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3日,国际民航组织第209届理事会第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7的第15次修订。此次修订主要是进行了下列哪些工作?()

2016年11月23日,国际民航组织第209届理事会第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7的第15次修订。此次修订主要是进行了下列哪些工作?()

A、增加了行为检测定义并建议各国将行为检测纳入预防性安保措施

B、提出了航空安保创新、研究和发展的建议措施

C、增加了关于减轻便携式防空系统在机场附近对航空器威胁的标准

D、将陆侧安保升级为标准,规定各国必须自行界定陆侧区域

E、对陆侧区做威胁等级评估,并采取相应安保措施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四、有关航空安全保卫的国际公约为阻止威胁、破坏国际民用航空安全与运行以及非法劫持航空器行为的发生,国际民航组织先后制定了《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蒙特利尔公约补充协定书》、《北京公约》等国际公约,这些公约作为直接解决航空安保问题的国际文件已经被各国采纳并接受。1.《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7《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7,于1974年3月通过并生效。规定了在防止对国际民用航空进行非法干扰的行为的一切有关事务中,保证旅客、机组、地面人员和一般公众的安全是每个缔约国的首要目的。附件17包括定义、总则、组织机构、安保预防措施、对处置非法干扰行为的管理等内容。2016年11月23日,国际民航组织第209届理事会第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7的第15次修订。此次修订增加了行为检测定义并建议各国将行为检测纳入预防性安保措施,提出了航空安保创新、研究和发展的建议措施,增加了关于减轻便携式防空系统在机场附近对航空器威胁的标准,将陆侧安保升级为标准,规定各国必须自行界定陆侧区域,对陆侧区做威胁等级评估,并采取相应安保措施,修订了网络安保建议措施。2.《东京公约》《东京公约》全称《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由国际民航组织于1963年9月在东京签订。该公约规定航空器登记国有权对在机上的犯罪和犯罪行为行使管辖权,其主要目的是确立机长对航空器内犯罪的管辖权。3.《海牙公约》《海牙公约》全称《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由国际民航组织于1970年12月在荷兰海牙签订。该公约将劫机定为犯罪,规定了各缔约国对劫机犯罪行为实施管辖权,规定了有关拘留、起诉或引渡罪犯的问题。4.《蒙特利尔公约》《蒙特利尔公约》全称《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由国际民航组织1971年9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订。该公约的目的是通过国际合作,惩治从地面破坏航空运输安全的犯罪行为。5.《蒙特利尔公约补充议定书》《蒙特利尔公约补充议定书》全称《制止在用于国际民用航空的机场发生的非法暴力行为以补充1971年9月23日订于蒙特利尔的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的议定书》,由国际民航组织1988年2月在蒙特利尔通过。该议定书扩大了《蒙特利尔公约》对“犯罪”的定义。包括了发生在国际民用航空服务机场上的非法暴力行为,如果这类行为危害或可能危害机场安全,各缔约国承允对犯罪者给予严厉的惩罚。该协定书还包括关于管辖权的条款。6.《北京公约》和《北京议定书》《北京公约》(全称《制止与国际民用航空有关的非法行为的公约》)和《北京议定书》(全称《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公约的补充议定书》),是2010年8月30日,由国际民航组织在北京召开的国际航空安保外交会议上审议并通过,这是国际民航史上首次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公约。2018年7月《北京公约》正式生效。《北京公约》和《北京议定书》进一步将“使用民用航空器作为武器和使用危险材料攻击航空器或其它地面目标”定为犯罪行为;非法运输生物、化学和核武器及其相关材料,被定为应受惩罚的行为;确定条约范围内犯罪行为指挥者和组织者的刑事责任;明确了在特定情况下,同意或协助犯罪行为,而不论该犯罪是否实际实施与否,也可能受到惩罚。7.2014年《蒙特利尔议定书》《蒙特利尔议定书》由国际民航组织于2014年4月在蒙特利尔通过。该议定书在适用范围规则、刑事管辖权规则、飞行安保员规则三个方面对1963年的《东京公约》做出变更。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