产借贷,如何来处理跟丈夫、公婆、长辈们、仆人们在一起相处的问题。如果掌握好这十条标准,将来应该没有大问题。因为她本身是一位证得初果的圣者,非常有智慧,嫁到夫家之后,虽然只是一个很年轻的媳妇,但很快就展示出非凡的能力,把整个家庭操持得井井有条。

  她的公公和丈夫并不是佛教徒,他们信仰另外一种宗教:印度的苦行外道。有一天,一位出家比丘来到了他们家门口托钵乞讨。当时全家正在用餐,她公公和丈夫一看是佛教的出家人,都不理不睬只管吃自己的饭。毗舍佉感觉到非常尴尬,因为印度对于种族伦理非常重视,作为一名女性,特别是晚辈,她不能凡事自己独立做主,必须要听从公公的意见。她看到师父来托钵乞讨,自己没有办法供养,让师父饿着肚子站在门口,觉得心里特别难受。

  她就跟比丘说:“实在太对不起,尊者,我们没有办法供养你,因为我公公吃的是剩饭。”佛教规定不能用吃剩的东西去供僧。比丘跟她说没有关系,然后就走了。但是她公公听了觉得特别没面子:我这么富有的家庭,你居然跟外人说我在吃剩饭!公公觉得儿媳妇大逆不道,侮辱自己的公公,准备让儿子休掉她,让她回娘家去。他的家庭不能容忍这样没有礼貌、不恭敬长辈的媳妇。

  毗舍佉这时并不惊慌,因为她的家族也很厉害。嫁过来的时候,她的父亲为她安排了八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如果嫁过去之后发生了家庭危机,遇到跟公婆、跟丈夫相处不好的话,可以请八位长老来主持公道,由长老会裁决该不该被休掉。所以公公要赶她回娘家的时候,她就提出:当初我嫁过来时,我的父亲曾经跟你们家有过协商,发生任何纠纷必须要经过八位长老的裁决。

  公公同意了,因为这是约定。于是八位长老来到家里,大家来正式地处理家庭纠纷。八位长老到了之后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她的公公说:“我无法忍受!我被儿媳妇羞辱了!她当着别人面说我吃的是剩饭!”八位长老问:“毗舍佉,你有什么要说的吗?你打算怎么为自己辩护呢?”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有原因的。因为我的公公,他这一生几乎从来没有做过功德,从来都没有修过任何布施。现在享受的所有福报,不都是前世剩下来的吗?所以我说他吃的是剩饭,是前世所剩的福报的意思。”听毗舍佉这样说了以后,八位长老一致裁决媳妇说的有道理。他的这些功德福报确实都是前世所剩余,因此他们裁决媳妇无罪。

  这个时候毗舍佉就趁机向八位长老请示:“我嫁过来的时候带了些嫁妆,父母也给了我一些财富,如果我用自己的财富来供僧,可不可以?”八位长老说:”当然可以,因为这是属于你自己的财产。”这样一来他的公公也同意了,因为不用家里的钱,用她自己的钱,公公也没话说。

  于是毗舍佉准备了一次盛大的供僧法会,请佛陀亲临现场。她也邀请公公说:“佛陀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圣者,他具有大智慧,供养佛陀、闻法,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是她的公公拒绝了邀请。她公公认为:你做你的,我不反对;但是你也不要管我,我有不参加的自由和权利。于是他全程没有参与。供斋结束后,按照惯例,佛陀升座说法。这时毗舍佉再次邀请他的公公说:“一会儿就要用完斋了。用斋之后,佛陀会亲自说法,机会非常难得,请您一定来听。”

  因为印度民族非常重视心灵层面的修行,而且佛陀在当时的印度非常有影响力,他本人也是王子出家,所以她公公心动了,准备过来听一听。但是因为他信的是苦行外道(编注:外道,心外求法的教派;“苦行外道”是佛世时九十六种外道之一),他的外道师父住在家里,感觉也很为难。于是他就说我实在是不方便到外面去,因为听佛闻法要合掌、顶礼、向佛陀问讯,这样我师父看到了肯定会很不高兴的。

  但他儿媳妇非常有智慧,她并不逼着她的公公,而是说:“没问题,我已经想好了一个办法。我在说法堂的旁边安排了一个小房间,并且挂了门帘,没有人知道帘子里边是谁。您只要在这个小房间里,在帘子后面听就可以了。”这样的安排完全打消了公公所有的顾虑,她的公公就躲在帘子后面,因为他也很好奇,确实想听一听佛陀到底要说什么样的法。

  佛陀观察到这整个家庭中,众生的根性不同,就从如何断恶、如何修善、如何修习禅定、如何证悟无我的智慧,来善巧地说法。他所说的法全部流入到公公米伽罗的心里,当这一座说法结束后,他公公也证得了初果,见到了法。证悟之后,他产生了非常坚定的信心,随即走出来顶礼了佛陀,之后又向儿媳妇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非常感谢你,如果没有你的话,我不可能体验到这么殊胜的内心体验,我的生命有了意义和方向。”

  从此以后他觉得毗舍佉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他把儿媳妇当成母亲,表达他的这种感谢之情。毗舍佉的福报也非常大,生了很多子女,而且每一个子女的家庭都非常兴旺。这就是毗舍佉,她是佛陀的在家弟子中,具有大福德和大智慧的非常了不起的女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觉得处理佛法跟世间法的关系特别困难,觉得要度化家人也很不容易。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毗舍佉嫁入一个完全没有宗教信仰或者说信奉外教的家庭,但是她刚柔并济,善巧地运用了佛法智慧,成功地度化了这个家族。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