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谤法的最好方法,那就是“无语”!

作为修学圣贤之道的人,如果你想避免自己在修学过程当中,犯到妄议教法的过失。那你一定要学会多听少说,不要随随便便就在见解上,去对之加以评点。




正如,《万善同归集》中说到的:“虽复言其修道,惑使之所不除,非惟身口未端,亦乃心由邪曲。见生自意解背真诠,圣教之所不依,明师未曾承受,根缘非为宿习,见解未预生知。而能世智辩聪谈论,以之终日,时复牵于经语,曲会私心。纵邪说以诳愚人,拨因果而排罪福,顺情则熙怡生喜,逆意则淤储怀嗔。”《万善同归集》还言到:“恣一时之强口,谤说之患铿然,三途苦轮报之长劫。书云。古人当言而惧,发言而忧。又云。止沸莫若去薪,息过莫若无语。”




古人当言而惧,发言而忧。这句话出自出自南北朝时期刘勰《刘子·慎言》中说到的:“圣人当言而惧,发言而忧,如蹈水火,临危险也。”




意思是,圣人要说话时感到担心, 说话时感到忧虑, 就如同踏入水火, 面对危险一样。可见圣人对自己发表见解时,是何等的慎重。同样对于采纳他人的见解,必然也是相当的慎重。而现在有些学人很喜欢侃侃而谈,只是半桶水却喜欢荡来荡去。做不到内心的宁静,不愿意静下心来,好好的去研习古德的著述,怎么能够有真正的学问,怎么能够有正确的见解。


三国时期诸葛亮《诫子书》中说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这话是说,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


因此修学的人,千万不要逞世智辩聪与人终日谈论,时不时还牵强附会引经据典。因为没有真正的学问,不能正确解了经论的本意,以致于歪曲经典的本义,只以私心加以谬解,最终的结局不过是犯下诽谤教法的罪过。



故而,修学的人要常常谨记,止沸莫若去薪,息过莫若无语。尽可能的做到保持宁静的内心,少喜欢凑热闹,与人交谈时多听少说。要坚持看古人的著作,切不可参与世智辩聪的侃侃而谈。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