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拜祭月亮祈福,这个仪式万不可错过
中秋祈福的问题,小编针对这个问题为你提供相关的问题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李白的《静夜思》、《月下独酌》,到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节——这个寓意团圆的日子,寄托了人们太多的思念。 自古以来,它就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在古人的眼中非常的神圣。所以,为了迎接节日的到来,会有着许多的习俗活动,比如我们习以为常的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 其实中秋还有一项与祈福仪式,那就是“拜月”。 中秋夜,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诵读并焚烧祝文,家中女性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仪式完成后,就可以开始中秋家宴啦,一家人团圆在一起赏月、宴饮,温馨热闹。 拜月的传说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而在云南傣族传说中,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为此人们就开始祭奠他。
中秋拜祭月亮祈福,这个仪式万不可错过
拜月流传的原因 那么中秋节这天为何要拜月呢?原因有两个。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十分有限,天象则代表着上天的情绪,八月十五这天月亮最圆,在古人看来自然是吉祥喜庆的兆头,自然就对神灵产生了敬畏之感。 从神话的角度来说,人们对当时月亮上存在神仙的传说是深信不疑的,尤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因此人们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祈福,从此中秋节拜月的习俗便一代一代的流传了下来。 拜月的意义 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只是如今,祭月拜月活动早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颂月、游乐等活动所替代。但人们对好运的祈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却是无论沧海桑田如何变化,时光车轮如何转动,都丝毫不曾改变。 拜月如其说拜的是月神,不如说拜的是心中的祈盼。中秋拜月也好,中元祭祀也好,其实都不过是寄托我们对生活美好愿望的形态。2★《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