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蝗灾,中国古时候采取了什么灭蝗政策呢?
精选答案
干旱、蝗灾、饥荒...似乎离我们很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从那以后,我们就远离了饥饿,就好像我们远离了这些曾经让人谈之色变的自然灾害。
今天,25年来最大的蝗灾已经出现,并接近中国边境。网友们都在乐观地嘲笑赶鸡赶蝗,因为年轻朋友对蝗灾的恐怖知之甚少。
唐朝贞元元年,夏天爆发了一场蝗灾。“西江长,遮天蔽日,将持续十天。我去的植被和动物毛发有遗产,我饿了。”
宋淳化三年,六月蝗灾。“飞蝗来自东北,遮住了天空...徐、汝、周、山、苍、蔡、齐、北。”
明朝崇祯年间,几乎每年都有蝗灾肆虐。“当人们饥饿时,人们会互相吃掉对方,小偷就会出现。”
清咸丰七年,春天蝗虫遮天。“应山飞蝗,落地厚尺许,钟祥飞蝗遮天,绵延数十里……”
今天,蒋木木将告诉你中国古代的蝗灾和封建统治者的治蝗政策。
早在殷商时期,蝗灾就是威胁我们祖先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殷墟甲骨文中有记录蝗灾的文字,迄今为止在出土文物上至少出现了200次。在许多关于“秋天”的甲骨文中,君主反复询问是否会发生蝗灾。会给商朝造成巨大的灾难吗?这表明王上非常关注蝗灾,也表明蝗灾在当时确实频繁发生,给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976年,考古学家从殷墟良家妇女墓中发掘出一件玉雕。这是一只浅绿色的蝗虫,身体细长,眼睛突出。当时,人们已经仔细观察了蝗虫,考古学家认为,用玉石雕刻蝗虫并将其作为陪葬品埋葬一定有特殊的意义。
由于蝗灾给我们的祖先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无计可施的人们只好将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并将蝗灾的起源归结于坠世。因此,在唐代贞观政要中才会有这样的记载。唐太宗视察百姓的农田时,看到许多蝗虫,他悲痛万分地大骂:“百姓以谷为命,食之有害于民。人们已经得到了它,他们把它给了一个人。尔气有灵,但当它侵蚀我的心时,它对人民无害。”唐太宗说,他将蝗虫吞进嘴里并立即阻止它们,以免皇帝吃了它们而引发疾病。而唐太宗说:“臣望移灾而俯首,何不避之!”由此可见,在唐代,从统治阶级到民间都存在着强烈的“天人之感”的饥荒思想。唐太宗用这一行为稳定了人心,也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
(姚冲灭蝗员)
在唐朝,也有一项控制蝗虫的重要改革。著名人物姚崇曾猛烈抨击“蝗神”。他挤过人群,乞求消灭蝗虫。卢怀慎认为蝗灾是一种自然灾害,不是靠思考就能消除的。如果太多的昆虫被杀死,很容易让神生气。难能可贵的是,在所有人都确信蝗神存在的时候,姚崇为治蝗辩护。虽然他当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他并没有完全改变人们的想法。但在姚崇之后,统治阶级开始尝试积极治理蝗灾,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蝗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宋朝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宋神宗熙宁八年八月,宗申颁布了《捕蝗诏》,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控制蝗虫的法律。法律规定,在蝗虫猖獗的地区,县令必须亲自去地理捕蝗。为了调动人民捕蝗的积极性,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人们在挖蝗或捕蝗时可以直接用它们换取金钱和食物。如果地里的庄稼因挖蝗或捕蝗而受损,他们还可以申请免税,捕获的蝗虫仍然可以换取食物。根据宋神宗的圣旨,住房部颁布了一项更详细的捕蝗法。除了宋神宗提到的战略外,它还建立了蝗虫灾害通知系统。一旦人们通知官员,官员如果隐瞒或拒绝接受将受到严厉惩罚。如果官员在控制蝗灾方面失职,他们也将受到严厉惩罚。
宋朝在治理蝗灾时,也采用了祭祀的方式来祈求上天的帮助,从而消除了蝗灾。宋朝也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在宋人的心目中,蝗虫仍然是神圣的,皇帝仍然会在蝗灾后写“告罪书”。南宋名臣沈东在《救荒救民》一书中写道:“据说本朝捕蝗的法律非常严格,但蝗虫出生时最容易被捕捉。通常,村里的人被崇拜所迷惑,不敢战斗,所以他们没有幸存下来。是姚崇、倪若水、陆一申之间一场不为人知的辩论。”
昆虫之王刘猛是农田害虫防治的传奇守护神。)
明朝是蝗灾的集中时期。朱元璋幼年因饥荒失去了父母和兄弟。他当上皇帝后,非常重视蝗灾。《大明律》明确规定:“灾荒不动用杖。”在李咏时期,永乐皇帝下令,每当发生饥荒时,您可以先打开仓库并释放粮食,然后邀请朝廷参加比赛。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皇帝颁布了《捕蝗令》,这是世界上第二部关于治蝗的法律,比欧洲国家的治蝗法律早了400年。
当蝗灾严重时,明朝皇帝甚至派中央官员或皇家卫队进行检查。明朝不仅鼓励百姓捕蝗,还像宋朝一样采取了一些奖励措施,并且有地方规定“蝗虫达标即可入学”。嘉庆《常山县志》记载:“万历四十三年灾荒,或父子相食,四境被盗,诏送朝廷训赈。建议纳姑收蝗者,送衣上学,为姑生、蝗生之名。”
清朝的蝗灾同样严重。根据《清实录》中的记载,专家学者统计了清代的137次蝗灾,其中规模大、破坏力极强的有42次。咸丰六年(1856年),蝗灾非常严重。根据郡县的记录,当年达到“蝗虫遮天”程度的受灾县有64个。
清朝统治者非常重视捕蝗工作,最积极的皇帝是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在位时,多次下达“灭蝗令”,并多次亲自前往蝗灾地区调查研究。康熙皇帝借鉴前人的书籍,编撰了一本《捕蝗论》,书中不仅详细讲解了蝗虫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还详细描述了捕蝗的方法。
皇帝治理蝗灾的决心还体现在总督和巡抚负责制的逐步完善上。如果各地发生蝗灾,必须及时向上级报告。总督和巡抚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当蝗灾严重时,他们一天会记几次。对于在蝗灾期间没有亲自追究、推卸责任和未能访问的官员,他们被轻则降职,重则撤职查办。
在粮食远远不足以保证整个国家温饱的古代,自然灾害一直困扰着我们的祖先。蝗灾对农作物的破坏性极大,百姓无法生存,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社会动荡。为此,古代统治阶级总结了历代的许多宝贵经验,从愚昧崇拜到积极动员人民抗击蝗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蝗灾造成的危害。
参考答案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长安地区发生旱灾,随后又发生蝗灾,大量农作物被蝗虫吃光。下面有趣的历史边肖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太宗李世民来到郊区庄稼地里,看到遍地都是蝗虫,就咒骂蝗虫道:“民以食为天,你们这些虫子,却把庄稼吃了,就是不给百姓活路啊。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