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显法师:法华经今解-序品-(第七讲)01
悟显法师:妙法莲华经(法华经)今解-序品-(第七讲)01
「尔时文殊师利于大众中。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念过去世。无量无数劫。有佛人中尊。号日月灯明。世尊演说法。度无量众生。无数亿菩萨。令入佛智慧。」
这是文殊师利菩萨重颂之前所讲的内容,也就是他做一次重复说明,加深大家的印象,还有,法华会上有一些是比较后到的,所以他再重说一次,非常地应机,也方便众生容易受持,所以用偈颂的方式,再重新说一次。他说:我念过去世,无量无数劫,有佛出世,是人中最为尊贵的,这一尊佛叫做「日月灯明」,日月灯明佛的日表「定」,月表「慧」,灯表「利益众生」,这是「利他」之智慧,这是日月灯明佛的表法。他意思有很多,每一个祖师大德所说的都有一点不太一样,但是一定都会归实相义趣。佛门对于这些诸佛如来的表法,会因时代,或是因为他所学的宗派而有所不同,或是因为这部经的义趣,每一个人体会的不太一样,但都一定是会归实相。因为现在有一些讲经的人,他说经典是法无定法,所以他就导到世间法去,像那种就不对了。「法无定法」是说善巧方便,犹如海水一样,犹如大树一样,能够润泽众生,能够覆荫众生,这叫「无定法」。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虽观众生的根器不同,但是无论跟他说什么法,目的都是要让他明了实相,而不是让他去变成一个世间人。更不能把佛法错讲,变成破坏佛教,误导众生。如果佛法是不定法的话,那就叫「外道法」,外道的经典一开始就是「阿忧」,阿忧就是「有无」,有无不定。佛法不是属于外道的这种不定法,这个要知道。
在过去世无量无数劫中,有日月灯明佛出世,世尊演说法度无量众生,乃至无数亿菩萨,都令入佛慧,所以世尊说法是为了令众生明心见性而已,不是教你做一个世间人,或是只做一个二乘罗汉,这些都是不足、不圆满的。世尊出世说法,必定要令众生成佛,要能入佛智慧,这是释迦牟尼佛,乃至十方诸佛出世,最根本的愿。所以,你只有人天小善,这是不够的;你只有二乘的善,这也是不够的。所以为什么净土宗讲「净业三福」,就是要三个都圆满。一般人他只要第一个福,只做第一福,你就是世间人;能做到第二福,你只是二乘人。为什么世间人不能往生净土?就因为他世间心没有舍,不具足信愿。二乘人不能往生净土,因为极乐世界没有二乘,所以必然是三福具足才能生净土。但是现在的人断章取义,变成想求生净土只要具第一福,他以为这就是基础,真是错到离谱。还有许多人误把九品往生这件事情错解,明明是将往生净土的人,往生前所做的事,整体做个归类,他却把它认为是修行的渐次。如果那是修行渐次的话,那应该从下下品开始修,为什么他直接只挑中品来修!由此你就知道,外面的人不但错解净土,还大肆宣传。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讲往生净土,中品往生者,这些人生前孝顺父母,但善导大师有特别提示到:这些人虽然在世的时候孝顺父母,但是重点是他有「发愿求生」。这可跟世俗人孝顺父母,没有信愿的情况大不同,必须有发愿才能往生。重点是讲:世间人念佛发愿求生净土,对这个世间还是得放下。所以净宗所说的,是不同于世俗人讲的孝道,世间人讲孝道,只是做人的基本,但是并不足以作为往生净土的关键。所以蕅益大师讲:「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这话就讲得很关键。「品位高下,是看你持名功夫的浅深。」祖师大德的知见非常地正确,非常地清楚。大家要学祖师,你修行才不会盲修瞎练,修行学祖师的、学佛的,一定能入佛智慧。
「佛未出家时。所生八王子。见大圣出家。亦随修梵行。」
这是日月灯明佛未出家的时候,所生的八王子,见大圣出家,也就是他的儿子们见到父亲出家,也都舍弃这些金银珠宝、舍弃王位,一起放下来出家行道,所以叫「亦随修梵行。」
「时佛说大乘。经名无量义。于诸大众中。而为广分别。佛说此经已。即于法座上。跏趺坐三昧。名无量义处。天雨曼陀华。天鼓自然鸣。诸天龙鬼神。供养人中尊。一切诸佛土。实时大震动。佛放眉间光。现诸希有事。」
这一样是重颂。日月灯明佛说《无量义经》,而后入无量义处三昧,这跟释迦牟尼佛现在的表现是完全一样,经文上说「时佛说大乘。经名无量义。」佛讲大乘经,名《无量义经》,「于诸大众中。而为广分别。」就是告诉大家什么叫《无量义经》。我们之前讲:「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名为实相。」所以,实相者,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一切法皆依实相而生,但是所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只是自性的幻作用力而已,并非实法,众生不能了达,所以在这当中误以为真的有法可得。就像你拿着摩尼珠,他跟一般的玻璃珠不一样,你跟它许愿,它能随你的心愿,给你你想要的东西。佛门用如意珠比喻,譬如如意珠,随方「应色」,就是显现种种的色相在这珠子里,「但是彼愚痴者谓彼摩尼实有五色」,那愚痴的人以为这摩尼珠它里面能实有颜色。实际上不是,它只是随方应色而已。真如自性亦复如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在自性当中并没有任何的可着之处,有任何的能生之处,所以龙树菩萨告诉我们「诸法无生」,这是大乘实相的义趣。所以日月灯明如来在《无量义经》上,为大众广分别解说,「佛说此经已。即于法座上。跏趺坐三昧。名无量义处。」佛说经后,打坐入定,入无量义处三昧,「是时天雨曼陀罗花,天鼓自然而鸣」,诸天龙鬼神一起都来供养日月灯明如来。当时「一切诸佛土。实时大震动。佛放眉间光。现诸希有事。」这跟释迦牟尼佛示现的都是一样的,就是在显示日月灯明如来,一代时教的教化之事,皆不离一心之妙光。
所以释迦牟尼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亦复如是,这是代表十八界皆如来藏,各具百界千如,讲的都是自心所现之相,这一切法无不摄归自性,这是世尊放光表法的义趣。
「此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示一切众生。生死业报处。有见诸佛土。以众宝庄严。琉璃玻璃色。斯由佛光照。」
就是前面讲的「此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那么「示一切众生。生死业报处。」即使在生死业报当中,也都是你心所现的。心现十法界,我们有十法界图,看了你就知道,这十法界都是众生心业力所成,都只是自性的影像而已,并不是真正实有十法界。自心所现的境界相,因众生不了唯心,所以在十法界当中轮回升沉。所以告诉你:「五阴本空。六尘非有。」并不是真的有轮回相,众生轮回只是虚受轮转、妄受苦报,并不是真正实有苦报可得。所以苦报尚且不实,何况你的乐受乐报,所以当你着于乐受、耽着于享乐的时候,像今天这节日,儿子供养你,你很高兴,你也要知道这是幻化相,或儿子让你伤心难过,你也要知道这不是真的,都是自心所现的幻影而已,那你自然能够离一切相。当离一切相时,你就知道,一切法即心所现,不是离相以后就变断灭。一般人听到「离相」,他就误以为是「断灭」,所以他们总觉得大乘讲「空」,他不敢修,怕着空。实际上不是他所想的那样,是他对于真如自性不了解。大乘不作「空解」,你不能以空来解,否则就变成所谓大乘的初门而已:「空宗」。并不是真正学会了大乘,对于这个道理,你要深入经典、深入经藏,才能理解,最后达智慧如海。《维摩诘经》上讲「深入缘起。断诸邪见。」能知道这世界是怎么来,知道真如自性是怎么一回事,那你就能断诸邪见。经中讲:「此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示现一切众生。生死业报之处。」都是从心所转现的。《楞严经》上讲:「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就是因为众生妄想,迷失本觉之理性,迷失以后,不断地迷失、不断地取着……。就像一个人很生气,你越叫他不要生气,他越生气,他越火大,这就是不断地相续他的妄想妄情,才造成了永不可收拾的业报。众生也是如此,迷失本性以后,他就回不了头了,所以「由汝妄想。迷理为咎。」于一切境界当中「痴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着一切境界是实有,不了境界唯心所现。这就是众生「生死业报」之处,转过来以后,实际上,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个「无大千」,并不是没有大千世界,而是你不随境界转,如果世界没有了,那就变断灭。就像「梦里明明有六趣」,在迷的时候好像真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大千世界你知道它是幻化之相,心地当中彻底唯空,「空」不是说它没有,大乘讲空不是讲「什么都没有」,若什么都没有,就更不应该再说个「空」,这样讲应该就清楚了。
这里你看「有见诸佛土。以众宝庄严。琉璃玻璃色。斯由佛光照。」有见到诸佛国土以众宝庄严。地上、天上楼阁都是众宝庄严。「琉璃玻璃色」,或是琉璃或是玻璃的颜色,就是琉璃的形状如同玻璃,就是透亮的,「斯由佛光照」,这些现象都是佛光所照现的。
「及见诸天人。龙神夜叉众。干闼紧那罗。各供养其佛。」乃至见到这些世界当中的天人以及天龙八部,供养他们那个世界的世尊。
「又见诸如来。自然成佛道。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如净琉璃中。内现真金像。世尊在大众。敷演深法义。」
或是在光中见到东方万八千佛土里,或有诸如来自然成佛道,身色犹如金山般高广、光明,整座山都是金光闪闪的,非常地端严,妙相庄严。如同清净的琉璃当中,显现出佛的现像。「内现真金像」,就是显现出佛的金色之身。这是形容当时候看到的情景,形容得非常地微细,「世尊在大众。敷演深法义。」彼佛世尊在大众当中演说深法义。所以就知道「光」是会说法的,显现国土,在国土当中显现众生、显现诸佛,有主有伴,可以算是重重无尽的境界,光中之佛又放光,光又现化佛,又现六道之相,又现他方国土之相,这就是《华严经》讲的如帝网珠。重重影现,皆是一心之正观。都是一心所现,并不是有心外法,这在小乘法里是没有讲的。就像同样叫「数学」,大家都知道:数学的定义,对小学生、大学生跟博士班的学生是不会一样的。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小乘不圆满」,佛教你要学大乘,但是就有坏学生认为:都是好老师在找他麻烦,好的学长在找他麻烦。明明要提升他的学历、提升他的学识,他不愿意,他还觉得人家在找他麻烦,不光不愿意改、不愿意上进,还打老师、学长,现在有些学小乘的,甚至附佛外道,在毁谤大乘,就是这一类佛门的坏学生。当然,你就知道,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典里面已经把他们退学了。再者,你要搞清楚,是从大乘佛法衍生出小乘,而不是从小乘演变出大乘,因为小乘经典里面并没有任何大乘的义趣,这点你要清楚。怎么证明呢?你去看大乘的经典,有声闻众、有菩萨众;但小乘的经典,……论典也一样,里面只有阿罗汉众、声闻众,并没有菩萨众,这是会讲经的人,有学经教的人才懂。所以,你看《法华经》,凡有大乘义趣就一定有菩萨众,小乘经典没有,这是当初在集结经典的时候,所作的一个拣别。因为小乘经就是声闻众,小乘经里面没有列菩萨众,所以知道它没有菩萨法,就像我们之前的比喻,一定是从高深的数学再衍生出基础的数学,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根器没那么好,这些懂得高深数学的教授、专家,他为了让你的知识可以提升,所以教一些一年级的数学,编一些一年级的课程、二年级的课程,国中课程、高中课程……。可是现在的人本末倒置,他却说这些高深的数学是从一年级而来的,这就是迷惑颠倒,就像现在有些学小乘的人亦复如是。
一定是从大乘佛法讲出小乘的,这是文殊菩萨在经典上告诉我们的,他说小乘佛法怎么来的?就是从大乘佛法而来的,就是一些人根器不够,听闻大乘法他听不懂,只挑他懂的东西在那里修行,所以就成为了小乘的经典,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法华经》上他为我们讲述《法华经》发起的因缘,这个位菩萨的智慧不可思议,文殊菩萨绝对不妄语,所以绝对可靠、绝对可信,就是从大乘衍生出小乘的。就像我们讲的,一定是从最高深的数学,你不懂,老师要教你,你一下子没有办法学,那就讲一些简单的,让你明白,让你慢慢学上来,那这当中有一些资优生,国中不用上,他直接就会高中的,甚至高中不用上,他直接就会大学的,他就可以学到高深的数学。这个比喻也是现实生活的例子,相信大家就会明白了。你就知道大乘佛法衍生出来小乘,小乘里面根本没有大乘的内容,这个要清楚。佛法传到现在,法久成弊,不是说佛法有弊端,而是有一些不肖子孙,对于佛法没有深入,没有真正地去用功,他们连经典都不愿意看,或是看也看不懂,甚至看不懂也不想忏悔,贡高我慢,所以才会导致大众对大乘佛法的误解。再加上你们网络上看到的一些所谓的百科全书,那里面讲佛教的部分很多内容都不专业,你不要乱查、乱看,如果你要看,你看《丁福保佛学辞典》,这个辞典可以参考,可以看《教乘法数》、《三藏法数》,这些都没有问题,都是祖师大德编的,不会毁谤佛教、不会让你背大向小。有一些佛教的辞典你也不要上网络去乱看,现在的一些网络百科,很多都是不专业人士在写佛法。我说的不专业,不是说他的学历不专业,是说他没有修行,对于佛法没有信仰,这个就很不专业,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佛教是怎么一回事,就瞎猜、胡说八道,完全没把佛法真正放在心里,也没有在修学佛法,这种不专业人士,也不了解大乘,重点还是没有修证,这是不专业中最不专业的,没有修证,以贪瞋痴心臆测祖师的言行,还随便批评祖师大德。所以大众一定要小心,你不要自己想要了解佛法,没学到佛法,还被他断掉了慧命,那就是你福报不够,这里特别提醒你,你自己要警觉。
「一一诸佛土。声闻众无数。因佛光所照。悉见彼大众。或有诸比丘。在于山林中。精进持净戒。犹如护明珠。」
前面说到「世尊在大众。敷演深法义。」这里又看到一一因佛光所照,佛土中见到无数的声闻大众,或有比丘在山林中修行持戒,「持净戒犹如护明珠」,说「明珠」现在人比较不懂,犹如你去买了一个价值好几千万的珠宝,你一定把它当宝一样保存起来,放保险箱还不够,还要派守卫把它给看住,防止人家来偷,还要加装最精密的保全系统,护持净戒就像在保护无价珍宝一样,这是讲「犹如护明珠」。修行,就是要这样用功,你要怎么修,这里都跟你讲得很清楚,你看世尊有没有搞一些人情佛事?有没有像现在外面那些,他说他在接众,就搞世间事,办一些书法班、拼布班,作一些团康活动的?不应该这样子的,我们不是食古不化,而是这些东西没有办法真正利益众生。办那些活动,你所招引来的都是一些心散乱的、没有想清净的,不是真正想学佛的。所以佛教为什么到现在,表面人很多,实际上很衰败,就是因为那些人,来的目的都是来搞世间法的。甚至,真想学佛的人没有地方去,想了生死的人没有地方安住,这是很悲哀的事情,或是到了这些团体里面,都变成了世间人;人家是来学佛的,他就故意把佛法曲解。有些和尚有邪辩才,他不教你修行,教你:「未成佛前哪,先结人缘哪,先跟大众结法缘哪」……等等的,这个话是经典讲的,是祖师讲的,但是,不是教你不修行,不是教你不念佛,不是教你不持戒、不精进,都还是照样做。虽随分随力去跟人家结缘,但修行才是主要的,这才是佛教。佛教讲的是修行,不是搞人情佛事,现在的出家人,他怕你不来,他就没供养了。你到道场去,他不敢跟你讲实话,不敢教你要学佛,甚至戒场不敢教你要吃素。我告诉你:受戒一定得吃素,受菩萨戒一定要吃素,没有吃素不是菩萨,而且都是犯戒,严重犯戒。所以,你的戒师如果没教你「受戒要吃素」,那是他破戒,他罪过很严重,果报一定在三恶道,为什么?因为他教的这么多人都没有吃素,那这杀业都要算在他头上。平常一个人自己吃荤腥,业障已经够重。出家人虽然自己没有吃,可是他教别人,灌输邪见给在家人,告诉在家人:「为了不让家人烦恼,你就慈悲,煮荤腥吧,边煮边念往生咒……」。想想:你为了满足你爱欲对象的口腹之欲,去杀害众生,而出家人还帮你脱罪,瞎说你是「慈悲」,你还真信!那你出家人怎么不慈悲一下那些要被杀、被吃的无辜生命啊?出家人让人家去杀生煮荤腥给家里面的人吃,那他的业障非常重,如果你听他的话,去煮荤腥,那你的业障也很重,知见还不正,根本没有办法成菩萨,你披了菩萨缦衣,那是冒充的菩萨,就是山寨版的菩萨,不是真正发心为众生的菩萨。
为众生,一定不吃众生肉,这是第一步,不然你说你要怎么帮助众生?众生有病你帮助他,帮助小猫、帮助小狗,帮助牠们有家可归,有地方可住,完了之后,你再跑去吃肉,你那慈悲心是假的。看到人家有病苦、盖医院拯济众生,盖完了医院以后,你就跑去吃肉了,你那慈悲心是假的,是假慈悲,你的善行是伪善,不是真的善行。所以学佛受菩萨戒,就要知道,要表里一如,这里讲的是持戒。
「又见诸菩萨。行施忍辱等。其数如恒沙。斯由佛光照。又见诸菩萨。深入诸禅定。身心寂不动。以求无上道。又见诸菩萨。知法寂灭相。各于其国土。说法求佛道。」
这是讲菩萨「行施忍辱」等,也就是行六波罗蜜,数量有「恒河沙数」这么多,也就是数不清的意思,这些都由佛光所照,都是一心所现。接着又看到诸菩萨,深入诸禅定,这「禅定」是讲大寂灭定,不是一般世间的四禅八定,凡是大乘经所讲的禅定,不是所谓四禅八定、第九次第定,那些都是有进有退、有出有入。《华严经》讲菩萨入定:「东方入定西方起。南方入定北方起。」从声尘入定,从耳根三昧起,讲的是「境智一如」,这才叫入定。他能随缘示现,没有一般禅定的出入问题,这就是讲大乘的禅定。所以深入诸禅定,身心寂不动;身心寂灭,不动本处而遍十方,这才叫「如如不动」。「如如」就遍十方,「不动」就是身心寂灭,这就是「不动本处而至十方」的意思。所以释迦牟尼佛讲经、日月灯明如来讲经,能够念劫圆融,一念可以化为多劫,可以收多劫为一念,这就是现在人讲的时空(时间、空间)他都可以突破,令大众能受用得到,「念劫圆融」是不可思议的大神通力!这里讲的深入禅定,身心不动,以求无上道。下面「又见诸菩萨。知法寂灭相。各于其国土。说法求佛道。」所谓「知法寂灭」,寂灭就是无生,知一切法无生无自性。这「知」法寂灭,是有般若智慧。前面是施忍,后面是禅定,这里寂灭就是智慧,讲的就是菩萨行六波罗蜜,不光自行,而且化他,帮助众生知一切法寂灭,知一切法唯心所现,这是菩萨他自行化他的功德。以此来求无上的佛道;「自行」能够断见思烦恼,「化他」能断尘沙烦恼,这是自行化他。自己修行先明心见性以破无明,如果自利跟利他二行圆满,那就称为觉行圆满,就成佛。所以菩萨一定是先悟自性,不是先盲修瞎练。菩萨先悟本心,打破无明,然后再来勤除烦恼,断见思,破尘沙,大乘的修学是这样来的,而不是用一般修学的次第。★《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