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出家人的妈妈是种什么体验
都说出家要“辞亲割爱”,可不要以为是出了家就不要爸爸妈妈了。其实,出家修行本身就是一种大孝呀。而且,东林寺就有这样一个福利:在东林寺常住的师父可以把父母接到寺院来安养晚年哦。
这样,师父们既可以照顾到父母的身心,还可以照顾父母的法身慧命,让他们在这里念佛、修行,究竟离苦得乐。
今天是母亲节,我们采访了四位师父妈妈,听听她们讲讲自己当年是如何或主动或被动面对儿子出家的。
他说要出家 我说要出家就去东林寺
冯菩萨是第一位入住、也是在这里住得最久的一位师父妈妈,已经有十年了。总爱坐在青莲池边的长椅上晒太阳,一边晒太阳一边念佛,把佛珠捻得亮亮的,好多师父都找她帮忙捻珠子。
冯菩萨老家在江西抚州,离九江很近。师父出家前,她每年都会陪着儿子来东林寺打佛七。倒不是因为他们信愿有多深,实在是因为念佛真的能治病。师父以前患有很严重的病,有生命危险的那种,后来竟渐渐好起来了。
这样的念佛感应坚定了母子的信心,后来,师父就决定出家,冯菩萨当然不反对了,而且她还认准了东林寺。她叮嘱儿子说:“要出家就去东林寺出家!”
做母亲真的好不容易,把自己的小孩养大了,还要帮忙带小孩的小孩。师父出家以后,她没有立刻过来寺院常住,而是自己在家照料孙女(二儿子的孩子),每天带小孩、洗衣服、买菜煮饭,用自己的退休工资供孙女读书。一闲下来就在家念佛,日子过得也算清净。
直到有一天,冯菩萨摔了一跤,她担心孙女没人照顾,就硬撑着不跟师父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等到被发现,已经到了要换假肢的程度,所以现在她一侧的胯骨是假的,走路有点踉踉跄跄。即使这样她也不讲,还是女儿告诉师父的,师父知道后就赶紧把母亲接来寺院,来寺院之后日子就好过多了。
冯菩萨是一位非常独立自强的女性,知道师父忙,身体也不好,她也不麻烦师父,自己念佛、修行,日子也过得舒舒服服。她知见很正,也不谈是非。后来另外一侧腿又摔了一跤,她也不悲春伤秋,就当做消业障。
“以前不学佛,什么都吃,伤害了那么多众生,只是摔了一跤,又没有要我的命,已经很好啦。我可以自己走,可以去念佛堂念佛,佛菩萨加持,也不痛。现在每年我都会给我伤害过的众生写牌位,回向给它们,对不起呀,我当年不知道呀。”
我说:“老菩萨您念佛怎么念得这么好?”冯菩萨直接给我来了一个“是不”三连发:
要不是东林寺有么好的条件,我们这个时候还不晓得到哪里去?是不?
有这么好的条件,不好好念佛就更麻烦,是不?
这么大的年纪了还不好好念佛,你还想去哪里呀!是不?
他出家是早晚的事 我一点都不惊讶
李菩萨是个热心肠的东北人,跟自家师父相比,还是李菩萨稀里糊涂地先踏进了佛门。早些年,她没事就爱往当地的小庙上跑,但不学佛也不念佛,一门心思就爱干活儿。来了东林寺才知道念佛,那就是后话了。
2007年,李菩萨所在的居士团有一群人去东林寺参学,回来说那里好得不得了,还要建一个大佛呢!听得李菩萨心里直痒痒,我什么时候能来东林寺呢?什么时候能亲眼见见那个碟片里讲法的大安法师呢?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李菩萨心里揣着这个庄严的梦,一晃就到了2016年。有天听到一个道友说,东林寺这地方是不给70岁以上的人挂长单的。这一句话让她着急了:不行啊!我已经66岁了,得赶紧去!于是她就跟当地的共修团体请了两个月的假,踏上了去九江的火车。等进了东林寺的山门,就再没想着回来了。
关房外护、打扫寮房卫生、大寮切菜、馒头房蒸馒头,都是她曾经发心的岗位。一直干到了2019年,护法团就不让她老人家干活了,让她好好安养。不能再做义工,李菩萨心情低落了好一阵。
李菩萨家的师父是2018年9月份出的家。李菩萨一点也不惊讶,也没有遗憾。这世间的沧桑苦楚,她也早就体会看破,还拦着做什么。“我知道这是早晚的事,我也知道他会在东林寺出家,因为这个地方他早就相中了嘛。”
李菩萨尤其喜欢看剃度仪式,来东林寺的这些年,她已经看过了9次剃度仪式。每次剃度仪式后看着一个个走出来的小师父,欢欢喜喜的样子,李菩萨喜欢得不得了。每次看剃度仪式,她都在心里作念:我用一颗至诚心,代表师父的家属向祖庭表示感谢,回向师父们道心坚固永不退,东林佛法常兴。
整个采访过程中,李菩萨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感恩”。说到动情之处不免落泪:
“每次我跪在远公塔前,想着1600多年前祖师带着一百多号人在这里念佛的情景,想着祖师把这块地保留到了今天,才有了今天咱们这块净土,你以为那么容易呢?每次想到这,我都泪流不止,太不容易了,太感恩了!还要感恩果一上人、传印长老、大安法师,真是太慈悲了!首先让师父们出家没有后顾之忧。现在家家都一个孩儿,父母能在寺院安养 ,师父们这心不就踏踏实实了么!”
“作为师父的母亲,我特别惭愧。又不能做事了,念佛也没有人家念得好,年纪这么大了,习气也很重。现在就只能每天诵经、念佛、拜佛,好好修行自己。说来说去,就是一句感恩!没别的了。”
那天他回家给我跪下 说以后再不回来了
陈菩萨,与前两位菩萨相比,少了一分果敢,多了一分天真,有时甚至有几分可爱的孩子气,偏偏她家的师父是个“狠”角色。
八年前的某一天,久未归家的大儿子突然回来,本应高兴得很。谁知大儿子“扑通”往地上一跪,起来后说:“以后不回来了。”说完背起背包就走了。
“当时我没有哭,等他走了,我使劲大声地哭啊。”陈菩萨说,“一边哭一边跟二儿媳妇说,完了,你大哥说他再也不回来了。”
这一别,就是八年。
八年中,从大儿子偶尔打来的电话中隐约得知,他好像是去平兴寺出家了。
儿子出家,她是不怨的,本来跟大儿子相处的时间就比较少。中学就到城里读书,毕了业就一直在外面打工。有次他一两年都没回家,也没有一个电话,陈菩萨每天都在心里作着最坏的打算。她急得跑了好几个寺院,跪在佛前问,我的儿子是不是没了啊?一个小庙里的人跟她讲:“你儿子在那里,他很好!只是不在乎你了。”
其实陈菩萨十几年前就皈依了,喜欢去庙里拜佛,佛菩萨圣诞的法会,每次都要参加。她的老伴走得早,儿子女儿打工的打工,成家的成家,留下自己在乡下老家,一个人进进出出,最怕看见落日。
“唉哟,天又要黑了。”
实在不想在家呆着了,卖了老家的几亩地,陈菩萨出来打工,忙碌的生活能暂时排解她的孤单。
好日子还是来了。后来师父来东林寺常住,安定下来后,把母亲接了过来。
要不说陈菩萨家的师父是狠角色呢,对自己下手也真狠。母亲接来,吃穿用度早就准备齐全,但就是不见。送吃的都是送到楼下,让安单员拿上去。后来听人劝了好久,才在两个月以后,与母亲见面了。但母亲已经认不出师父了,怔住了好久。
“他瘦了好多。”
师父持戒严谨,那次见面以后也不常来探望母亲,要见面,也不来女众所住的胜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