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西藏史(十八)——吐蕃王位的传续规则
上一期咱聊了松赞干布的曾祖父仲念德如,这位赞普也挺倒霉的,好容易娶了塔波的公主,不成想这位美女公主居然吃鱼,结果仲念德如得了麻风病被活埋在了墓里。
仲念德如肯定是不能再治理国家了,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呐,他的儿子达日宁色走上了前台。
但达日宁色也有个严重的问题,他是个盲人。
让一个盲人来管理国家,还别说当时正处于各小邦激烈兼并的时期,就是在成平的岁月,这事儿也有点不太靠谱。
按照《汉藏史集》的记载,“仲年德如与达日宁色之间,王位空悬了二十一天”。[1]
《汉藏史集》的作者没有给出王位空悬的理由,是不是我们可以这样揣测,大臣们也觉得让一个盲人做国王,有点太难为达日宁色了,要不换个别人试试看?
其实换人也不是完全不行,仲念德如的遗嘱里虽然写着,“儿子呀,你要好好供奉,保佑了你祖父和父亲的玄妙神物,再找个手艺好的吐谷浑医生,治好你的眼睛”。[2]
但同时也给了个第二选项,“如果你的眼睛不能治愈,那就去苏毗[pí]找一个名叫苏日让波的孩子,他是我和一个苏毗女人生下的孩子。把他找来后,你设法装死,让他继承王位。”[3]
既然国王遗嘱里有第二选项,那王位空悬的二十一天里,是不是大臣们在琢磨,要不干脆别费事儿了,直接第二方案得了。
好在对达日宁色的治疗也没落下,大家从吐谷浑请来了一位名医。
据说这位医生在进入青瓦达孜宫时,无意中从一双鞋子下面走过。等医生发现后,感觉很晦气,便预言道:“一切都是定数呀,看来我的国家,必将被吐蕃所灭”。
就像咱们之前讲过的白牦牛和铜匣一样,鞋子在神话故事里,也是个带有隐喻的东西,以后咱们会讲到不少跟鞋子有关的故事。
当缠在达日宁色头上的绷带渐渐打开,久违了蓝天白云再次出现在眼前,他一眼就看到了虎山上奔跑的盘羊。于是大臣们便给他上了“达日宁色”的尊号,意为“看见虎山上的盘羊”。
在佛教和本教的典籍里,关于达日宁色的记载,还有一个细节上的差异,本教记载说他是天生目盲,而佛教记载的是后来目盲。除此之外,就一模一样了,包括那位倒霉的吐谷浑医生。
在接着讲达日宁色之前,咱们借这个话头,顺便来聊聊吐蕃的王统继承问题。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上看,吐蕃王室似乎没有明确的嫡长子概念。
虽然在吐蕃王朝的中晚期,赞普的王妃有了长妃与次妃的分别,但似乎妃子的身份,并不明显影响王位继承权的排序。也就是说,王子就是王子,继承顺序都按年龄排序,不存在你妈是长妃,我妈是次妃,你就比我高一块的概念。说白了,就是不分嫡庶,大家都一样。
但是我们也得承认,现在这方面的资料掌握得比较少,也不排除在中晚期的时候,有嫡子优先的可能性。因为要不然长妃不长妃的,也就没啥价值了。但是至少在吐蕃王朝的早期,妃子们确实是不分长次妃的。
其次,儿子死了可以传孙子,也就是可以隔代继承。
松赞干布去世的时间是公元650年,他的儿子贡松贡赞早他一年去世,虽然有的藏史记载,贡松贡赞做过赞普之位,但现在基本上公认的是他死于储君时期。另外,贡松贡赞应该是松赞干布唯一的儿子,所以松赞干布去世后,继任赞普是贡松贡赞的儿子芒松芒赞。
但此时的芒松芒赞在一岁,根本不能治国理政,于是朝中大权全部落入禄东赞之手,由此开启了噶尔家族长达五十年的权臣之路。
另外,废长立幼也不是不可以。
在汉族政权里,由于受到了儒家长幼尊卑观念的影响,废长立幼是个要天打五雷轰的倒行逆施,会有一大帮白胡子老头,哭天嚎地得跟您死磕,就算是贵为皇帝,脑袋也是嗡嗡滴。
但在吐蕃似乎问题不大,主要就是看拳头够不够大,能不能镇得住场子。
公元704年,吐蕃第35任赞普赤都松赞,在亲征南诏的过程中,意外死于军中,长子拉拔布继任王位。
但不知道为什么,祖母没庐·赤马伦特别看不上他,直接把他流放边地,扶持只有一岁的”野祖茹”即位。[4]这位野祖茹王子,就是金城公主的老公——赤德祖赞。他俩的婚事,也是没庐·赤马伦撮合的。
这事儿要是放在中原地区,得位不正的皇帝一生都要背负着巨大的压力,那心操的,恨不能掰碎了使。
但好像赤德祖赞从未承受过类似的压力,也没有任何史料用王位继承的事儿挤兑过他,所以似乎吐蕃人不是很在意这事儿。
再有就是,兄终弟及也没问题。
吐蕃王位一般都是父死子继,但特殊情况下兄终弟及也行。
吐蕃第38代赞普牟尼是执政时间最短的赞普,据说他在位期间探访佛寺,发现民众供奉的财物,有的是破衣烂衫,有的是金玉满堂。
牟尼赞就有点不乐意了,对大臣说:“这民众的虔诚,咋差距这大呢?!”
旁边的大臣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倒不是民众的信仰有什么差别,而是有的信众确实太穷。牟尼赞普就说了,“都是我治下的臣民,贫富差距咋这大呢?这不行呀!”[5]
于是,他连续推行了三次平均财产的运动,运动的方式是让所有民众都将一半财产捐到寺里,史称“三均富贵”。
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如果您家原来有10头牦牛,第一次捐了5头,第二次捐了两头半,半头牛没法捐,就按2头算,家里还剩三头牛,第三次要捐一头半,算上上次少捐的半头,这次捐2头,家里就剩1头牦牛了。
可如果你家原来有100头,三次捐助后,家里就剩12头半牦牛了,从绝对数量上说,“三均富贵”之后,贫富差距确实变小了。
但家里的牛就这么眼睁睁地没了,估计死的心都有了。既然自己死有点难受,那得了,还是让赞普死吧。于是,执政一年零七个月的牟尼赞,被自己母亲毒死。
王太后下手毒死当朝国王,这操作在整个人类的政治史上都不多见,可见当时吐蕃国内政治斗争的惨烈。
牟尼赞普执政的时间太短,甚至都没有留下尊号,也没有留下子嗣,继承王位的是牟尼的弟弟——赤德松赞。
同样例子还发生在吐蕃第40代赞普赤祖德赞身上,也就是藏王“热巴巾”。热巴巾被杀了以后,继任者是他弟弟,也就是吐蕃王朝的末代赞普——朗达玛。
最后一点是,如果实在没办法了,王室成员家的孩子也行。
末代赞普朗达玛也是被杀的,他生前也没有留下孩子,长妃那囊氏不知从哪儿弄了一个孩子,号称是朗达玛的遗腹子。等着孩子抱出来大臣们一看,好家伙,这娃的乳牙都长出来了。吐蕃的大臣们也挺逗,纳囊家族势力太大,大家都不敢吱声,但挤兑这娃总没啥问题吧!
大臣们一致认为,这娃应该叫“云丹”,意思是“母后坚认”,就是说娃他妈坚持认为,这是朗达玛的娃。
但这时朝中的大相韦达那坚站了出来,一边哭一边痛骂纳囊氏,他说:“先王没有子嗣,可以从王室成员家里选一个,你弄了这么东西出来,以后咋有脸见列祖列宗?!”[6]
从韦达那坚的话可以看出,实在找不到直系继承人了,可以从王室里找个孩子继位。这就像藏族谚语说的,“实在没有法儿,狗油也是药呀”,管咋的也是王室血脉,总比从外面抱个孩子强吧!
另外,咱们之前讲过的工布第穆萨摩崖石刻上也写着,工布王的王统一定要在悉勃野家族后裔里传续,如果工布王死后无子,那就在宗族里过继一个孩子。
可见吐蕃时期王统传续的最后一招,就是在宗族圈里寻找。
说完了吐蕃王统的传位规则,咱们回过头来看看仲念德如的遗嘱。
在遗嘱里他首先写的是,“儿子要首先找名医治眼睛,治好以后再好好管理国家”。
也就是说,达日宁色毫无疑问是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但紧接着他又说,“如果眼睛没治好,那就去苏毗寻找自己的私生子”。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在苏毗的孩子不是仲念德如的庶子,而是非婚生子,但在仲念德如的概念里,“野生”的娃也拥有继承权,而且还比王室其他成员的孩子,继承顺位要高。
但在最后,仲念德如还说了这么一句,“把苏毗的孩子找来,你设法装死,让他继承王位。”
这说明仲念德如也感觉,“野生”的娃来做赞普可能会有点麻烦,尤其是达日宁色是看不见,又不是死了,可能会挡道,所以才让达日宁色装死,但装死这么有技术含量的活儿,估计也很难操作。没准也是参考老爸的套路,找个活死人墓一待,给弟弟让道。
非常公允的说,吐蕃的王位传续规则还是挺严肃的,非常有效的保证了领袖的传承,虽然几乎每次赞普交替,吐蕃都要乱一阵子,但至少没有动摇王统的根基。
如果我们对比汉族政权、吐蕃政权和草原游牧政权的领袖继承制度,你会发现吐蕃政权的制度更接近于中原的汉族政权。
那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在很多人印象里,吐蕃不应该是扬刀跃马的游牧民族的吗?社会制度为啥会更接近中原呢?
其实,吐蕃的核心区域一直都是农业区,最开始的雅砻河谷就是农耕地带,迁移到拉萨河谷依旧是农耕地带,属于农耕为主兼有畜牧的区域,反倒是吐蕃的外皮被一大圈牧业地带包裹。
我们在去西藏的路上,不管你从青藏线进藏,还是从川藏线进藏,或者从唐蕃古道进藏,首先遇到的都是大片的牧业地带,这让很多人产生了错觉,以为西藏是个牧业文明,其实西藏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准确的说是个“披着游牧外衣的农耕文明”。
这是西藏历史和文化的核心逻辑,看不到这一点,你几乎没法理解西藏的历史文化。
下一讲,咱们就来聊聊吐蕃的基本盘,这也是吐蕃能够战胜对手,一统高原的基础。
[1]、《汉藏史集》_达仓宗巴·班觉桑布(著),陈庆英(译);
[2]、《西藏王统记》(《吐蕃王朝世系明鉴正法源流史》)_索南坚赞;
[3]、《贤者喜宴》_巴卧·祖拉陈瓦(著),黄颢 、周润年(译);
[4]、《吐蕃赞普王位继承制度初探》_杨建英;
都松芒波杰卒于甲辰(704年)。据《敦煌吐蕃文书》之伏事记年》载,704年春,王子野祖茹(即赤德祖赞)诞生。同年冬,‘赞普(即都松芒波杰)牙帐赴蛮地,薨。”705年“赞普王子野祖茹与祖母挥玛类驻于‘准’地。……赞普兄乞黎拔布自王位被迫引退。……冬,赞普野祖茹与祖母挥玛类驻于‘许尔’。 1490此后,该书的记载中皆称野祖茹为赞普。
可见,乞黎拔布很可能在赞普都松芒波杰薨后继承了王位。但由于其时诸臣叛乱,被迫让位于王子野祖茹。当时王子野祖茹只有一岁,实际上只是挥玛类及其外戚家族势力摄政的一个幌子。712年,挥玛类死,野祖茹由大臣全达延与大论乞力徐拥立为“赤德祖赞’。《旧唐书》关于“时吐蕃南境属国尼婆罗门等皆叛,赞普自往讨之,卒于军中。诸子争立,久之,国人立器弩悉弄之子弃隶缩赞为赞普,时年七岁,的记载与此形成了印证。同时,如果乞黎拔布在赞普都松芒波杰死后继承王位的推测成立,很有可能意味着诸王子在赞普王位的继承上存在长幼先后的顺序。
[5]、《西藏王统记》(《吐蕃王朝世系明鉴正法源流史》)_索南坚赞(著) 刘立迁(译注);
王子牟尼赞普阳水虎年(682年)生于札玛,年二十八即王位,管
理邦土,行十善法。为王父逝世建经律论三藏供养,复制造大首顶殿顶翘角铁链,用以联络四大梵塔之伞盖,其上悬张大旗及大播,呈设无量无边供品,并传谕曰:“汝等所有属民,于我先父之诸寺庙,除牛马兵器外,皆当以金银、财帛、珠宝、玉石、所有何宝,尽力为供。”以王命威重,百姓或献诸多金银财宝,或献德玉绞罗,或献衣物严饰,亦有仅以破袍碎布为供者。王见而问曰:“汝等藏土属民,信心深浅,何太悬殊,或以无价珍宝为供,或仅供破袍碎布。”属民对曰:’.此非信心深浅之别,富裕者则有所献.贫乏者无以为供耳。”王曰:“同为我之治下臣民,不应贫富如此悬殊。”遂三次均衡财富。惟仅阅一年,富者仍富,贫者仍贫。王又曰:“虽三次平均财产,苦乐之情,仍如此悬殊,其因为何”诸受供大德高僧对曰:“皆由往昔布施之力所致耳。”王因而深信业果焉。
[6]、《吐蕃史稿》_才让;
达磨死后,年仅三岁的永丹即位,由太后摄政,吐蕃王国的大权又一次落人外戚手中,数十位老臣无权参与朝政。说明随着达磨赞普身亡,吐蕃王国再次陷入激烈的争权夺利之中,重新分配权力的过程,总是惊心动魄的,表面上看外戚(琳氏家族,按藏文史书应是那囊氏,待考)占了上风。吐蕃的大相结都那(即韦·甲多热)忠于悉勃野家族,见永丹不肯下拜,并反对立其为王,他在朝堂上说:“赞普宗族甚多,而立琳氏子,国人谁服其令,鬼神谁飨其礼!国必亡矣;此年灾异之多,乃为此也。老夫无权,不得正其乱,以报先赞普之德,有死而己!\"
韦·甲多热成了斗争的失败者,被琳氏集团所害,并株连整个家族。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