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是怎么著作《本草纲目》的?
精选答案
让我们来看看我给李时珍带来的那篇亲自试用白草的文章。
40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医生看着桌上的一摞医书感叹道:药品的名称有很多错误,而且还很模糊,这对病人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好事。
他决心写一本新书:纠正谬误,收集药材和有效药方。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走遍了千山,尝遍了各种草药,在耗尽心血后,终于完成了一部拯救无数生命的医学巨著。
它被称为《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大典”。这个人就是“药圣”李时珍。
一个
1518年,李时珍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
制图:于
他的父亲是李文文,当地一位著名的医生。平时,李家的院子里种着许多草药。当忙得不可开交时,李文文会带李时珍兄弟去他的小诊所,教他们的孩子学习和行医,偶尔让孩子们帮忙抄写药方。
耳濡目染,李时珍越来越喜欢学医。通常,他保持沉默,看他父亲如何待人。当父亲出诊时,他会偷偷打开医书仔细琢磨,经常忘记时间。在《尔雅》中,有许多关于动植物的解释,李时珍也读得津津有味。
一天,李文燕带着他的大儿子出去看病,留下李时珍一个人在诊所里。突然,一名腹泻患者前来就诊。看着病人痛苦的样子,李时珍大着胆子给他开药治疗。
李文文回来后听说了这件事,起初他害怕儿子惹上麻烦,但他看了处方后感到惊讶和高兴:他的儿子不仅阅读了许多医学书籍,而且还能开出正确的药物。如果他是一名医生,他可能正好能够充分发挥他的才华。
在古代,医生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很高。李文文原本不想让他的儿子学医,但他可以阅读所有的经典并通过科举考试成名。14岁时,李时珍参加了秀才考试,但他未能再次参加考试。
在他20岁左右的时候,他得了重病,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为了保住性命他吃了很多苦。无心仕途的李时珍决心成为一名医生,以免让别人遭受自己的痛苦。
为了得到父亲的支持,他写了一首诗来表明自己的决心:“如逆水行舟,你的心比石头还坚强。希望父亲志存高远,至死不畏艰难。”
制图:于
如果你确定了学医的目标,你就必须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这种雄心永远不会改变。李时珍的余生一直在践行自己的誓言。
二
由于他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李时珍很快就名扬天下。但他很快发现一些古代医书中存在错误,给医生和人们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他想重写一本医学经典。1552年,李时珍开始写作。由于他在医院的经历,他能够识别来自世界各地的药材并收集了大量信息。
然而,李时珍的头痛很快就来了:那些医书中的药物名称混杂,而且由于作者没有进行实地调查,只是照搬照抄,最后解释得糊里糊涂,让人无法认同。
比如有一种药材叫“远志”。陶弘景说,它看起来像麻黄,但它的颜色是蓝色的,有白色的花。宋代马志认为像大庆,并说陶弘景根本不知道这种药...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李时珍决心亲自看看情况如何。他一边收集各种毒品信息,一边展开调查。此后,他多次离开家乡,先后在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采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仔细记录每种药材的特点。
制图:于
无论是孤山还是深不见底的湖泊,只要有必要的药材,李时珍都会毫不犹豫地跑过去冒险。
三
在整个考察过程中,为了辨别药性和药理,他不惜以身试药,尝遍所有草药。
有人说有一种“曼陀罗花”,它的单茎有四五尺高。这种花与牵牛花非常相似,当人们采集它来酿酒和喝酒时,它会让人不自觉地跳舞。他对此半信半疑,于是去了许多地方寻找曼陀罗花,他决心亲自尝试一下,看看它的功效。
于是,李时珍准备了曼陀罗花酒并叫弟子们和他一起喝酒。只是喝了一点点,他已经相当醉了,徒弟看着师父忍不住笑了。最后他们两个又笑又跳,验证了民间说法的真实性。
他把这一幕写进了《本草纲目》,并介绍了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不如先拿这个去割疮灸火,就不会觉得苦了。”本文简要阐述了普通人使用曼陀罗花作为手术麻醉的经验。
在旅途中,渔民、农民、鞋匠和猎户都是他的老师。例如,白花蛇是周琦的特产,其尖端有剧毒,主要用于治疗风痹和惊厥等疾病。李时珍冒险跟随捕蛇者到山上,在抓到一条蝮蛇后,他仔细分辨并详细记录下来。
据传说,他还一路走访,一路善待百姓,不求补偿。有一个女人鼻腔出血,一天到晚都停不下来,周围的人都束手无策。在详细了解病情后,李时珍教家人用大蒜片敷在病人的脚上,很快血就止住了。这个偏方是他从民间收集来的。
四
在经历了大约27年的寒暑之后,李时珍终于完成了他心目中的医学经典,这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这一年,他61岁。
制图:于
这部巨著共有190多万字,每一个字都浸透了李时珍的心血。
他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袭了1000多年的上、中、下分类。《本草纲目》将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学等16个部分,系统阐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纠正、解释、适应症和处方,细节恰当。
从内容上看,书中汇集了1892种药物,处方1万多张,插图1100多张。它的规模比以前的任何本草书籍都大。
此外,该书首创了根据药物的自然属性逐步对其进行分类的系统,这也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的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
或许,对于这部巨作的意义,没有必要用太多华美的文字来形容。我们只需要知道,它自出现以来已经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并且还在继续发挥作用,这就足够了。
《本草纲目》对“东方医学大典”的赞誉当之无愧。
五
《本草纲目》定稿后,为了尽快出版镌刻此书,李时珍不顾年迈体弱四处奔走,恳求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为其作序,终于找到了答应镌刻的书商。
制图:于
他没有亲眼看到这部名著的出版。1593年初秋,李时珍去世。此时,《本草纲目》仍在由胡呈龙等人刻印,并于三年后正式出版。
王世贞对《本草纲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它是“自然之精华,文体之通典,帝王之秘籍,臣民之瑰宝”。人们珍视李时珍的美德和贡献,称他为“医圣”。
李时珍严谨的治学态度也被人们传颂至今。他在研究每种草药时,总是先参考各种草药经典,评估它们的异同,然后亲自观察和测试它们,以它们为参考,“找到以前没有人去过的地方”,这是他研究的精神。
人生能有多少个27年?为了完成《本草纲目》,已经是名医的李时珍放弃了安逸稳定的生活,过起了流浪汉的生活:他去过荒山野岭,住过破庙,还因为自己试药差点被毒死好几次。
然而,他始终认为,如果《本草纲目》可以修订,那么所有的人都将受到祝福,受苦也是值得的。
很多很多年后,1948年的《日内瓦医学宣言》中写道:“当我被吸收为医学事业的一员时,我庄严承诺将毕生致力于为人类服务。”李时珍没有读过这段话,但他做到了。
医生的善良,他的生命,就是对这四个字最好的诠释。
李时珍花了27年的时间走遍全国各地,终于编著了一本《本草纲目》。他从小就立志要做一名医德高尚的医生,所以他不能忍受社会上假药冒充真药的现象。他外出采访了他的家乡周琦、湖广、安徽、江苏、江西等地。还去了太和山等一些盛产药材的名山。
李时珍从小就接触医学,而且他对医学特别感兴趣,因为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医生。这就是他从小耳濡目染的原因。当时,其实一开始他并不想编一本《本草纲目》,但后来他发现社会上很多人用假药冒充中药,于是他决心做点什么,让所有药店都有标准的真药。
然而,他的父亲总是干涉他成为医生,他觉得他必须参加科举考试才能成功。所以李时珍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但没有效果,反而生病了。正是这场病让父亲改变了主意,决定让李时珍专心学医。而李时珍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心愿,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医生,而且医德很好,经常帮助那些穷人。
后来,他的医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朝廷邀请他为太医治病,但那里的医生大多不称职、不称职。李时珍不喜欢它,所以他在做官一年后辞职了。后来,我安心游历全国,编纂了《本草纲目》。
李时珍知道去万里路就像读万卷书。于是他决定带着徒弟们,跋山涉水,到一些田野和民间去搜寻和观察药物标本,并拜访许多名医。他先是在家乡采访,后来又去了江西、江苏、安徽等一些地方,以及盛产药材的庐山、茅山、牛首山等地。很多地方都有它的足迹,然后慢慢地,《本草纲目》这本书就形成了。
参考答案
在几十年的行医和阅读经典医学书籍的过程中,李时珍发现了古代草药书中的许多错误,并决定重新编写一本草药书。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时珍着手编纂《本草纲目》,以《证本草》为基础,参考了800多本书。其间,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开始,他多次离家考察,足迹遍布湖广、江西、直隶等地的诸多名山大川,发现了许多难题。下面有趣的历史边肖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编纂《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令李时珍头疼的是,由于药物的名称混杂,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经常被混淆。虽然对过去的草书进行了反复解释,但有些作者是从书中抄袭的,而不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因此他们越解释越混乱,而且存在许多矛盾,使人无法认同。例如,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医学家陶弘景说它是草,像麻黄,但它的颜色是蓝色的,开白花。宋朝的马谡认为它像大庆,并指责陶弘景根本不知道它。另一个例子是治疗狗脊椎的药物。有人说它像野草,有人说它像野草,有人说它像花朵。意见很不一致。在父亲的启发下,李时珍意识到“读万卷书”是必要的,但更需要“走万里路”。因此,他不仅“收集了白氏”而且“采访了四方”进行深入调查。
经过27年的长期努力,他于万历六年(1578年)在明神宗完成了《本草纲目》的初稿,时年61岁。后来10年内修改了3次,总共修改了40年。他死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万历二十五年(1596年),李时珍去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出版。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52卷。明代李时珍(东壁)成书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书稿有三次改动。这本书是以“循纲”的文体写成的,所以取名为《纲》。以《证本草》为蓝本做出改变。前言(第1卷和第2卷)相当于总论,它描述了本草学的主要书籍和药性理论。
第一卷《历代本草》,介绍了明代以前的主要本草41种。第二次收集了明代以前关于药物阴阳气味、五味禁忌、标本阴阳、盛衰补泻、引经据典、各种用药禁忌的论述,其中金元时期的论述居多。第3 ~ 4卷为“百病指示药”,沿用了《证类本草》中“百病通用药”的老例,以病邪为纲列出了适应症的名称和主要功能,相当于一本临床用药手册。第5 ~ 52卷均为论文集,收录药物1892种,附图1109种。
它的一般例子是“三种产品之间没有区别,但一个接一个;东西跟着课走,眼睛跟着轮廓走。“其中,16个部分(水、火、土、石、草、谷物、蔬菜、水果、木材、器皿、昆虫、鳞片、媒体、鸟、兽和人)在60个类别中得分。根据“从微小到巨大”和“从简陋到昂贵”,每个部门都方便搜索并反映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思想。该部下有60个类别,在每个类别中,许多相同科和属的生物经常被安排在一起。每种药物都被标记为关键环节并列出目的,即一种药物有以下八项(即“东西”)。其中,“史明”列出别名来解释命名的意义“集中解决方案”介绍了药物的生产、形式和收集辨疑”(或“对与错”),汇集各派学说,辨正药物疑误;”“秀芝”是指烧制的方法气味”、“主治”和“发明”解释药性理论,提示用药要点,并给出每个作者的个人意见;”附方”是指疾病并列出相关处方。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